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动脉内导管溶栓配合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40例患者均经肢体动脉造影证实动脉闭塞,病变涉及动脉50段;病程8~120小时(平均60.5小时);病变长度5~30cm(平均16cm)。40例均先行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50万~150万IU(平均105万IU),短期溶栓治疗失败后10例行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1例行经皮穿刺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短期溶栓治疗后,30例血管复通;复通后1例围手术期再闭塞,置入血管内支架一枚。另10例行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后亦复通。38例术后恢复好,2例截肢,但均显著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动脉内导管溶栓与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均为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有效的方法,各有优点与局限,应根据病例具体情况选择或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急性闭塞性卒中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桥接组和直接组,各38例.桥接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血管治疗,直接组则给予直接血管内取栓治疗.评估两组术前、术后mTICI、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及术后90 d病死率.结果 桥接组治疗5~7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91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针对单一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介入治疗组,在单一溶栓组基础上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后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 d后,依据脑卒中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ICI)标准均较术前有所好转。其中介入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5.65%;单一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44.4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介入治疗组纵向比较降幅高于单一治疗组,且横向比较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发病到穿刺4.5 h至6 h以内大血管闭塞(LVO)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联合机械取栓(MT)与单纯机械取栓(M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出发病到穿刺4.5 h至6 h以内的患者,分为桥接治疗组(IVT+MT)和直接取栓组(MT),对比2组患者的90 d良好预后(m RS评分≤2分)、症状性脑出血(s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 研究纳入71例患者,平均年龄(66.59±11.59)岁,男性45例(63.4%),中位NIHSS评分为18分。IVT+MT组38例,MT组33例,IVT+MT组与MT组发病到穿刺术时间(OPT)两组分别为(313.92±6.59)min vs (330.03±6.51)min(P>0.05),入院到穿刺时间(DPT)两组分别为(109.47±10.64)min vs(89.52±14.00)min(P>0.05),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两组分别为39.5%vs 36.4%(P>0.05),sICH两组分别为2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从因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02例进行研究,按完全随机化设置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商品名: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行Solitaire AB支架桥接取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即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血管再通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血清学指标及安全性(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及90d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中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Barthel评分则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0.59%,相比于对照组的41.1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s-CRP、sICAM-1、IGF-1及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hs-CRP、sICAM-1、NSE均见下降,IGF-1有一定上升,观察组hs-CR...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分析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将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血管内取栓,观察组予以血管内取栓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周后的临床有效率(有效定义为NIHSS评分改善≥4分),治疗90 d的良好预后率(良好预后定义为mRS评分0~2分),治疗2周内颅内出血、脑梗死出血转化、死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比较治疗1周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比较治疗90 d的良好预后率,观察组患者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P <0.05);比较治疗2周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相比血管内取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及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有效率更高,患者短期预后更好,且并未明显增加颅内出血、脑梗死出血转化、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示阿加曲班可更好促进血管内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9.
陈娜  杨海华  吴海威  范琳琳 《河北医药》2023,(14):2100-2105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109)和无效组(n=221);同时根据溶栓后90 d的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76)和预后良好组(n=254)。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无效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330例患者资料,其中早期有效221例(66.97%);无效109例(33.03%)。330例患者48 h内神经功能持续性恶化26例(7.88%),2例血小板减少(0.61%);无颅内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过敏等并发症。330例患者中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为0~1分为254例(76.97%);mRS评分>1分为76例(23.03%)。无效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高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至2022年行机械取栓术的102例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取栓后即刻靶血管是否发生残余狭窄,将其分为残余狭窄组(n=49)和无残余狭窄组(n=53)。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残余狭窄组患者中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的占比多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同型半胱氨酸(Hcy)、术前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无残余狭窄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无残余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Hcy、FIB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靶血管残余狭窄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术前Hcy、术前FIB及PT是颅内大动脉闭塞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46-49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8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多模式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6例患者中,血管再通患者75例,占87.21%;术后3个月随访后,死亡患者6例,占6.98%;80例存活,存活率为93.02%;86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3.26%;预后不良患者17例,占19.77%;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管再通级别与预后呈正比;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闭塞部位、NIH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结论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应用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与此同时,血管再通级别与患者预后呈正比,而且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闭塞部位及NHI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动脉取栓术组30例和介入溶栓组30例。结果动脉取栓术组和介入溶栓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4h完全复通、部分复通比例、D二聚体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取栓术组和介入溶栓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疗效明显,无明显差异,提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间导管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机械取栓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ABAO患者的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机械取栓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2组:中间导管组(n=52),常规取栓组(n=98).对比分析2组患者取栓次数、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溶栓方式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B组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C组给予单纯的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三组溶栓效果。结果三组TIMI血流变化、病变狭窄程度以及急性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机械取栓比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后应用尤瑞克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取栓术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对于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及解放军264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大动脉闭塞,存在静脉溶栓禁忌,发病时间在6 h内等,给予支架取栓治疗或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给予神经科量表评定,包括改良Rankin量表(m 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前后相关量表评分及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并发症、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接受了支架取栓治疗,2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药物治疗。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取栓组患者更年轻(59±13)岁和(69±12)岁,P=0.009,女性更多(65%和30%,P=0.021)。治疗后72 h平均NIHSS评分,取栓组为10(7,15.5),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43),也低于取栓组治疗前评分(P<0.01)。取栓组中患者治疗后90 d m RS评分0~2级的率更高(48%和5%,P=0.002),血管再通率(脑梗死溶栓系统等级评分2b/3级)明显升高(87%和5%,P=0.001)。2组患者在病死率(9%和15%,P=0.52)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0和15%,P=0.054)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动脉闭塞且有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进行支架取栓治疗,可改善患者3 d内的NIHSS评分,改善患者90 d的m RS评分,但不能降低患者90 d的病死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阻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无效的急性中重度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8例符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中重度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入院后经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评估血管无再通,给予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介入24 h经CT排除继发脑出血后给予抗栓、调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入院后经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评估血管无再通,溶栓24 h经CT排除继发脑出血后予抗栓、调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4、28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28 d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无效的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优于未行介入治疗者。  相似文献   

20.
姚声涛  贾建平  刘丽旭  唐文渊 《贵州医药》2007,31(12):1092-1094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及早使用溶栓药物,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将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但目前有关动脉内接触性溶栓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