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和音乐支持对于无偿献血者状态焦虑、疼痛、献血反应及单次采血量的影响。方法42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320),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并播放轻音乐,对照组只观看献血宣传材料,于采血过程中进行心理评估、疼痛评估、献血反应和献血量的检测。结果干预组状态焦虑分值(33.41±7.64)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值(42.86±8.90),对疼痛的感受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一次性捐献400ml的比例(64.0%)高于对照组(36.9%)(p〈0.05);2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音乐支持可减少献血者焦虑、疼痛和献血反应的发生,有效提高单次采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并分析首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无偿献血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站2016年1月~12月的6341例首次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6月的首次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n=3100),实施常规护理,将2016年7月~12月的首次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组(n=3241),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献血者的献血完成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SAS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献血完成率为98.73%,与对照组的87.10%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92%、1.14%,与对照组的92.26%、6.61%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首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分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对首次无偿献血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献血者对献血的恐惧和疑虑,缓解其焦虑的情绪,提高献血成功率,献血的安全性和献血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集的1 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集的1 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于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夜间睡眠差、护士采血不顺利、晕车,在献血车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内献血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改善献血环境及献血前的教育工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罗映霞  孙爱农  陈前英  方育如 《全科护理》2020,18(24):3212-32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献血人群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于本站首次献血15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首次献血人群采血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提高采血成功率,增加舒适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增强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对一”谈心模式在首次机采血小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血站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接受首次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一对一”谈心模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后对献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献血满意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献血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知晓血小板作用、对本次献血满意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紧张、恐惧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应用于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献血满意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将172名自愿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有再次献血意向率高于对照组(P0.05),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无偿献血者不良情绪,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初次献血者进行音乐干预的做法与效果。方法将3 967名初次献血者按献血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献血程序进行无偿献血,观察组在执行常规献血程序的同时进行音乐干预,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干预能显著降低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可保证无偿献血者安全,建议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于杰 《妇幼护理》2024,4(12):2927-2929
目的 探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初 次机采血小板的 82 例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 的心理状态评分、不良反应和献血满意度。结果 两组机采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机采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中,头晕 5 例、抽搐 1 例、呕吐 2 例、血肿瘀斑 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83%。观察组中,头晕 1 例、呕吐 1 例,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4.8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献血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 结论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应用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献血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献血者的献血满意 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和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固定献血屋的献血者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同期在流动献血车上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献血服务。观察比较2组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量、再次献血率和献血反应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200 m L以上比例、再次献血率和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分别89.28%、65.08%和0.90%,对照组则为68.31%、48.51%和1.6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中度及以上献血反应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无偿献血者单次献血量和再次献血率,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稳定和扩大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0.
音乐对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音乐对初次无偿献血者静脉穿刺疼痛、一次自愿采集400m l献血量及降低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0名,两组采血程序相同,实验组加用音乐进行干预,观察每组静脉穿刺疼痛及一次自愿采集400m l献血量的比例。结果:实验组献血者疼痛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自愿献血400m l采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能分散无偿献血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降低献血反应,提高400m l采集率,对保留、招募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事业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2010-07-2011-06在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捐献全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统计及现场救护,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防护措施.结果 采血前及采血时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引导,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立即停止采血并相应护理措施可使献血者症状迅速好转,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通过有效地宣传无偿献血的基础医学知识,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缓解初次献血者的恐惧心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卢玉香  陈桂容 《妇幼护理》2024,4(4):965-967
目的 研究分析在首次机采血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在本血站行机采血 小板献血者 14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7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心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首次机采血的献血者采集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能降低献血反应发生风险,缓解献血者的不 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时段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AMT)预防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易发VVR人群共计2 992例,随机(抽签式)分为对照组(1 406例)和观察组(1 586例),对照组未给予AMT干预,观察组献血过程中进行不同时段AMT干预,监测2组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指标变化情况及献血者焦虑(SAS)心理状态,对比各时段VVR发生情况。结果 2组献血前血压、心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中、献血后观察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AS评分献血前差异不显著,P>0.05,献血中及献血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VVR发生率为3.09%,低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进行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其中献血中AMT练习后,VVR发生率2.18%。结论 针对献血人群给予不同时段AMT干预,献血中进行AMT干预,降低VVR的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无偿献血的招募服务模型,为提高再次献血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 000名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实验组实行元认知心理干预,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单次献血量的比例、献血满意率。结果无偿献血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单次献血量、献血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是必须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模型对保留、招募无偿献血者,提高单次献血量,提高献血满意率,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献血者的焦虑心理与献血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献血者发生流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中心参与献血者300例,根据献血者的献血次数分为一次组(170例)与多次组(130例)。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焦虑心理与献血知识的知晓状况。结果:无论一次或多次献血,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P<0.05);两组献血者年龄、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程度及焦虑心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中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教师和医生,农民及其他职业人群较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知,献血者的年龄、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状况和心理焦虑程度是影响献血者流失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献血者发生流失的主要因素包括献血者的年龄、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和心理焦虑程度,因此献血中心应积极开展献血知识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消除献血者顾虑,以发展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采血护士在无偿献血招募中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的88名献血者纳入研究,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心理组,每组44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心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焦虑与满意评分。结果心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再次献血率高于参考组;心理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采血护士在无偿献血招募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帮助献血者减轻其焦虑心理,并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满足献血者的期望,提高其再次献血意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干预对改善献血者血管弹性、减少献血反应的原因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由于血管细、弹性差、既往曾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200例,根据有氧运动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无偿献血者给予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无偿献血者给予常规处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偿献血者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管粗细、血管弹性、献血反应发生及采血不足量情况。结果干预前实验组无偿献血者血管管径为(0.28±0.06)cm,对照组为(0.27±0.05)c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无偿献血者血管管径为(0.48±0.06)cm,对照组为(0.29±0.05)c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血液流速加快、血管外观变粗、血管弹性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99例符合献血标准的献血者参加献血,2例出现献血反应,无1例出现采血不足量。对照组有67例符合献血标准的献血者参加献血,有12例出现献血反应,3例出现采血不足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献血者BMI、血压、心率,扩大血管管径,增强血管弹性,有效降低献血反应及采血不足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站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待的124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机采后,两组献血者的SDS、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且献血反应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中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及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一对一”系统化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疼痛耐受、身心应激及再献血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某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26例献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给对照组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给观察组献血者实施“一对一”系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疼痛耐受、身心应激及再献血意愿。结果 观察组献血者在初筛时、穿刺时、采血过程中及拔针时疼痛评分分别为(2.87±0.53)分、(2.89±0.65)分、(1.05±0.23)分及(1.46±0.2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干预后,其情绪、躯体及行为维度评分分别为(16.18±4.05)分、(14.26±4.02)分及(6.25±2.4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者具有强烈的再献血意愿率为50.79%,高于对照组的30.16%(P<0.05)。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一对一”系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疼痛耐受程度,能够改善患者身心应激反应,提高再献血意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初次献血者因对献血知识或血液生理知识了解少,惧怕打针或看到别的献血者献血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而晕血,尤其是军中、校中组织的集体献血,这种"传染"作用更加明显,一旦发生连锁晕血反应,不但占用了工作人员时间去进行护理,还影响了采血工作的进行,此时正确观察、及时处理晕血、降低晕血反应程度及人数无论是对于献血者的心理影响、保护无偿献血者热情,还是提高采血效率都具有实际意义.现将降低献血时发生晕血反应严重程度、预防及处理晕血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