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在16层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患者共80例,其中常规剂量扫描A组(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mm/rot)和低剂量扫描B组(1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mG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0.12)mGy和(8.56±0.88)mGy*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1),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13-815
目的:初步探讨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肺栓塞行肺动脉成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大螺距CT肺动脉扫描,对照组采用常规螺旋CT肺动脉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扫描时间及有效辐射剂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用量、扫描时间及有效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 Flash大螺距肺动脉成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可以保证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及无运动伪影,尤其适用于临床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宝石能谱CT检查并检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共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恶性结节53例,良性结节103例.根据CT扫描条件将其分为常规组(n=68)与低剂量组(n=88),两组患者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240例于本院疑诊或确诊为肺癌的受检者24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3组,均行胸部CT扫描。A组使用CARE Dose 4D技术,参考管电流设置为100 mAs,其余两组不使用CARE Dose 4D技术,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00(B组)、50 mAs(C组)。比较3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及冠状动脉钙化灶数量。结果与 C组比较,A、B组的CTDIvol、ED明显增加,而其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和钙化灶数量方面明显优于C组(P<0.05);A组的CTDIvol、ED明显低于B组,但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钙化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Dose 4D技术能够在保证CT诊断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240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120例,其中A组患者行常规DR检查后进行螺旋CT低剂量扫描,B组患者行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组患者在行螺旋CT低剂量扫描后,结节检出率及肺癌诊断准确性均较DR摄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进行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常规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部,提高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检出率,同时能降低辐射剂量,值得在肺癌高危患者筛查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脑出血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低剂量扫描检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12.25 mGy,对照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35.89 mGy。观察组扫描图像质量:不合格4例,合格8例,良4例,优44例,优良率为80.00%(48/60);对照组扫描图像质量:不合格2例,合格9例,良7例,优42例,优良率为81.67%(49/60);两种比较,P> 0.05。结论在脑出血检查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达到常规剂量CT扫描的效果,且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CT能谱扫描技术选择在腹部扫描中的最佳扫描参数、单能量图像、ASi R迭代算法。方法 对82例患者进行腹部螺旋平扫,能谱平扫,能谱增强,重建单能图像,重建10%~80%ASi R,分别测量肝脏、脾脏、肾脏、膀胱平均CT值、SD值、剂量CTDIvol和DL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0 ke V单能量图像与120 k Vp 30%ASi R的图像质量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明二者图像质量相当,同时说明70 ke V单能量图像要优于120 k Vp的FBP图像质量(P<0.05),能谱成像的扫描剂量与常规120 k Vp螺旋扫描的剂量相当(P>0.05)。结论 能谱成像选择最佳参数,可以降低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而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曾兵文  曾冠杰 《江西医药》2021,56(7):1058-1060
目的 探讨16排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低剂量CT扫描检查,62例行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比较不同剂量CT扫描检查的图像质量、肺结核征象的检出情况、诊断肺结核的结果和辐射剂量.结果 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能谱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40例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某院做能谱CT检查的肺部磨玻璃样结节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属于单发性结节,恶性磨玻璃样结节13例,良性非结核性磨玻璃结节13例,结核性磨玻璃结节14例,分别作为恶性组(n=13)、良性非结核组(n=13)、结核组(n=14)。全部病例中23例行外科切除后病理证实,17例介入微创术穿刺活检证实。结果:恶性组及结核组的平扫40~140KeV下的CT值高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和良性非结核组的碘含量明显高于结核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和结核结节组在平扫及增强后能谱曲线斜率大于良性非结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标准碘含量及结节水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能谱CT,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痛三联征患者选择最优的第三代双源CT检查扫描模式。方法 将在第三代双源CT行胸痛三联征CTA检查的150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扫描模式分为3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双Turbo Flash扫描模式,B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步进式扫描模式,C组采用单Turbo Flash扫描模式。比较3组间的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客观图像评价指标。结果 3组的ED分别为A组(1.78±0.55)mSv、B组(7.14±3.17)mSv、C组(0.92±0.32)mSv; 3组间的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686,P<0.05),且A组和B组、B组和C组、A组和C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LSD-t=52.150,LSD-t=96.530,LSD-t=-44.380,P<0.05)。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3组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基底干、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的平均CT值、SNR及CN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晏飞虎  包江萍 《江西医药》2014,(12):1551-155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 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A,其余参数相同。计算并记录2种不同管电流技术的肺尖部、肺中部、肺底部及整个肺部扫描的平均管电流值,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肺尖部平均管电流(192.1±25.4)mA及肺底部平均管电流(189.5±24.6)mA分别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中部的平均管电流(116.6±13.3)mA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整个肺部平均管电流(154.3±16.2)mA较FM组的平均管电流(200.0±0.0)mA下降约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平均剂量长度值(DLP)为(316.4±40.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01.7±45.5)mGy.cm下降21.2%,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1.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钟亚鼎  王啸  高照 《安徽医药》2020,41(5):573-575
目的 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临床怀疑呼吸道疾病的0~3岁婴幼儿共计52例,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采集胸部CT平扫图像。A组采用GE 64排螺旋CT,B组采用GE Revoiution 256排螺旋CT,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指数(CTDI),比较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A组平均CTDI为(2.64±0.00) mGy、DLP为(56.67±5.77) mGy/cm,B组CTDI为(1.01±0.14) mGy、DLP为(16.04±2.22) mGy/cm,B组辐射剂量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图像质量评分多为3分及以上,A组2分4例,1分0例,B组2分1例,1分0例。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64排CT比较,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胸部扫描显著降低患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12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356例体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1678例)和常规剂量组(1678例),对比两组的疾病检出率、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共检出疾病479例,检出率为28.54%,低剂量组共检出疾病478例,检出率为28.49%,两组的疾病检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片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CTDIvol、DLP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既能满足诊断要求,又可减少辐射照射剂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复查中作用。方法选择52例肺部疾病患者且需要多次复查者,同时行常规剂量(160 mAs)和局部低剂量(20 mAs,其他参数与常规剂量相同)两种扫描,将两次得到的图像进行病灶的客观征象比较,并在复查时仅行局部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前次局部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对比以观察疗效。非肺癌患者临床痊愈时行常规剂量和局部低剂量两种扫描,或低剂量扫描发现病灶消失后立即行常规剂量扫描,并做对比。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发现病灶的数量、大小和病灶的钙化、空洞、支气管气相及边缘的一些征象显示无明显差异;同时受检者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CT肺部扫描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肺部病变复查当中。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肺部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肺癌仍为研究重点之一。支气管肺癌的半数以上是周围型肺癌。在肺癌的综合影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Revolution CT虚拟平扫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Revolution CT常规能谱平扫及双期虚拟平扫的70例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对常规能谱平扫及双期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计算对比噪声(CNR)],对直肠癌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包括对直肠癌肠壁厚度、浆膜面的受累情况、直肠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的评价)及扫描剂量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常规能谱平扫及双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虚拟平扫CNR值均高于常规能谱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能谱平扫及双期虚拟平扫对直肠癌肠壁厚度判断、浆膜面的受累情况、直肠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能谱平扫有效剂量值低于双期虚拟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增强扫描分离出虚拟平扫图像,可以减少约30%辐射剂量。结论 在直肠癌诊断时,Revolution CT虚拟平扫代替常规能谱平扫可以在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20.
王光大  时高峰  李扬  李月考  杨丽  杜煜 《河北医药》2016,(24):3765-3767
目的:初步研究X-CARE技术在女性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价值,探求一种保护女性乳腺的胸部低剂量筛查模式。方法收集2015年1~9月进行胸部低级量筛查发现肺部结节的女性患者30例,均在半年以后进行复查。第1次使用低剂量模式,并使用CARE DOSE 4D技术。第2次扫描在6个月以后,使用X-CARE技术,比较前后2次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X-CARE 组前、后部图像噪声分别为(81.89±2.76) Hu、(81.99±2.50)Hu,低剂量组图像前后图像噪声分别为(81.83±2.77)Hu、(82.00±2.50)Hu,2组前后部相应位置的图像噪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X-CARE组前、后部图像SNR分为12.24±3.33、12.27±3.32,低剂量组图像前后图像SNR分别为12.28±3.40、12.27±3.33,2组前后部相应位置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X-CARE组与低剂量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10±0.16)mSv和(1.49±0.31)mSv,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X-CARE组辐射剂量能够降低约26.17%。结论 X-CARE技术能够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女性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乳腺受到的辐射剂量,有效保护乳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