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冠脉循环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都有很大的进展搭桥术治疗阻塞性动脉疾病使定量诊断更为重要计算机加强血管造影,断层测量.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对冠状动脉力学及控制的更好的理解使医师更好地解释冠脉几何信息的意义.并与冠脉狭窄的功能评价相补充传统的搭桥术正在被不开胸技术所补充。  相似文献   

2.
罗春  张丽萍 《吉林医学》2006,27(5):557-558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在西方发达国家。冠心病是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卫生部资料报道冠心病发病率为2%.估计患病例数450万,死亡率0.9‰.估计死亡例数110万/年。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水平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尽管心脏内科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日益完善.药物涂层支架扩大了介入治疗的范围,但对于多支病变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 20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狭窄程度主要是90%~99%,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狭窄程度主要是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74%中高血压、高尿酸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75%~89%中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90%~99%中冠心病家族史、饮酒、超重、高三酰甘油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100%中男性、肥胖、高FIB水平患者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饮酒、超重、肥胖、FIB、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均是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狭窄程度不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饮酒、超重、肥胖、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A1水平均为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新技术检查了37例健康成人和冠状动脉解剖进行对照研究。依据心脏解剖研究探讨了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时常用切面及探查手法,并提供了生理状态冠状动脉血流的显像特点和多普勒测值。本文详细讨论了冠脉解剖、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新技术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的潜力。同时,对此项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冠脉造影评价庆余救心丸扩张冠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评价庆余救心丸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方法:对8 例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冠脉功能性狭窄(冠脉痉挛)和器质性狭窄合并痉挛的患者,用庆余救心丸0.35g 舌下含服,5m in后重复冠脉造影观察扩张冠脉效果。结果:8 例中5 例为功能性狭窄,含服庆余救心丸后5m in 狭窄消失。另3 例器质性狭窄合并痉挛者,含服后有1 例冠脉血流从TIMI1 级恢复到TIMI3 级血流。另2 例狭窄程度分别减轻20% 和50% 。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庆余救心丸有显著的扩张冠脉作用,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该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确切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新技术检查了37例健康成人和冠状动脉解剖进行对照研究。依据心脏解剖研究探讨了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时常用切面及探查手法。并提供了生理状态冠状动脉血流的显像特点和多普勒测值。本文详细讨论了冠脉解剖、冠状动脉血流是新技术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的潜力。同时。对此项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评价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9年9月-2010年7月65例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根据造影结果,其中2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例建议行冠脉搭桥术,37例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冠脉造影对识别ACS中罪犯血管以及分析PCI风险及选择合理的术式和器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怀疑有冠心病且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检查资料。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8例患者4个主要冠脉包括左冠脉主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72支检查中显影良好。冠脉CT结果显示病变(+)者共97例,显示无病变(-)者175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者101例,显示无病变(-)者171例。冠脉CT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均为(+)者94例,均为(-)者167例。68例可疑为冠心病患者冠脉CT诊断敏感性为93.1%,特异度为97.7%。结论冠脉CT成像具有非侵入性、费用低、灵敏、特异、准确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选择性冠脉造影(CAG)与双源CT冠脉造影(CTA)在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拟诊断为冠脉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双源冠脉CTA检查、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冠脉CTA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一致性)。结果双源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0.986,特异度为0.750,准确度为0.967,阳性预测值为0.978,阴性预测值为0.818,Kappa值为0.765,双源CTA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CAG为金标准,双源CTA诊断轻、中、重度管腔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0.985、0.971、0.969。结论双源冠脉CTA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狭窄的准确性较高,与CAG筛查结果相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成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冠动脉正常解剖变异与开口变异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8月我院1167例成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将检出的冠状动脉分布、走形解剖变异与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进行总结分类。结果:1167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22例,总检出率1.88%。结论:成人冠状动脉存在分布变异与开口变异,总检出率为1.88%,以左侧冠脉起源变异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心肌受损程度的价值。方法:18只家兔开胸,不全结扎左前降支,造成左前降支狭窄≥50%。1个月后行超声检查,图像存盘,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狭窄程度在20%-30%的家兔SRs、SRe减小,但减小不显著,SRa无明显变化。狭窄程度在75%-90%的家兔SRs、SRe明显减小,SRa亦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狭窄程度为100%的家兔SRs、SRe及SRa均明显减小,SRs减低较狭窄程度75%-90%组更为明显,SRe则无差异。结论:应变率成像能准确地评估冠心病心肌受损程度,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冠脉造影评价庆余救心丸扩张冠脉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巳波及全球.如何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能为诊断冠心病提供较高的准确率,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因其治疗效果理想、简便、创伤小、可重复性好而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本文探讨冠脉造影及冠脉内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英忠  王凤等 《医学文选》2001,20(3):266-2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血运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1例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介入治疗前3个月单独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后配合药物治疗,均应用抗心绞痛及解除冠脉痉挛的药物,于介入治疗后1、3、6个月随诊评价疗效。结果PCI前与PCI后6个月内有显著改善。结论PC/对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Q波及非Q波)及急性缺血性心源性猝死,是当今社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人们认为急性冠脉缺血事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缓慢进行性增大,而堵塞管腔所至。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有60%~  相似文献   

19.
王斌  郑剑涛  肖国胜  叶涛  江宏飞  王焱 《西部医学》2013,25(9):1371-137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行PCI治疗的5896例患者中发生9例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患者的痛变特点、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冠脉穿孔发生率为0.15%。据Ellis分型:I型1例,Ⅱ型4例,Ⅲ型4例。受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4例,回旋支1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0病变1例,B及C型病变8例,钙化病变8例。9例穿孔事件中与钢丝相关4例,与球囊预扩张相关2例,与球囊后扩张相关2例,与旋磨相关1例。5例并发心包填塞,其中迟发性2例,均成功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植入带膜支架2例,低压球囊扩张1例,2例仅行床旁心包穿刺引流,3例经密切观察无临床事件发生。无死亡及急诊外科手术病例。从冠脉穿孔并发症发生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出现在2008~2012年期间,可能与复杂病变PCI越来越多有关。结论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严重并发症,与病变复杂程度,尤其是钙化病变关系密切。严密观察,及时心包穿刺及常规备用各种急救装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医者已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目前,为重建缺血心肌的血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本文就CABG的起源、分类及应用,血管桥材料,术后治疗,护理及远期患者的随访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为CABG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