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比较乳腺彩超检查和乳腺触诊检查的检测结果。方法2011年1月27日-2013年1月27日,我院对400例职业女性均同时予以乳腺彩超双侧检查、乳腺触诊检查。依照400例职业女性的乳腺彩超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正常彩超组、增生彩超组和结节彩超组。按照400例职业女性的年龄状况进行分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58岁组。随后比较各组经乳腺彩超检查和乳腺触诊检查的检测结果。结果在41。50岁组中,检出乳腺结节的概率最高,在51-58岁组中,检测出乳腺结节的概率比21—40岁组高,P〈0.05。比较乳腺彩超检查和乳腺触诊检查的检测结果,探知所用检测方法不同,检出结果就会存在差异。结论若女性的年龄在41~50岁之间,当把乳腺彩超检查归到常规的体检项目中。体检人群的年龄段不同,所用的乳腺检查方法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作为育龄女性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病因可能与体内雌二醇、孕酮水平异常有关,而乳腺作为雌、孕激素靶器官会随着女性正常生理周期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小叶增殖。对子宫及乳腺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乳腺良性疾病发病情况。方法整理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同时做子宫附件及乳腺超声的265例患者检查结果,基于子宫附件超声结果分为有子宫肌瘤的观察组96例,和无子宫肌瘤的对照组169例。比较两组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纤维瘤及乳腺增生的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乳腺增生结节患病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中乳腺增生及纤维瘤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更易合并乳腺实性增生结节,这一结论为临床疾病筛查及预防保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可视化电子触觉成像诊断系统(Sure Touch)在乳腺肿块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在该院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258例,分析比较Sure Touch、乳腺触诊、乳腺B超和乳腺X线的结果,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Sure Touch检测的灵敏度为83.80%,特异度为87.50%,准确度为85.37%.Sure Touch检测的准确度明显高于临床乳腺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8,P=0.008),亦明显高于乳腺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7,P=0.046),与乳腺B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4.721,P=0.051).联合应用Sure Touch、乳腺B超和乳腺X线检测的灵敏度为91.47%,特异度为94.28%,准确度为92.47%.肿块的形状、硬度及活动度对Sure Touch良恶性的判断具有影响,其OR值分别为1.431、2.763、1.942;肿块位置及大小对Sure Touch的结果判断无明显影响.结论:Sure Touch是一种准确可靠的乳腺检查手段,联合应用Sure Touch、乳腺B超、乳腺X线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嘉兴市女性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对1997—2004年乳腺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查44690人,其中乳腺疾病22130人,乳腺疾病中乳腺癌22人。乳腺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龄组乳腺疾病患病率均明显上升。[结论]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在乳腺普查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必须与乳腺触诊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效果,积极开展乳腺普查,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乳腺疾病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其中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1位,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升高趋势[1].乳腺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乳腺的自我检查和普查,不仅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更有利于所有乳腺疾病的防治.乳房自查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最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解朝阳区65岁以下已婚女性乳腺自查现状,我们于2010年7-12月对朝阳区65岁以下已婚女性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旋切在乳腺肿块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乳腺肿块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纳入观察组与参照组(n=34).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参照组应用常规乳腺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瘢痕面积以及患者术后乳房变形率.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瘢痕面积均相对较小,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术后乳房变形问题,参照组患者术后乳房变形3例,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旋切在乳腺肿块手术中的应用,能够在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同时,减少患者的手术瘢痕面积,降低患者术后乳房变形率.  相似文献   

9.
我们引进“美迪克”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 ,效果明显。在 1995~ 1998年共治疗 5 6 1例患者 ,对部分患者进行追踪疗效观察 ,效果非常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对 1995年以来来我科用近红外光乳腺扫描仪确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 ,分为治疗组36 5例和对照组 196例。1.2 方法治疗组用“美迪克”乳腺治疗仪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 2 0 min,10 d为一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嘱患者控制情绪 ,不生气 ,月经期间不着凉水。对照组为同期的服药患者 ,药物为乳康片或天冬素片。治疗者全部统一表格、统一诊断标准 ,治疗后追踪随访。1.3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掌握职业女性乳腺疾病患病情况,为乳腺癌早期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进行乳腺疾病筛查的8 171例女性的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71例中,患乳腺疾病3 435例,患病率为42.04%.其中乳腺增生病3 297例,患病率40.35%,占乳腺疾病的95.98%;乳腺纤维腺瘤98例,患病率1.20%,占乳腺疾病的2.85%;乳腺癌10例,患病率122.38/10万,占乳腺疾病的0.29%;乳头内陷11例,患病率1.35‰;乳腺囊肿10例,患病率1.22‰;乳腺脂肪瘤7例,患病率0.86‰,其他2例.35~45岁是乳腺增生的高发人群;20~25岁是乳腺纤维腺瘤的高发年龄;乳腺癌多见于35~60岁年龄段妇女,其患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流产是乳腺疾病的高危因素,流产次数越多乳腺疾病的风险越高(χ2=170.46,P<0.01).结论 乳腺常见病患病率各年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流产及流产次数有着密切关系;应针对高危人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乳腺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湛江市妇女的乳腺病状况。方法:采用手检辅以红外线扫描、彩色B超及必要时的X线摄片检查。结果:乳腺增生检出率为35.46%,乳腺纤维腺瘤检出率为1.06%,乳腺癌检出率为0.51%,乳汁潴留性囊肿检出率为0.14%,导管内乳头状瘤检出率为0.09%。结论: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最为常见,已婚、31~35岁的女性多发,其次,纤维腺瘤以未婚、20~30岁的青年女性多发,乳腺癌检出者未生育所占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3.
大海 《健康生活》2021,(3):24-25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查出乳腺结节。那么,乳腺结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很多人把乳腺结节和乳腺癌、乳腺囊肿、纤维瘤等混淆为一体。其实,乳腺结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无论是我们手摸到的,还是超声、X线、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出来的"肿块",都叫做结节。结节本身并不是疾病名称,而是一个形态上的统称。乳腺结节包含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恶性肿瘤等等,单纯看结节这两个字并不能明确疾病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疾病特别是对乳腺症和乳腺肿瘤诊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对2524例乳腺疾病患者使用意大利产高频钼靶X线机,对两侧乳房常规拍摄标准为:头尾位(CC)和内、外侧斜位(MLO)。结果236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93.6%),16例重度增生(0.6%),44例良性纤维腺瘤(1.7%),46例乳腺癌(1.8%),56例正常(2.2%)。结论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对妇女乳腺肿瘤和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较高。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方便,患者无痛苦,无损害,图像清晰,检出率高,诊断准确,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最有效检查方法。同时,为了做到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根据国内外对乳腺癌普查的经验认为:乳腺X线钼靶检查可用于35岁以上的妇女普查,50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年摄片一次,40~49岁的妇女1~2年摄片一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农村妇女乳腺疾病谱,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嘉定区某小区全体女性常住居民501人,采用问卷调查其乳腺疾病发生情况、月经史、生育史和家族史等信息,统计分析乳腺疾病影响因素。结果 501名调查对象中发现乳腺疾病183例,患病率为36.5%,按构成比大小排序为乳腺增生(85.8%)、乳腺纤维瘤(7.1%)、乳腺囊肿(4.9%)、乳腺炎(1.6%)和乳腺癌(0.5%)。经统计学分析,乳腺疾病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亲属曾患乳腺癌、1年里有妇科疾病、知晓乳腺自查、定期乳腺自查和1年内做过乳腺自查有关。结论加大乳腺自查技术推广,提高其乳腺自查和检查意识,提高乳腺癌早发现水平,进而提高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武俊芳  姜碧娟  杜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86-5088
目的:掌握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对3 612例维吾尔族妇女的乳腺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增生36~40岁发病率最高(59.6%),31~35岁、41~45岁发病率差异不显著。纤维腺瘤31~35岁发病率最高(19.1%),26~30岁、36~40岁发病率差异不显著。结论:乳腺常见病患病率在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孙爱荣 《职业与健康》2008,24(3):291-292
乳腺增生症是广大妇女尤其是育龄妇女易患的一种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不规律,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自2005年7月-2006年6月,用ME-1型乳腺动力仪治疗乳腺增生症,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182例乳腺病人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并对不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1999-2005年武昌车辆厂职工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3次乳腺普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探讨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分别于1999、2001年和2005年间,对全厂女职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职业健康体检普查,重点对乳腺疾病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自1999年以来,全厂女职工乳腺疾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2005年乳腺疾病高达54.8%。结论乳腺疾病好发于30岁以上妇女,主要为乳腺增生,其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经济收入、职业工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60例乳腺良性肿块女性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美体效果。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乳房纤维腺瘤22例,乳腺增生症18例,乳导管内乳状瘤16例,乳腺脂肪瘤4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美体效果优良率为100%。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是针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