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以信封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比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85.63±12.75...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一般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通过伴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3±4.5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7.42±18.57)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25±6.4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38±16.41)分,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2例急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例。对比两组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上下肢FM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其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而未行早期康复训练;康复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测评;改良modified 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均有改善,康复组FMA评分及MBI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38,3.05;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敏 《淮海医药》2016,(4):492-49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其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和有效的护理对策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研究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和有效的护理对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者14例(29.17%),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显效者30例(62.50%),总有效率为93.75%。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应的康复指导及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年卫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21-123,136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与针刺联合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接受诊治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康复锻炼与针刺联合治疗)各45例.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改良指数、FMA、NIHSS评分等指标变化;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9.
黄俊文  原花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504-3505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虽然目前可以借助脑CT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于急性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并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较为明显,临床中大量患者存在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1].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我院于2011年9月开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各53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患者实行6个月后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常规组(77.36%),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3.02%)明显优于常规组(71.7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的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比较两组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施整体护理组的病人肌力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6,P〈0.05。肌肉萎缩测量指标t=2.82,P〈0.05。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χ2=5.40,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促进脑梗死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肌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酌情给予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同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 运动量表(FMA)、简明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MA评分治疗较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下降和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CDR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和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并能改善其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后并发症预防及肢体功能康复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接受取栓术治疗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在取栓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预防、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4.81%(P> 0.05);干预后,观察组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 <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后实施针对性护理能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陈先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77-1578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当前医疗设备先进,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但在存活者中,约60%~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为了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有效地恢复其社会生活,最大限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程度,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强调预防病态模式的产生及强化.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月对80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均在入院前、入院后6个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院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并且康复组入院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8.39±6.67)分、(90.17±11.84)分、(75.31±10.97)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FMA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效果,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药物治疗以及行为护理措施干预.采用国际上统一的FMA评分以及MBI指数来评估护理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做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FMA、MBI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护理确实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40例在此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即制定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计划,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法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13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13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卒中量表评分(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卒中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讲,尽早及时的采取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