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输卵管内注射药液,配合中药口服、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原发或继发不孕2年以上,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确诊为一侧或两侧输卵管阻塞174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西医组)、中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组)各87例。西医组:25~30岁58例,31~35岁22例,36~40岁7例,中西医组:25~30岁58例,31~35岁20例,36~40岁9例。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西医组原发不孕44例,继发不孕43例;中西医组原发不孕46例,继发不孕41例。不孕年限:西医…  相似文献   

2.
3.
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我们采用输卵管通液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育6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组58例阻塞性不孕患者,于月经干净3~7天内给予输卵管内注射药物1至数个疗程,每3次为1个疗程,配合活血化瘀,温肾补肝,固经养血的中药方剂及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58例患者治愈33例,显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6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较好的效果,其费用不高、方便、特别适用生活水平低、交通不方便地区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庆桂 《医学文选》2006,25(4):738-738
我院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采取经期静滴抗生素、输卵管通液术与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卵管阻塞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云英 《中原医刊》2003,30(13):24-25
输卵管炎性阻塞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约为各种病因引起女性不孕的 40 %左右。笔者自 1 999~ 2 0 0 1年采用中药内外合治配以西药宫腔灌注治疗 80例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 80例病例均来自我院妇科门诊因输卵管炎性阻塞而致不孕患者。其中 2 4~ 2 8岁 1 0例 ,2 9~ 33岁 32例 ,34~ 38岁30例 ,38~ 42岁 8例 ;不孕年限 1~ 5年 42例 ,6~ 1 0年 38例 ;原发性不孕 1 9例 ,继发性不孕 61例。2 治疗方法2 1 中药内服方 :基本药物 :丹参 2 0克 ,赤芍 1 5克 ,当归1 2克 ,路路通 1 …  相似文献   

7.
卢蕙莉 《四川医学》2003,24(3):279-279
目的 探讨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 将 92例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甲、乙两组 ,甲组 45例 ,用红藤汤保留灌肠 +超短波理疗 +输卵管通液。乙组 47例 ,仅用输卵管通液。结果 治疗后妊娠率两组分别为 2 0 0 %、4 3%。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红藤汤保留灌肠 +超短波理疗+输卵管通液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方法。方法用中西医结合中药内服,(月经期滴注抗生素,月经干净后3d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152例;对照组102例(常规输注抗生素,超短波治疗,宫腔内输卵管通液)。结果治疗组妊娠62例,输卵管双侧通畅38例,治疗有效37例,总有效率90.13%;对照组妊娠23例,双侧输卵管通畅47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68.63%。结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治疗前均行输卵管造影或输卵管通液试验3次以上,证实为输卵管阻塞或积水,且婚后2年以上未孕,其它方面检查正常,配偶检查亦正常者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者。60例中原发不孕32例,继发不孕28例,年龄26~41岁,不孕时间2~10年。有盆腔炎或附件炎病史28例,人流刮宫史27例,结核病史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宫外孕史2例。2 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 组方:当归12g,川芎10~15g,熟地15g,白芍12~15g,茜草15g,丹参15~30g,益母草15g,香附15g。用水煎服。在月经周期第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和输卵管通液(西药)三联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同时,随机选取6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仅做输卵管通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妊娠28例,其中妊娠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妊娠4例;妊娠率仅为6.7%,总有效率为50.3%,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能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王培英 《中外医疗》2009,28(18):129-1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运用中西医结合及西医西药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西药组总有效率为5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效果明显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并能增加患者的受孕机会,是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4讨论输卵管炎症引起的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由血瘀气滞,痰湿,湿热所致。本文收集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68例患者针对病因,采用以中药活血化瘀,佐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法,结合输卵管通液术,获得妊娠52例(76.47%),无效16例(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并进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治疗结束后对比并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受孕率,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经济实惠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联合宫腔镜下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治疗结合中药治疗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本院2010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行B超监视联合宫腔镜下选择性进行输卵管插管通液,证实是输卵管阻塞同时行COOK导丝疏通治疗;术后配合中药通管汤口服1个月,对照组50例只行B超监视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结果:观察组的输卵管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经超声监测下输卵管通液诊断为输卵管不通者104例,年龄25—47岁,平均28.4岁,均为配偶健康的继发性不孕症,其中经产妇59例,初产妇45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输卵管不通不孕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许多青年妇女因经期、产后、术后调养不当,未能很好休息以及抗炎治疗,长期炎症刺激导致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阻塞引起不孕,输卵管阻塞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由于输卵管不通致不孕者占总数的23.3%,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广大妇女及其家庭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亦增加了家庭的不稳定因素.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不通致不孕疗效显著、妊娠率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多为炎症引起,约占不孕患者的1/3。对此类患者,该院不孕症治疗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2年9月~2004年9月,该院不孕症治疗中心共收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582例,年龄在23~42岁之间,其中23~33岁405例,33岁以上177例,原发性不孕68例,继发性不孕514例。不孕年限2~15年,其中2~4年532例,5~15年50例,有流、引产史者371例,有盆腔炎者403例,有腹部手术史者79例。1.2诊断标准582例患者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阻塞。妇科检查时均有不…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慧丽 《中外医疗》2011,30(5):62-62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并对其分析。结果怀孕208人,失败42人,平均治愈83.2%。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