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留置PICC置管的早产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通过心电监护仪分别在置管前、置管过程中监测早产儿的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早产儿在置管前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测值及急性操作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缓解早产儿PICC置管时的疼痛,能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音乐护理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共104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儿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护理.记录两组患儿置管前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置管时间和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急性操作性疼痛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儿置管时的疼痛感.结果 观察组置管前呼吸、心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急性操作性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置管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早产儿提供音乐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8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管,实验组联合使用音乐疗法。观察2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紧张程度及心率、呼吸、血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紧张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05)。实验组心率、呼吸、血压趋于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运用于PICC置管中简单易行,能起到镇静、镇痛,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置管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置管时的焦虑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音乐疗法提高了PICC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了置管时间,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焦虑和疼痛评分,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能提高PICC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置管成功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机械静脉炎、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80例接受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采用风险管理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风险管理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事故/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定量表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后QO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ICC护理中发生堵管、液体外渗及可疑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管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15 d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30 d、45 d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早产儿PICC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增强了院内医护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置管前护理会诊对早产儿PICC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PICC置管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会诊前),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月住院PICC置管患儿2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ICC置管会诊后)。比较两组患儿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以及置管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置管前护理会诊能有效提高小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童丹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0):2868-2870
目的:探究不同的PICC置管部位对婴幼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住院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对照组患儿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比较PICC置管后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耗时、出血量及置管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操作耗时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耗时,对置入PICC后的并发症影响较小,可优先选择下肢静脉进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小丑照护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儿为对照组,2021年3月—5月就诊患儿为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和维护方法,试验组实施家庭参与式小丑照护。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时的疼痛水平、导管维护依从性、父母PICC知信行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置管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儿导管维护依从性、干预1个月后患儿父母PICC知信行水平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小丑照护能够缓解患儿PICC置管疼痛度、提高导管维护依从性、增加患儿父母PICC知信行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操作性疼痛方面的效果,分析PICC在缓解VLBW操作性疼痛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将120例VLBW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入院后行PICC,对照组入院后行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PIV),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价VLBW疼痛评分,置管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测定两组患儿体重,记录导管留置期间所有的并发症与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穿刺后两组患儿PIPP评分较穿刺前均明显升高(P<0.05);穿刺后14d时实验组患儿PIPP评分较穿刺后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IPP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PIP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第14天、第21天、第28天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液体外渗、静脉炎以及手臂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明显减少VLBW的疼痛刺激,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 T MRI的不同序列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判定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组21例,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19例(乳头状细胞型11例,嫌色细胞型8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腹部3.0 T MR平扫及动态增强,序列包括肾脏轴位、冠状位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统计两组患者MRI平扫图像中囊变、出血、坏死及静脉癌栓的出现率,测量两组病例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各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结果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比较,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坏死、囊变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出血的出现率低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8、5.414、4.043,P=0.00、0.020、0.044),而两组静脉癌栓的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240);出血、坏死、囊变及静脉癌栓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828、0.680、0.585;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2.01±0.33)×10-3 mm^2/s,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1.49±0.13)×10-3mm^2/s(t=6.269,P=0.00);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t=4.082、6.059、6.083,P均=0.00),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929、0.897;不同诊断指标组合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76,敏感度为0.952,特异度为1.0。结论 3.0 T MRI检查序列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儿童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属于遗传性疾病,对于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尚无统一的认识。作者认为该病与先天之本肾密切相关,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提出从先后天之本论治该病。确立温补肾气,资助后天;补中益气,颐养先天;兼涤痰化湿,活血通络的治法,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对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该院心血管内科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7例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27例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而观察组3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心血管剩余风险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心绞痛、心绞痛再住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积极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居家脑卒中患者分级护理的体验。方法 对郑州市中原区3个社区的15名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主题1:家庭照护为主,专业照护为辅,专业化照护需求参差不齐,照护现状不容乐观;主题2:科学分级,有效照护;主题3:分级之路,任重道远。其中主题3包括4个次主题:分级护理符合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但缺乏有效政策支持;缺乏相应的分级护理评估工具;社区医疗资源不足,医务人员核心能力需提高;缺乏连续信息平台,无法做到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照护。结论 整合医疗资源,合理界定分级,规范分级照护内容,提升医务人员的核心能力,保证居家照护效果,完善共享信息平台,实现管理监督是居家脑卒中患者分级护理继续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如意金黄散对小儿血液肿瘤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所引起静脉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门诊及病房接收诊治的PICC置管化疗后引起的静脉炎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患儿采取50%硫酸镁湿敷的方法,研究组60例患儿采取如意金黄散外敷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以及3d治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比对照组(88.33%)高;研究组3d治愈率(73.33%)明显比对照组(21.67%)高;且研究组静脉炎平均治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对小儿血液肿瘤PICC置管化疗所引起静脉炎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以及治愈率高,安全且经济,值得各地医院借鉴并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癃闭的病因病机虽复杂多端,但总体可归为膀胱气化失司,发病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但五脏作为一个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一脏有病,亦可传及他脏,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癃闭之发病,不但在膀胱与肾,五脏其余之肺、脾、肝、心亦与之息息相关。该文试从理论基础、治法方药方面探究从五脏论治癃闭的规律,以期为临床医家治疗癃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儿童慢性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黄甡教授运用自拟脾虚久泄方加减治疗儿童慢性腹泻疗效显著,此文首先分析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病机,儿童腹泻日久黄甡教授认为应从脾虚湿盛、气阴两虚两方面进行辨证治疗。其次介绍了脾虚久泄方的组成、功用、适应症并附验案予以分析。最后总结凡属于慢性腹泻患儿,辨证符合脾虚湿盛、气阴两虚病机均可使用脾虚久泄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8.
保守治疗是跟痛症的首要选择方案,中医药在保守治疗跟痛症中优势显著。该文就针灸、热敷、熏洗、口服中药以及其他治疗等方面总结近些年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的有效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中医药在治疗跟痛症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回授法饮食管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新院区腹膜透析患者纳入试验组,老院区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便利抽取40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回授法饮食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管理。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饮食依从态度总分、饮食依从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日饮食日记结果中蛋白质、饮食热量、总热量、钠、钾、液体摄入量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 χ2=6.646,P=0.010),血红蛋白(t=2.247,P=0.036)、白蛋白水平(t=2.547,P=0.017)有所改善。结论将回授法应用到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和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11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55例。分别接受早期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仅早期干预。对比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智力及运动水平,并观察发育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来说更高,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MDI、PDI水平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来说均显著增高,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精细动作、大运动评分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可联合早期干预以及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儿智力及运动水平发育情况,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预后,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