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健康中老年人椎体骨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0例50岁以上健康体检中老年人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椎体骨密度(BMD)值再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测量T10-12及L1椎体CT值对2种方法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所有中老年人按年龄分为50~<55岁、55~<65岁、65~<87岁3组,比较各组间及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CT值。结果 50~<55岁、55~<65岁组男、女T10-12及L1椎体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5~<87岁组女性T10-12及L1椎体CT值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55岁组及55~<65岁组比较;65~<87岁组男、女T10-12及L1椎体CT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D值与T10...  相似文献   

2.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DXA(前后位扫描)与QCT测量5具猪腰段脊柱中20个椎骨,将各自得到的骨密度与对应灰重密度比较(DXA骨密度对应椎骨灰重密度,QCT骨密度对应椎体灰重密度)。结果QCT骨密度与灰重密度线性相关性较好(松质r=0.80,皮质r=0.79,P<0.01),DXA骨密度较差(r=0.41,P>0.05)。结论QCT测量骨密度较DXA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骨牵张术修复骨缺损过程中新骨骨密度的评价方法。方法:成年健康山羊18只,颅顶区制备25mm×10mm全层颅骨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建立牵张术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于牵张结束后2,4,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对照组3只动物与实验组牵张后6周动物同期处死,QCT、DEXA两种方法测量新骨骨密度,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骨密度值(BMD)及相关性。结果:实验组QCT测量牵张间隙各兴趣区BMD值较前一时段对应BMD值明显增加(P<0.05),同一牵张间隙内各固定时段两端(R2、R3)较中央(R1)BMD值明显高(P<0.05),R2、R3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DEXA测量固定期4周,各兴趣区BMD值较固定2周对应BMD值明显增加(P<0.05),而固定期6周,仅牵张间隙中央(R1)较固定4周对应BMD值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牵张间隙内固定期2,4周两端(R2、R3)较中央(R1)BMD值明显高(P<0.05);两种检测方法测得平均骨密度值在各时段均存在正相关(P<0.005);对照组缺损区QCT、DEXA检测未显示有新骨形成。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反映牵张过程新骨骨密度变化,QCT不受解剖结构和牵张器形状的影响,更适于颅面骨牵张术新骨形成的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0头健康生猪的腰椎椎体作为研究对象,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将测得的骨密度与椎体灰化后的灰重及灰重密度对比。结果:猪的腰椎椎体的体积骨密度偏离度与皮质骨密度偏离度、松质骨密度偏离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骨密度、松质骨密度、总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与灰重、灰重密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XA与QCT均为测量骨密度的有效方法,而QCT松质骨密度更接近灰重密度,能够更好的反应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与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41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将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对照,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诊断肠梗阻的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中的差别。结果:41例肠梗阻中:①判断肠梗阻的有无: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33例(80%),CT正确诊断39例(95%);②判断肠梗阻的部位: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29例(71%),CT正确诊断36例(88%);③判断肠梗阻的类型: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23例(56%),CT正确诊断35例(85%);④判断肠梗阻的病因: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15例(37%),CT正确诊断34例(83%)。结论: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的有无及部位,但在判断肠梗阻的类型及病因方面腹部X线平片不及CT。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38-41
目的:研究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对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QCT诊断椎体骨折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均行胸腰椎CT及MRI检查的外伤患者20例及2012年1-7月于本院行腰椎CT检查有明确椎体陈旧骨折3个月以上病史的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MRI上椎体骨髓水肿区作为感兴趣区(ROI),通过QCT PRO工作站上进行分析处理,共测量28个新鲜骨折椎体、14个陈旧骨折椎体及其邻近椎体的松质骨骨密度(BMD)。结果:新鲜骨折椎体骨松质密度高于其对照椎体骨松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旧骨折椎体骨松质密度与其对照椎体骨松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新鲜骨折椎体内骨松质BMD值会增高,陈旧骨折的骨松质BMD值能够反映椎体修复的特点,腰椎QCT BMD测量有助于椎体骨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刘文亚  邓晓帆 《新疆医学》1997,27(4):201-202
目的;评估用标准件法进行骨密度定量CT测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46名55~75岁正常女性受试者,随机分成甲(25人)、乙(21人)两组。甲组在Tomoscan SR-7000型螺旋滑环式CT机上用标准件法测量骨密度(BMD),乙组在Picker-IQ CT机上加用软件求BMD值。将甲、乙两组由标准件求出值进行比较,将乙组由标准件求出的BMD值与软件得出值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乙组由标准件求出值之间经双测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乙组标准件求出BMD值与软件得出BMD值间经双侧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椎体由标准件求出值与软件BMD值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度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9901)。结论:标准件法进行骨密度定量CT测量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监测骨密度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X线结合CT检查在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食管癌患者先行X线造影检查,后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X线食管造影表现为病变段食管黏膜增粗、扭曲或中断破坏,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或龛影,管腔狭窄;CT检查表现为病变段管壁不规则肿厚,腔内外肿块,附近结构侵犯,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内转移等。结论 X线食管造影结合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较全面,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术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同时经64-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拟诊为冠心病的图像资料。结果39例50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每位患者分13个节段),64-SCT图像质量1、2、3级分别为185(36.5%)、236(46.5%)、86(16.9%)个节段,其心率范围分别为(62&#177;5)、(66&#177;4)、(75&#177;10)次/min。其中1、2级共421/507(即优良率达83.1%)个节段,能满足临床诊断;而86(86/507,16.9%)个节段因严重钙化51个(51/86,59.3%)或运动伪影35个(35/86,40.7%)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金标准”,64-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50%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94.9%、93.3%、88.5%、95.5%。结论64-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十分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学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2例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CT资料,与病理学对照。结果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周围型肺癌的发生有显著差异。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即恶性程度增高发生率增加。结论从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可初步判断其组织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1.
骨髓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网状细胞,系骨髓内浆细胞肿瘤性增殖所致,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临床表现和X线、CT检查资料,重点探讨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结果1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局限性粘膜中断破坏,小的龛影和充盈缺损,局限性腔壁线毛糙和管壁僵硬;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明显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和龛影,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受限,钡剂通过受阻,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影。10例早期食管癌CT检查仅发现6例,表现为局限性的管壁增厚;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淋巴结和肝肺等远处转移。结论食管癌首选食管钡餐检查,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X线钡餐造影优于CT检查。CT除可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远处转移情况,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肖林 《西部医学》2009,21(12):2102-2104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CT、MRI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脊椎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1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脊椎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死骨或钙化、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骨髓水肿、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脊椎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表现各有特点,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骨髓水肿、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椎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通过112例鼻咽癌CT扫描所见,指出鼻咽癌的直接浸润生长的扩展方式及颈动脉颚区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认为鼻咽癌的TNM分期应结合CT所见才能全面准确,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预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雷晨  赵芸芸  张婕  李美娟  李伟  夏玲玲 《海南医学》2013,24(17):2512-2514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回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差异性。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宁夏地区回族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证实为正常的人群(男性181名、女性231名)进行定量CT检查,同时填写一般状况调查表。结果 (1)选8名志愿者,对L2~4椎体测定3次骨密度值,进行定量CT值校正,变异系数分别为1.82%、1.91%、1.87%。(2)回族男性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为30~33.8岁,平均(31.1±1.2)岁;女性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为29.8~35.1岁,平均(30.7±2.6)岁。随年龄增大,回族男性在峰值过后骨密度均逐渐下降,女性在峰值过后骨密度呈现逐渐下降。在(43.9±2.7)岁后,回族女性骨量丢失明显增快。(3)回族人群的骨密度与行业、体重、饮食习惯、停经年龄等密切相关,而与运动状况、吸烟和饮酒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定量CT充分利用CT断层解剖定位的特点,能在三维立体空间上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选择性测量松质骨能排除皮质骨的增生硬化和邻近组织对测量的影响,对诊断骨质疏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回族人群中女性在(43.9±2.7)岁以后出现明显的骨量降低,而宁夏地区男性未表现出明显的骨量降低,考虑主要与其测量人员中的年龄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16.
骨外伤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 ,过去较多依靠X线平片确诊 ,但对于结构复杂的关节 ,如髋臼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跟骨骨折、儿童肘关节构成骨骨折、颅面骨骨折等 ,常规X线平片显示常不满意 ,临床处理方法也往往不能完全准确 ,估测预后带有一定盲目性。螺旋CT(SCT)扫描在骨外伤显示上具有明显优越性。本文收集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5月复杂骨、关节外伤病例 77例 ,总结SCT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研究方法 扫描设备为GEHispeedCT/i螺旋CT机 ,扫描条件 :12 0kV、2 0 0MA ,螺旋扫描准直为 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剂量16层螺旋CT不同重建层厚对正常肺纹理、纵隔结构的显示。方法 23例肺部正常者,行常规剂量、低剂量螺旋扫描并行8mm、5mm、3mm重建,对比同一层厚不同剂量CT图像对胸膜下10mm和10~20mm肺纹理显示。结果胸膜下10mm内,重建层厚8mm、5mm,低剂量、常规剂量CT显示的肺纹理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重建层厚3mm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胸膜下10~20mm内,各重建层厚二者对肺纹理比较以及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对纵隔血管、淋巴结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8mm、5mm重建层厚,对细小肺纹理显示较差;低剂量螺旋CT对纵隔结构显示与常规剂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DR和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R与CT两种检查手段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肠梗阻的86例患者治疗前腹部DR平片及CT两种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检查明确存在梗阻者82例(96.4%),明确梗阻部位者73例(86.9%);经DR检查的患者中,明确存在梗阻和梗阻部位的比例与CT检查结果大体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明确梗阻原因和梗阻类型者比例明显高于DR检查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在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方面与CT相当,但是明确梗阻原因、是否伴有绞窄等方面CT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体模,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显示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搏动性心脏体模,其表面装置塑料管模拟冠状动脉。模拟冠状动脉管径分别为4 mm和3 mm,狭窄分别设置为40%、45%、55%和60%,斑块密度分别为800 Hu和20 Hu模拟钙化斑块和软斑块。体模心率设定为55 次/分。模拟冠状动脉腔内造影剂浓度设定为350Hu。扫描参数为:120 kV,550 mA,旋转速度每周0.35 s,pitch为0.2。基于模拟动脉的长轴位图像,对狭窄率进行测定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管径和斑块的密度情况下测定的狭窄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管径为4 mm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被高估,而无论其斑块密度和本身狭窄程度,即使40%狭窄也会被高估为50%以上。钙化斑块的测定狭窄程度显著高于软斑块(P<0.05)。在3 mm血管,钙化斑块所致狭窄只有40%狭窄可以测定,并被显著高估。软斑块所致狭窄也被高估。结论 在临界狭窄的评价中,CTA趋于高估狭窄,而无论斑块成分,从而导致冠心病的过诊断。钙化会扩大高估的程度并可能使狭窄的评价难以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分析其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胰腺的受累情况及胰周、腹膜后间隙的变化。结果50例中CT清楚地显示了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其中惠性水肿性胰腺炎38例(76%),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2例(24%)。它们有着不同的CT表现,主要表现为胰腺肿大,密度改变、胰周渗液及并发症。按CT严重指数(CTSI)标准,50例中0~3分29例,4~6分18例,7~10分3例,CTSI越高病情越重,本组死亡患者均在7~10分组。结论cT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准确率,通过急性胰腺炎的CTSI标准的评定,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可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