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动物模型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建立合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评判量化标准成为模型建立的关键。本文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及诊断指标,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归纳现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对象、模型表现及优缺点。考察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的吻合度。结果发现降植烷、淋巴细胞染色质诱导小鼠模型在西医学诊断方面吻合度高,但二者均与中医证型吻合度低。总体来看系统性红斑狼疮仍是以传统的西医造模方法为主,体现中医证候的指征较少,建议在评分较高的肝脏细胞浆蛋白诱导的SLE兔模型建模基础上,施加以体现中医证型的其他干扰因素,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证型的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期为该病的中西医模型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复制出更加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急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促进其深层次的研究,作者通过对现有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机制,模型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拟定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并进行中西医动物模型吻合度评价。结果显示缺乏胆碱的乙硫氨酸补充饮食(CDE)食物诱导法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较高,操作简便死亡率小,但其造模过程并未涉及中医致病因素。分析可得现阶段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虽然众多,但大多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临床病证特点吻合度较低,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目前单纯的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多用来研究中药、西药的药效和机制,无法满足中医药理论中辨证论治的要求,只有符合中医病证特点、与临床病证特征基本一致的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才是研究中医病证本质的有力工具和研发创新中药的有力手段,因此建立能够同时体现急性胰腺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复制出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根据现有动物模型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提出银屑病动物模型评价标准,为银屑病动物模型提供相应的完善思路。本文通过列出中西医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1项赋值为8. 3%,符合中医临床中主证1项为15%,次证为8%,对现有银屑病动物模型进行评分。结果发现较高吻合度的动物模型有咪喹莫特诱导模型,其成模速率较快,成本低,但停药后随时间的延长,具有可逆性。一般吻合度的模型为普洛萘尔、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模型,模型制做简单,速率快,但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异体移植模型和基因型模型与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但与中医证候吻合度较低。由于银屑病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非感染性皮肤病,治病因素较多,已有模型不能较好的模拟临床症状,应利用多因素造模方式,结合银屑病中医证候及外在主要致病因素,建立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病理模型。因此建立同时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银屑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是银屑病中医药未来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全球发病率为20%,每年患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且患病率及致残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需要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基于高血压病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检索高血压病及其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对现有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优缺点及其临床症状吻合度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发现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吻合度较高的模型为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两肾一夹法动物模型、高盐高脂饮食模型、高嘌呤高糖致高血压模型,能够模拟出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等常见中医证候。结论 具备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更符合临床实际应用。建立病证结合,既有西医临床病理指标,又有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是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颈椎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有关颈椎病的病与证、疾病模型、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包括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相关内容加以论述;从病证同塑、病证复合、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等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当前青光眼动物模型主要根据是否存在高眼压,分为高眼压型与非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型。该研究基于青光眼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病证特点,对目前常见的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分类、造模方法、优缺点及中西医病证的吻合度进行归纳与分析。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中激光光凝诱导型、前房注射物质诱导型、巩膜上静脉烙闭诱导型、环角巩膜缘缝合诱导型、转基因型等模型与西医诊断及中医眼部主证吻合度较高,说明现有模型可以较好地展现青光眼西医临床特点。但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普遍对中医病因病机考虑较少,未观察中医四诊信息及证候特点,且尚未对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开展研究。因此更加贴合临床实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探索与建立有其必要性。该文旨在为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索统一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与评价体系,从临床最常见的青光眼肝郁证出发考虑如何体现中医证候特点,以期早日建立更加贴合临床、更具有中西医病症特点的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而推动青光眼疾病更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寻求更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式,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通过查阅抑郁症及其动物模型相关的文献,对抑郁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常见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模型复制对象、模型复制方法、中西医临床表现吻合度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通过归纳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法与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最高;其次为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均较高。结论 目前抑郁症模型复制实验动物的选择多为啮齿类,在临床表现的模拟上具有局限性;且中医证型的模型实验较为稀缺,制备方式依旧是以传统的西医方式结合行为学应激刺激为主,缺少中医证候特色。建议重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表现对应的实验动物评价标准,结合中医各证型特点制备更能体现中医“四诊”特点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卵巢早衰(POF)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评价现有POF动物模型特点及临床吻合度,为完善POF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雷公藤多苷或氢化可的松等药物方法建立的POF动物模型临床吻合度较高,其次是酶缺陷法、放疗法、化疗法、环境因素影响法和应激刺激法;基因缺陷法和免疫缺陷法建立的POF模型西医吻合度较高,但是缺乏中医证候表现。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充分满足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应不断完善并优化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POF模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POF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参考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生存率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为了进一步探索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其系统、高效的诊疗方法,笔者基于食管癌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根据团队前期建立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开展食管癌动物模型的评价,提出模型完善建议。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现有食管癌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模型相关指标赋值,与食管癌中西医临床诊断指南进行吻合度评价。结果 除较少采用的自发性食管癌动物模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外,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性动物模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该动物模型虽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食管癌发病的病因病机,且部分体现西医临床诊断的部分指标,可反映中医形体消瘦,指甲发紫,饮水次数增加等整体表现,但对中医证候的区分仍有欠缺。结论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性动物模型和人食管癌细胞异种胃壁移植的小鼠模型在原有造模基础上,施加以痰气互阻证、血瘀痰滞证、阴虚内热证和气虚阳微证证型干预因素,并加以区分,体现出中医证候的表现,获得食管癌的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食管癌动物模型更能反映食管癌中医临床的病证表现,体现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特点,模拟中西医临床实际,更好的为基础研究提供确切的病理模型载体。  相似文献   

1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被完全阐明,现代医学缺乏稳定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符合中西医病证特点的IBS-D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完善治疗方案。临床吻合度是一种以疾病中西医最新诊断标准为依据,评价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病证模拟效果的指标。该文通过对IBS-D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发现IBS-D模型所用动物多以大鼠为主,所用方法多为单因素诱导、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联合诱导,所表现的疾病特征主要是与内脏痛觉过敏或(和)胃肠动力异常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其中,单因素诱导IBS-D大鼠模型多具备很高的西医临床吻合度,而中医临床吻合度不足;双因素诱导和多因素诱导的IBS-D模型西医临床吻合度多数较高,但也存在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IBS-D中医证候模型构建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而脾肾阳虚、脾胃湿热、脾虚湿盛,寒热错杂证候模型略显不足。因此,今后仍需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或研发新的IBS-D动物模型,为本病的中西医病证机制探索和治疗手段研发提供更适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Similar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ibetan medicine emphasizes the concepts of holism, balance, and etiology. With the individual as the nexus of macro? and micro?ecologies, multi?layered systemic etiologies, inform therapeutic pharmacologies for cultivating network effects to induce the healing response. Tibetan medicine approaches health and healing through perspectives that frame the balance achieved in the internal world a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balance in the external world, and vice versa, that includes expressions of mind and consciousness. The external world refers to the broader context of the natural world as comprised of matter and energy expressed through five elemental dynamics (Chi. Tu, Shui, Huo, Feng and Kong; Tib. Sa, Chu, Mé, rLung and Kha) describing principles of solidity, cohesion, heat, motility, and interactive space, or earth, water, fire, wind and space, respectively. The internal world refers to the local context of the physical mass and biochemical cascades of energy transfers comprising the human body, its behaviors and functions, including cognitive factors, as also expressed through the five elemental dynamics.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systems merge as a unified whole, where the five elemental dynamics characterize materio?energetic exchanges between the broader and local ecologies of individual body and natural world, as well as social relations, mental affects, and contextual conditions. The interdependence, opposition, restri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mong three physiological systems known as nyépa (ThreeCausal Factors) - rLung, Tripa and Béken (pronounced lōōng, trīpa, baekan, respectively) ? are used to discuss the balance of the whole. The causal origins of disease are explained through disturbances to these systems as a combination of afflictive mental factors, physiologic imbalances, and disturbing conditions from the natural world,such as environmental toxins, pathogens, and exposures. Of the three causal origins, afflictive mental factors are particularly emphasized asimportant etiological conditioning influences.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disease is divided into fourstages: baseline stage, initiating stage, developing stage, and maturing stage. Each stage has an explicit therapeutic paradigm for treatment, recovery, and health maintenance demonstrating the distinct theoreticalframework for disease treatment inTibetan medicine asspecific to individual body, particular disease etiology, and constitutionally-directed unique compound metabolism pharmacodynamically.  相似文献   

13.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走进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本文从中药发展现状、中药药理特点、制约中药发展的因素、保持中药活力的条件,以及对策和建议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采集,分析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证候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高压中医证型出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气下陷证(96.2%)、血瘀证(75.0%)、肺气虚证(42.3%)、心气虚证(30.8%)、脾气虚证(17.3%)。血瘀证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心气虚证与肺动脉压力增高的程度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肺气虚证。结论大气下陷证、血瘀证、心气虚讧、肺气虚证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要证型;大气下陷证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膀胱炎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也被称为“膀胱刺激三联征”,尤以女性多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膀胱疾病患病率逐年递增,该文根据膀胱炎中西医病因病机及临床病症的特点,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临床诊断标准,通过对现有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分析,评价模型与临床表现吻合度,总结优缺点。发现“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及“弗氏完全佐剂+膀胱插管”具有较高吻合度,但也存在耗时长,费用高等不足之处。目前膀胱炎模型中诊断标准大多以西医检测指标为主,有关类型明确诊断依据还需依赖于膀胱镜检查+组织活检,因中医证候模型的缺乏也给中医药研究带来了局限性,且中医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四诊”因其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动物模型上,可通过一些行为学测试来判定模型指标,制定相关行为参数评分量表。因此建立既符合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也符合中医辨证的膀胱炎动物模型是当下所需,以更好地促进膀胱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体,随着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和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对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转变不够、课程设置趋同、能力培养不足以及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把握其“地方性、行业性、多样性、应用性”的特征,对于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解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钟慧群  李萍  王迪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243-2244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流行于世之唯一一部医书。文章主要论述了此书贯通中西医理、合参中西药物、互释中西药性的"中西汇通"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和药物,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概述。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需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补泻同施、刚柔相济、散收同用、通涩并行几方面讨论了仲景经方动静结合的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