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检测机械通气对新生儿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生儿患儿共310例分为早产儿机械通气组40例及非机械通气组142例,足月儿机械通气组32例及非机械通气组96例。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超声诊断系统,生后4~7天常规行颅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大脑中动脉RI值及左侧顶叶、右侧顶叶、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大脑中动脉RI值明显低于非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机械通气组双侧顶叶及左侧丘脑VTQ值>非机械通气组,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双侧顶叶及左侧丘脑VTQ值>非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双侧顶叶及左侧丘脑VTQ值>足月儿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机械通气组中胎龄≤33周患儿双侧顶叶及左侧丘脑VTQ值>胎龄>33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时与非机械通气时足月儿大脑中动脉RI值变化不大,早产儿则明显下降。双侧顶叶及左侧丘脑VTQ值机械通气组>非机械通气,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变化更明显,胎龄越小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高危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212例新生儿和普通新生儿病区的652例新生儿进行ABR检测,分别测出Ⅰ、Ⅲ、V各波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与振幅(AMP).并根据出生胎龄将上述新生儿分为3组:Ⅰ组为胎龄≤34周108例,Ⅱ组为胎龄34 ~ 37周159例,Ⅲ组为胎龄≥37周596例,比较不同胎龄组高危新生儿的ABR特点.结果:ABR筛查异常率,早产儿Ⅰ组(胎龄≤34周)为55.6%,早产儿Ⅰ组明显高于Ⅱ组(胎龄34 ~ 37周)(49.7%)或足月儿组(胎龄≥37周)(44.9%)(P<0.01).早产儿Ⅱ组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Ⅰ波潜伏期足月儿组分别与早产儿Ⅰ组或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V波潜伏期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Ⅰ~V波间期早产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或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Ⅱ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4周的早产儿ABR异常率较足月儿及胎龄34~37周的晚期早产儿高;ABR Ⅰ波潜伏期足月儿明显短于早产儿,V波潜伏期胎龄≤34周的早产儿明显长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听觉神经系统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成熟.早产儿由于本身发育不成熟,常合并窒息、呼吸窘迫、肺炎等疾病,易发生听力损失,因此早产儿更应加强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190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412例)和足月儿组(≥37周,618例)。对比分析各组RDS患儿资料。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RDS发生率分别为25.26%、7.77%和4.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Apaga评分、产前使用皮质激素、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和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使用PS和使用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S在34周胎龄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不同胎龄RDS患儿临床特点各不相同,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管理、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生后3天内血小板相关参数对其动脉导管关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生后3天内血小板相关参数、临床资料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依据心脏超声结果将其分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组57例与无PDA(nPDA)组35例,再根据临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在PDA组中筛选出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hsPDA)组17例;给予hsPDA组患儿口服药物(布洛芬混悬滴剂)关闭动脉导管。比较并分析各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血液学指标,评估相关因素对早产儿hsPDA的临床意义。结果 与nPDA组相比,PDA组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较低(t值分别为2.780、3.418),足量产前激素的使用和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比例均较高(χ2值分别为42.190、6.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DA组相比,hsPDA组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更低(t值分别为5.338、6.067),足量产前激素的使用、发生RDS、喂养不耐受的比例均更高(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NEC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致NEC发病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足月儿组围生期窒息缺氧、喂养不当致NEC发病显著高于早产儿组(P<0.05)。临床症状中,早产儿组胃潴留、肌张力减低、体温不稳定者较足月儿组显著增加,足月儿组有便血症状者较早产儿组显著增加。发病时间与胎龄有关,7天内发病足月儿组较早产儿组显著增加。结论:早产儿、足月儿发生NEC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不同胎龄及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各有侧重,注意防治各胎龄段新生儿高危因素,关注其临床特征、好发时间有助于减少NEC的发病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对40例接受口服消炎痛治疗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PDA中早产儿15例,足月儿25例.关闭31例(77.5%),其中早产儿关闭12例(80.0%),足月儿关闭19例(76.0%),关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1 500g、1 500~2 500 g、>2 500g 3组消炎痛关闭率分别是10.0%、85.7%、70.0%,关闭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消炎痛对治疗新生儿PDA有明显疗效.其关闭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12月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PDA的31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15例未口服布洛芬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13例闭合,3例未闭;15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7例自然闭合。观察组闭合率81.25%,对照组闭合率4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黄疸、尿少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日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度窒息早产儿血清钙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9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24h内血清钙水平,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25例和足月儿组24例,对两组新生儿血清钙水平及低钙血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产儿组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5),而两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度窒息早产儿血清钙水平低下,在处理重度窒息的基础上,应加强血钙监测,必要时及时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9.
渭南市187例早产儿纵向生长发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纵向监测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对各时点监测结果及动态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本地区早产儿随访管理要点。方法将187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3组: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36例,晚期早产儿1组(36周>胎龄≥34周)83例,晚期早产儿2组(37周>胎龄≥36周)68例,比较各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在各个时点的差异,并对103例完整资料的各项指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各组间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及出生头围,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27.291、18.616、16.610,均P<0.05);母亲职业、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等因素和早产儿的胎龄呈密切关联(x^2/F值分别为10.390、3.971、2.412,均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时间点,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的体重差别较大(为早期的追赶速度更快),t值分别为4.159、12.563,均P<0.05;各组内依时间推移,均有较大的追赶变化,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D_(体重)=7077.954、F_(身长)=5643.301、F_(头围)=407.858,均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婴儿期的生长发育模式不同,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与其出生体重和胎龄有密切的关系,体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而身长和头围相对滞后才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对 4 0例接受口服消炎痛治疗的 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0例 PDA中早产儿 15例 ,足月儿 2 5例。关闭 31例 (77.5 % ) ,其中早产儿关闭 12例 (80 .0 % ) ,足月儿关闭 19例 (76 .0 % ) ,关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体重 <15 0 0 g、 15 0 0~ 2 5 0 0 g、 >2 5 0 0 g 3组消炎痛关闭率分别是 10 0 .0 %、 85 .7%、 70 .0 % ,关闭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口服消炎痛对治疗新生儿 PDA有明显疗效。其关闭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新生儿血糖和三酰甘油浓度,评价能量代谢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68例,30周<胎龄<42周,无合并症,其中早产儿38例(早产儿组),足月儿30例(足月儿组).生后30min内测随机血糖1次,以后每隔4 h测1次,同时在生后24 h内取股静脉血2 ml,检测血糖和二三酰甘油浓度.结果 早产儿组三酰甘油浓度[(0.51±0.28)mmol/L]显著低于足月儿组[(0.84±0.4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0,P=0.000);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血糖比较[(2.94±1.27)mmol/L比(3.24±1.0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4,P=0.310).早产儿组低血糖发生率(21.1%,48/228)明显高于足月儿组(10.0%,18/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68,P<0.05).三酰甘油浓度与胎龄及体重呈正相关(r=0.543、0.319,t=5.253、2.734,P均<0.05),血糖与胎龄及体重无相关关系,与三酰甘油浓度亦无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新生儿能够较好地维持血糖.三酰甘油浓度与胎龄或体重呈正相关.早产儿三酰甘油浓度低,易发生低血糖,应及早补充脂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1月该院儿科收治的HMD新生儿34例。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5周,21例)和近/足月儿组(≥35周,13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辅助通气、需氧治疗时间和主要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8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辅助通气时间、需氧治疗时间和血气指标中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治疗HMD的效果较为理想,但对近/足月新生儿的治疗相对较差。早产儿和近/足月儿对PS治疗的敏感性不同,临床中应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脐带血中内皮祖细胞(EPC)水平及迁移能力的差异。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47份新生儿的脐带血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脐带血的新生儿胎龄,将其分为极早产儿组(胎龄为28~32孕周,n=12),早产儿组(胎龄为32~36孕周,n=20),以及足月儿组(胎龄>37孕周,n=15)。将3组新生儿脐带血于诱导分化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EPC水平;于诱导分化后,采用荧光探针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1)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孵育、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组单个核细胞染色情况,判断EPC是否诱导分化成功。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3组新生儿脐带血EPC迁移能力。统计学比较3组新生儿脐带血诱导分化前EPC水平,诱导分化后EPC迁移数量。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收集脐带血的上述3家医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批准,脐带血获取前,均征得产妇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书知情同意书。3组收集脐带血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分娩方式及出生时Apgar评分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脐带血诱导分化前,3组新生儿脐带血中,EP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2,P=0.654)。②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组新生儿脐带血中EPC均诱导分化成功,并且随着胎龄增加,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EPC的数量逐渐增多。③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极早产儿组、早产儿与足月儿组新生儿脐带血中EPC迁移数量分别为(13.8±21.7)个/视野、(18.8±12.4)个/视野与(39.9±23.8)个/视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6,P=0.027)。其中,极早产儿组与早产儿组EPC迁移数量,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35);极早产儿组EPC迁移数量,亦显著低于早产儿组,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2)。 结论随着胎龄增加,早产儿脐带血中EPC水平虽然无明显增高,但其迁移能力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评价胎儿宫内营养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在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3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137例和足月儿组201例,生后12h内取静脉血检测RBP、PA水平,比较不同分组新生儿RBP、PA水平并分析RBP、PA水平对胎儿宫内营养状况的评价效果.结果 足月儿组血清RBP和PA水平均显著高于早产儿组(t值分别为5.548、4.337,均P<0.05),35~36周早产儿组血清RBP、PA水平均显著高于28~34周早产儿组(t值分别为5.097、9.007,均P<0.05),低体重儿组新生儿血清RBP、PA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RBP:t值分别为5.379、5.882,均P<0.05;PA:t值分别为6.498、7.267,均P<0.05),而巨大儿组新生儿血清RBP、PA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t值分别为4.276、5.034,均P<0.05).结论 血清RBP、PA综合评价能够准确快速判断胎儿宫内营养状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非药物干预方法对早产儿眼底筛查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且需首次进行眼底筛查的1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4组: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宫内体位支持组、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在早产儿眼底筛查前、后2 min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对受试者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各组评分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各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及首次眼底筛查纠正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各组早产儿在接受筛查前,NIPS评分结果均为0分。在筛查后,各组NIPS评分结果均为正值。对照组早产儿筛查后NIPS评分显著高于筛查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筛查后2 min时,对照组NIPS评分分别较NNS组、宫内体位支持组及联合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NIPS评分分别较NNS组及宫内体位支持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NS组与宫内体位支持组NI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产儿对疼痛敏感,NNS及宫内体位支持对早产儿均有明显镇痛作用,二者联合的干预方法具有协同镇痛作用。对进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需进行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1岁内快速生长和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18年6月天津市妇幼信息系统内儿童1岁时身长和体质量的体检信息和出生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等)。定义出生至1岁的身长别体质量Z评分差值>0.67为快速生长,分析快速生长与1岁时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儿童1岁时,按照实际出生年龄比较,足月儿和早产儿年龄别体质量(WAZ)和年龄别身长(HA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足月儿和早产儿从出生至1岁时平均WAZ和平均HA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按照预产期矫正月龄后,足月儿和早产儿HAZ和身长别体质量(WH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足月儿和早产儿从出生至1岁时平均WAZ、平均HAZ、平均WH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和早产儿超重和快速生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除继续加强对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外,还应该加强对足月儿的营养风险评估,确保营养均衡,定期发育监测。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发现增长加速应及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避免发生远期肥胖等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血流参数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是否自然关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动脉导管未闭的12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生后第72小时和第7天对早产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出生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出生后1周内动脉导管仍未关闭的25例早产儿为观察组(PDA组),出生后1周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10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在第一次超声检查中主要测量以下参数:卵圆孔分流速度、收缩期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1)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早产儿的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以及卵圆孔分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P0.05),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2)利用收缩期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卵圆孔分流速度和肺动脉收缩压预测出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最佳临界值为:19.68 mmHg、57.06 cm/s和33.73 mmHg。结论超声血流参数对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是否自然关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检测评估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4月入住该院的患有心力衰竭的23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出生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动脉导管未闭患儿46例为实验组,分为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组和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组;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又分为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组和动脉导管未闭未治疗组;动脉导管闭合早产儿187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出生后第1、3、7天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实验组使用布洛芬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动脉导管未闭内径2~2.5 mm、2.5~5.0 mm所占比例分别为76.09%、23.91%,导管未闭率(100.00%)高于治疗后动脉导管未闭率(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组早产儿血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组和对照组(P0.05),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组早产儿血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组、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组和对照组第7天早产儿血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低于第3天(P0.05)。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组早产儿第7天血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低于第3天(P0.05);第7天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组早产儿血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低于动脉导管未闭未治疗组(P0.05)。结论由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发展与治疗过程中与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妮  李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29-330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巨细胞(CMV)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垂直传播及先天性感染率。方法:观察组为出生体重<2500g早产儿和足月小于胎龄儿(SGA),对照组为同期出生单胎足月正常新生儿,两组均与生母配对分别于分娩后48h采血,进行CMV病原体血清学检测(间接ELISA法)。结果:产妇CMV病毒活动性感染率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MV感染率早产儿组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P<0.01)。结论:妊娠晚期孕母病毒感染的早产儿先天性感染率高于足月儿,小胎龄早产儿的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这可能与病毒容易通过胎盘屏障传播给胎儿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出生胎龄与小于胎龄儿(SGA)智能发育的相关性,为SGA的管理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式将纳入研究的SGA按出生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32周)、中期早产儿(32~33^+6周)、晚期早产儿(34~36^+6周)、早期儿(37~38^+6周)和足月儿(≥39周)5个组,应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纳入研究的SGA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胎龄与智能发育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曲线拟合以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早期儿组SGA较早期早产儿组SGA发育商得分高23.06分(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8-33.55;P<0.01),较中期早产儿组SGA高7.03分(95%CI:0.74-13.32;P<0.05),较晚期早产儿组SGA高5.2分(95%CI:0.91-9.49;P<0.05),较足月儿组SGA高6.08分(95%CI:1.19-10.98;P<0.05)。阈值效应分析发现出生胎龄的关键时间点为37周,当出生胎龄<37周时,胎龄每增加1周SGA的发育商得分提高2.29分(95%CI:1.07-3.52,P<0.01);当出生胎龄>37周时,胎龄每增加1周SGA的发育商得分降低2.14分(95%CI:0.11-4.17,P<0.05)。结论 SGA智能发育水平与出生胎龄呈"U"型相关,在SGA的随访管理中应当将早产和足月SGA作为重点监测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