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捷  季峰  朱丽明  潘杰 《浙江医学》2007,29(6):621-623
大肠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肠镜影像,这种隆起可能由炎症、肿瘤形成,也可能由邻近器官或肿块压迫形成。由于肠镜只能观察到隆起表面,无法判断病灶黏膜层以下改变,故导致临床医师误诊误治时有发生,增加了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微探头凭借其超声功能,能清晰显示隆起下方肠壁的各层结构、病变起源、性质和浸润的深度及管壁外邻近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 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 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内镜超声微探头(TEMP)的问世,使超声探头能够通过内镜的活检管道对消化道腔内进行检查,操作更加简便,检查范围进一步扩大.本文旨在探讨TEMP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超声内镜对7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 息肉5例,平滑肌瘤2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瘤3例,异位胰腺3例,静脉曲张3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壁外压迫28例。对起源于粘膜层、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粘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 ( MPS)在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行 MPS检查。结果 :MPS检查的 2 6例患者中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癌 2例 ,胃息肉 5例 ,胃平滑肌瘤 3例 ,胃癌 3例 ,异位胰腺 2例 ,胃外压迫 2例 ,十二指肠息肉 1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5例 ,其中有 1例胃炎误诊为胃癌。部分病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证实。经 MPS检查诊断明确者 2 4例 ( 92 .3 1% ) ,其中内镜检查诊断明确者 19例 ( 73 .0 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对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 ,对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杨志宏  阮水良  王波  陆其明 《浙江医学》2014,(12):1108-1109
小探头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的探头可以直接通过内镜活检钳道,贴近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处,通过其高频超声环扫装置来显示隆起性病变的内部和边界的回声,对了解病变的起源、性质,鉴别良恶性,正确区分消化道腔内、外的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自2012-02本院购入小探头超声后,我们对21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高清内镜结合小探头超声检查,并与单纯高清内镜检查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侯华军  刘锦涛  陈彩霞 《广东医学》2005,26(8):1128-1129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对49例电子胃镜检查示上消化道腔内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小探头检查,分析病变的起源、性质、浸润的范围,并与部分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息肉样病变13例,并均予内镜下切除,黏膜下病变17例,外压病变6例,肿瘤5例,十二指肠Brunner’s腺增生2例,黏膜炎性增厚2例,溃疡1例,未见异常3例,其中30例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能更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结构,更易于寻找病变,提高内镜活检的安全性,并能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对癌的T分期准确。  相似文献   

10.
超声胃镜微探头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指上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肿瘤、炎性增生以及消化道壁外脏器或肿物压迫等引起的隆起性改变.作者分析在本院行超声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检查结果,评价超声胃镜技术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胃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2月我院采用双镜联合、单纯内镜和单纯腹腔镜治疗胃隆起性病变患者80例,其中双镜联合组20例,单纯内镜组30例、单纯腹腔镜组30例,比较3组治疗的平均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单纯内镜组、单纯腹腔镜组和双镜联合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2±10.0)ml、(23.5±10.3)ml和(16.2±7.8)ml,F=3.787,P<0.05;单纯内镜组30例患者,术后并发出血1例,发热2例,穿孔2例,单纯腹腔镜组30例患者,术后并发发热3例,梗阻2例,而双镜联合组2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χ2=3.8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胃隆起性病变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对消化壁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EUS检查发现的215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通过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EUS的诊断价值,并探讨EUS对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结果 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肠病变中,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5%(52/55)、95.7 %(66/69)、100.0 %(10/10)、98.6%(69/70),明显高于普通内镜及CT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病变的来源及性质判断有较高准确性,且为隆起病变在内镜下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6例常规胃镜诊断为不同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胃镜探查,获得临床诊断,并对部分病例获取组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在35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微探头超声胃镜获得临床诊断328例,胃镜获得临床诊断87例,两种胃镜的临床诊断率分别为92.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38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微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3.9%(102/138),明显高于胃镜的诊断符合率28.3%(39/13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能准确区分消化道各层,对判断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大小、性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常规胃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与内镜下治疗价值。方法 对常规内镜发现的67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和CT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获取肿瘤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EUS、CT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67例病例中,对比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EUS(88.1%)明显高于CT(26.9%)(P<0.05)。EUS能清晰地显示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可较准确地判断出肿瘤的起源,但在显示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方面,CT优于EUS。结论 EUS可较准确的判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起源及边界,并对其微创治疗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血色素指数色图测定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色素指数(IHb)色图测定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GIF-H260型电子内镜对280例患者进行观察,选择一定区域记录IHb色图,在相应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正常黏膜相比,炎症浸润重的黏膜IHb值高而萎缩的黏膜IHb值低(P<0.05);中晚期肿瘤的IHb值多明显高于癌周黏膜;分化好的早期癌的IHb值高而分化差的早期癌的IHb值低(P<0.05);黏膜下良性病变的IHb值与周边黏膜相比无明显差异;黏膜层微血管密度(MVD)是影响IHb值的重要因素,IHb高的区域,其MVD也较高(P<0.01).结论IHb色图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病灶性质的判断以及病灶范围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拓展内镜的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17.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对42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外压性改变10例,其中主动脉弓8例,脾脏2例;黏膜下肿瘤32例,其中肌源性肿瘤16例,脂肪瘤4例,异位胰腺1例,食管囊肿1例,胃息肉10例,经病理证实11例.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清楚地显示消化管管壁的5层结构,能够准确判断肿瘤与消化管壁的关系,指导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但对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武  蹇贻  陈曦  吴晓英 《西部医学》2010,22(5):869-870,873
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EMR耗费时间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住胰腺、LST、类癌、纤维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瘤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EUS检查结果.结果 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按病变部位分为食管49例(28%),贲门6例(3%),胃96例(55%),十二指肠25例(14%).按病变类型分为间质瘤67例,外压35例,黏膜下囊肿25例,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