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产科护理模式对孕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孕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连续性产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依从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产科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孕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方法,对优生优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晚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孕妇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0)及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孕晚期认知干预、情绪干预以及行为干预等综合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孕前担心胎儿发育异常、担心产后出血、担心产程不顺利以及担心分娩疼痛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哺乳困难、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阴道助产、滞产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周,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减少了孕妇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孕晚期母婴健康的重要作用。方法:妊娠28~37周孕妇250例,分为实验组150例,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包括发放资料、看录相、讲解、示范、指导等;对照组100例,仅常规产前检查。结果:实验组顺产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剖宫产率和母婴患病情况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孕晚期健康教育能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情景教学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产前检查建卡并分娩的218名孕妇,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的孕妇108人为实验组,常规教学模式的孕妇110人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自我护理及育婴知识的合格率、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婴儿抚触技术的应用率、婴儿患病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结果实验组自我护理及育婴知识合格率、婴儿抚触技术应用率、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孕期情景教学模式有利于孕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及科学育婴技能,有效促进产妇康复和婴儿生长发育,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孕期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孕期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妇自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孕期参加准父母俱乐部接受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的产妇(100例)设为实验组,同期通过常规产前健康教育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孕期运用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理念、自我护理技巧、准父母角色适应性训练、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指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家属对产妇自理行为认知及母婴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孕期应用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5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赋能教育模式。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量表于干预前后进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在干预后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量表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评价,并在干预1月后随访记录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母乳喂养技能、内心活动维度及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母乳喂养技能、内心活动维度及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7、6.193、7.026,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1.03%、60.26%,均高于对照组的79.49%和39.74%(X~2=4.131、6.564,P0.05)。结论在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予以赋能教育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掌握率和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孕期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孕期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妇自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孕期参加准父母俱乐部接受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的产妇(100例)设为实验组,同期通过常规产前健康教育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孕期运用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理念、自我护理技巧、准父母角色适应性训练、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指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家属对产妇自理行为认知及母婴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孕期应用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晚期孕妇纯母乳喂养意向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上海8所爱婴医院门诊行产检的孕晚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晚期一般情况、母乳喂养知识、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周围人对其母乳喂养的支持情况以及预期的喂养方式。结果 82.3%的孕妇在孕晚期具有纯母乳喂养意向。孕晚期纯母乳喂养意向与计划产后开始工作的时间、计划婴儿出生后主要照顾者、孕晚期母乳喂养态度、孕晚期自我效能4个变量有关。计划产后越晚开始工作的孕妇其纯母乳喂养意向越强,计划产后6个月以后工作的孕妇其孕晚期纯母乳喂养意向是计划产后6个月以内工作的孕妇的3.79倍;计划由夫妻双方和长辈共同照顾婴儿的孕妇其母乳喂养意向比仅夫妻双方照顾婴儿的孕妇弱;孕晚期孕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越高,其纯母乳喂养意向越强;孕晚期孕妇自我效能得分越高,纯母乳喂养意向越强。结论孕晚期孕妇具有较积极的纯母乳喂养意向,但仍有部分孕妇不打算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医护人员应加强产前教育,提供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指导,提高孕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培养其正向的婴儿喂养态度,在孕晚期帮助孕妇建立纯母乳喂养意向。  相似文献   

9.
宋艳芳 《全科护理》2021,19(17):2373-2376
目的:研究孕晚期行为转变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导乐陪伴对经阴道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医院孕晚期孕妇1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建档立卡时间,将单日建卡者设为观察组,将双日建卡者设为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于孕晚期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及按照产科常规要求对产程实施干预,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导乐陪伴方式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孕妇分娩产程、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会阴损伤率、尿潴留率、产后抑郁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行为转变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导乐陪伴方式干预能明显降低孕妇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和总产程,降低产后出血、会阴损伤、尿潴留、产后抑郁发生率,有利于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基于翻转课堂实施孕妇学校教学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深圳市中医院实施孕期检查的185名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92)和对照组(n=93)。观察组孕妇从孕21-39周,在孕妇学校中实施翻转课堂教育。采用分娩自我效能量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评分,采用自编的"母婴保健素养问卷"评价正确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母婴保健素养的正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翻转课堂开展初产妇孕妇学校教育能够提高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婴保健素养,是开展孕妇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孕产妇基于增强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4月在我院分娩并符合要求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017年1—2月入院的143名孕产妇为对照组, 2017年3—4月入院的142孕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母乳喂养宣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增强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比较2组孕产妇在妊娠32周、产后1周、6周、6个月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及产后1周、6周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在妊娠32周时,2组孕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周、6周、6个月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增强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可以提高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结合孕妇学校管理对产妇哺乳技能及母乳喂养信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我院产科接收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结合孕妇学校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7 d及1、3个月,观察组的Latches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技能、内心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率、乳汁淤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结合孕妇学校管理可提高产妇哺乳技能及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胀痛率及乳汁淤积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中家庭支持对提高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39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及对照组339例.其中实验组孕妇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结合家庭支持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2组产妇在分娩后母乳喂养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2组产妇喂养方式比较,实验组产妇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产妇泌乳始动率以及泌乳量满足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孕产妇结合家庭支持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的机会,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马红明 《妇幼护理》2023,3(16):3897-3899
【】目的:评估护理综合干预方案在提升社区产妇全程母乳喂养率方面的积极价值。方法:60例社区产妇,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21年2月-2023年2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30例,前者为常规护理方案,后者为护理综合干预方案,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哺乳技能以及喂养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干预后的焦虑(SAS)以及抑郁(SDS)等心理状态得分较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较佳,哺乳技能得分较优,全程母乳喂养率较高(P<0.05)。结论:社区产妇经护理综合干预后,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均较佳,哺乳技能得以强化,全程母乳喂养率较高,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干预在孕晚期社区母婴保健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例孕晚期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干预方法,观察组给予体验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1个月母乳喂养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验式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及满意度,缓解不良情绪,促进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四全延续照护法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收治于该院的肝癌手术患者各5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接受四全延续照护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肝癌术后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幸福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能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全延续照护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幸福感及生活质量,改善其体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产前焦虑/抑郁障碍心理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前孕妇焦虑/抑郁障碍的作用效果。方法 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筛选孕34-41周患焦虑/抑郁障碍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50例进行心理护理,另外50例只做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孕妇与医生选择分娩方式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哺乳方式构成差异有显著意义,干预组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结论 产前对有焦虑/抑郁障碍的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减少产后出血量,增加新生儿阿氏评分,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协调医患关系,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潘爱琴 《当代护士》2016,(8):160-16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初产孕妇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0例,从孕28周开始在产科门诊产检时由助产士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指导。观察组150例,从孕28周开始与家属一起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接受专业的母乳喂养咨询师一对一的、系统的、规范的、连续的、个体化的咨询和教育指导。分娩后两组均接受床位护士常规的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出院时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产后42 d体检时对两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水平,母乳喂养技能掌握情况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健康教育模式,能帮助孕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较快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哺乳日记对高龄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高龄初产妇49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TTM的哺乳日记,2组均护理至产后1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采用简化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定,包括技巧和个人内在思考评分]、剖宫产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技巧和个人内在思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试验组剖宫产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3.50%(233/246)、89.84%(221/246)和89.02%(219/246),高于对照组的88.62%(218/246)、82.11%(202/246)和77.24%(190/246)(P<0.05或P<0.001);试验组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为95.53%(235/246),高于对照组的79.67%(196/246)(P<0.001)。结论 TTM的哺乳日记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高龄初产妇自我效能感,提升其母乳喂养认识,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互联网+”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孕晚期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8月在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的孕晚期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孕期保健模式,观察组应用“互联网+”群组化保健模式,比较2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自我效能、母乳喂养效能、焦虑抑郁得分、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娩第一、二、总产程时间、产后焦虑、抑郁得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降低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