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 1/3 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PICC具有减少频繁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干预对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院治疗接受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未接受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91-94
目的探讨奥马哈干预系统在产科出院患者随访模式的应用研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5月~2014年12月治疗并且出医院的200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奥马哈系统干预,而对照组则给以常规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抑郁指数及焦虑评分进行对照比较;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精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在干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指数及焦虑评分都明显的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的抑郁指数及焦虑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精力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1个月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马哈干预系统在产科出院患者的随访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健康状况,显著地降低患者的抑郁指数和焦虑评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值得在产科出院患者的随访模式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结核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恢复、运动耐力情况、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护能力情况。采用呼吸疾病问卷评估量表(SGRQ)评价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FEV1%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SPBS及MMRC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AM量表和SGR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PICC)培训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肿瘤患者对预防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区98例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人,分别在置管前、中、后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8人,未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预见性护理。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及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术患者降低相关性感染中静脉炎等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PICC培训和管理体制的建立,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预见性护理,能显著的降低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宋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4):552-555
目的:对≥60岁住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7例行PICC置管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6例、女41例,年龄(74.73±4.36)岁。从置管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每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8.
9.
PICC带管出院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81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出现局部感染2例,导管外移和皮肤过敏各3例,穿刺部位肿胀明显9例。结论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自我护理,可降低带管出院所发生的并发症,提高PICC的有效使用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PICC置管时机对血液病患者静脉炎的影响。方法收集性PICC置管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3)。观察组于化疗前2d进行PICC置管,对照组于化疗当日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置管前后7d时的血管壁厚度及组织水肿和血管微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7d时,观察组穿刺血管壁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0.05),穿刺部位组织水肿及血管微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前2d进行PICC置管,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并减轻静脉炎的程度,利于穿刺部位血管的修复,减轻炎症状态,降低微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实施标准化管理模式,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成立PICC导管技术质量管理组,审核操作者资质准八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与权限;规范PICC置管技术操作方法、流程,制定PICC导管护理质量标准,置管安全评价指标。结果我院肿瘤中心自从2010年成立PICC质量管理委组以来,开展PICC置管共630例次,与我院肿瘤成立PICC质量管理委组以前开展的313例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需要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的带管时间等进行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一针穿刺成功置管为95.39%,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从50.47%降至11.26%。结论施立标准化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技术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不仅有利于技术水平、维护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满足了患者的治疗需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瞻性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98例需留置PICC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规范选择血管;实验组留置PICC导管前全面评估患者血管状况、患病情况、并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实验组Ⅲ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经χ2检验,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充分评估血管状况、患病情况后行PICC置管,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肿瘤患者使用PICC导管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减少化疗间歇期带管出院期间并发症发生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采取评估、了解患者掌握PICC相关知识、规范讲解、及时评价效果的方式,对108例留置PICC导管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能保障带管者在出院后做到自我精心管理,使PICC导管并发症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60例PICC患者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60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6例,其中病原菌定植5例,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9例,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2例。结论提高穿刺技术,规范导管维护,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健康教育是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28例PICC置管患者,对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患者79例,治疗后均治愈;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3例,给予拔除导管及抗感染输液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患者46例。结论 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外源性细菌感染是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的维护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网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122例为对照组,行常规门诊PICC维护;另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122例为观察组,行信息化网络平台PICC维护网进行维护管理,包括成立PICC维护小组、建立PICC维护网点、建立PICC患者信息、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化网路平台PICC维护网运行与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2%、护理满意度为97.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PICC维护网应用于PICC肿瘤患者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话随访管理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带PICC导管出院的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带管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干预组增加随访管理,如定期督促去当医院进行维护,定期测量臂围等,返院后比较两组在感染、导管脱出、上肢肿胀、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非正常拔管率.结果 干预组各项并发症及非正常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随访管理能明显降低PICC带管患者的非正常拔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