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a(Lpa)与冠脉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52例拟诊为“胸痛”患者自愿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4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浆Apo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B(ApoA/B)、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结果 多支病变组的Lpa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ApoA明显低于无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ApoA呈负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Lpa呈正相关.ApoA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Lpa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Lpa、ApoA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个潜在指标,可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及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晰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含量的变化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积分法,将292例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及冠脉不同程度病变组,分别检测其血中Fig、TC、LDL-C HDL-C及TG水平。结果血浆中Fig、TC、LDL-C及TG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1),HDL-C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中Fig、TC、LDH-C及TG水平升高及HDL-C水平降低与冠脉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无狭窄,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狭窄〈50%,9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仅有一支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03例)和多支病变组(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狭窄1〉50%,135例),并在每组内分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结果各组间Lp(a)和Fig水平依次递增,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40.0%、22.3%(P〈0.05)和43.8%、25.5%(P〈0.05);且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多支病变组[(0.94&#177;0.83)mg/L]和单支病变组[(0.62&#177;0.77)mg/L]与正常组[(0.16&#177;0.43)mg/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0.9%(P〈0.05)。在剔除了LDL—C影响后亚组分析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p(a)、Fig和hs—CRP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hs—CRP的OR值最大,OR为1.112,OR的95%CI(1.022—1.18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Fig、hs—CRP、LDL—C和血糖均入选回归模型。hs—CRP与Lp(a)、Fi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136和1.127,P〈0.01)。结论(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Fig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2)hs—CR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Lp(a)和Fig,但Lp(a)和Fig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血清胆红素、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根据病变累及冠脉数又分为单支病变组(A组)、双支病变组(B组)、三支病变组(C组)。冠心病组又分急性冠脉综合症组和陈旧性心梗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血清脂蛋白a显著高于对照组。陈旧性心梗组,冠脉严重程度与其无关。胆红素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尿酸、高脂蛋白(a)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和凝血功能在冠心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对196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对照者的血浆测定血浆脂蛋白a[LP(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观察其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脂水平和血浆Fg、TAT、D-D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Fg、LDL-C、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OR分别为1.16、1.09、和1.03,P〈0.05)。结论Fg、LDL-C和LP(a)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Fg、TAT和D-D浓度的监测对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冠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将232例ACS患者分为2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30例,同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TBIL、UA及FIB的含量,并与冠脉病变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ACS患者UA及FI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TBI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UA、FIB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TBIL与冠脉病变积分呈负相关。结论:UA和FIB的升高及TBIL的降低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危林松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36-36,21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UA)与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至少有1支以上冠脉主要分支病变狭窄≥50%作为观察组,45例CAG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UA、血脂谱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UA、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UA也增加,观察组内三支病变及双支病变患者UA与单支病变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UA、TC、TG、LDL-C水平增高以及HDL-C降低是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脂蛋白a[Lp(a)]、胱抑素C(CysC)、尿酸(U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8例可疑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9例,双支病变组58例,多支病变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52例,测定绝经后女性患者Lp(a)、CysC及UA的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Lp(a)和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Lp(a)和血清UA水平增高,血清CysC水平下降,且变化程度和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71例CHD患者及50例对照组,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CH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患者血清TBIL、DBIL、IBI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UA、TC、TG、LDL—C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UA、TC、TG、LDL—C明显增加(P〈0.05);HDL—C明显降低(P〈0.01);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清TBIL均低于单支亚组(P〈0.05),而多支组血清TBIL低于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UA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罗智  刘宏  王媛 《北京医学》2015,(4):317-3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因ACS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20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00例。选择同期因胸痛住院,冠脉造影正常者87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测定空腹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分析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UA组、AMI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别为(13.29±5.89)mmol/L、(11.48±5.35)mmol/L,均低于对照组(16.70±4.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AM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浓度分别为(348.06±119.96)mmol/L、(366.19±134.95)mmol/L,均高于对照组(267.70±114.9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AMI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ensini评分与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0.344,0.351,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尿酸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低胆红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予以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124例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含量。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含量的差异,并进行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Pearson直线相关,并分析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后9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呈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及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降低与ACS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及低血清总胆红素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71例CHD患者组(其中Gensini积分轻度组24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9例)与29名正常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UA等水平,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 (4.11±0.84) g/L、UA (362.89±155.50)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Fg (3.03±0.34) g/L、UA (290.07±93.80)μmol/L显著升高(P<0.001和P<0.01);并且按Gensini积分分组后各不同冠脉病变组Fg和重度病变组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重度病变组血Fg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血Fg和UA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a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红 《重庆医学》2012,41(3):252-253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50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血浆LPa浓度测定,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各组间LPa浓度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LPa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间随着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支数的增多或临床病情的不同,LPa浓度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6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脉病变程度分组,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血尿酸水平:冠状动脉正常组(0支组)为(0.30±0.06)mmol/L,冠状动脉1支病变组(1支组)为(0.35±0.05)mmol/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2支组)为(0.46±0.07)mmol/L,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3支组)为(0.48±0.04)mmol/L,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增加,1支、2支、3支组血尿酸水平与0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支、3支组与1支组比较,血尿酸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08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32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其血清Hs-CRP、UA及Fib水平,并与同期的9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通过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Hs-CRP、UA及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UA、Fi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CS患者与SAP患者相比,Hs-CRP、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P〈0.01)。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UA和Fib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之正相关(P〈0.01)。结论:Hs-CRP和Fib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UA和Fib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河北医学》2011,17(5):614-6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66 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79)和冠心病组(n=187),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并分析血UA与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