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在我社2002年5期、6期杂志刊载的“中药制药工程理论研究与实践”、“论中药工业的中试放大验证”两篇文章中,已经阐述了中药制药工程技术是支撑我国中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理论与生产实践基础,并对其四要素之一的中试放大与验证进行了探讨;本文对其他要素加以讨论并归结为全面提高中药行业的工程技术素质,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是对我国中药制药产业总体水平的一种深层次的度量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药工程”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时代产物。中药制药工程技术是支撑我国中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的领域应遵循质量可控、工艺规范、中试放大和装备标准四个要素的原则。中药产业历经了中药机械化、中药工业化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今天,将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所作出的代价与教训进行总结十分必要,应该注意到,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丰确定了国家宏观政策和主管部门的正确导向之后,其中药行业本身工程素质和技术标准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的四要素之一———中试放大与验证进行探讨,从中药研究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将发生质的变化,许多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这一阶段。因此,中试放大验证至关重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在实现中药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进行中试放大验证的必要性、主要技术内容、应达到的目标,并就中试放大验证平台的建设、基本功能与任务、运行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论中药工业中的中试放大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的四要素之一-中药施工与验证进行探讨,从中药研究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将发生质的变化,许多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这一阶段。因此,中试放大验证至关重要,也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在实现中药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进行中试放大验证的必要性,主要技术内容,应达到的目标,并就中试放大验证平台的建设,基本功能与任务,运行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药工程”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时代产物。中药制药工程技术是支撑我国中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的领域应遵循质量可控、工艺规范、中试放大和装备标准四个要素的原则。中药产业历经了中药机械化、中药工业化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今天,将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所作出的代价与教训进行总结十分必要,应该注意到,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在确定了国家宏观政策和主管部门的正确导向之后,其中药行业本身工程素质和技术标准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理化学方法的“中药溶液环境”学说,借助物理化学宏观的“热力学方法”与微观的“统计力学”间的相互沟通,对中药制药过程的宏观现象给以深刻的说明,而得以破析其工程原理。以“中药热法及膜蒸馏浓缩过程瞬时能耗精准计算”“中药反渗透膜浓缩过程的起泡行为及其机制”等若干中药制药浓缩过程难题为例,通过建立“白利度”等“中药溶液环境”表征参数的相关性模型;对中药浓缩过程中的“起泡行为”进行微观、动态表征,并探索发泡性、泡沫结构和稳定性与“溶液环境”物理化学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为消除中草药提取物加工过程中起泡的不利影响提供新策略。将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引入中药制药过程,从药物组分在各单元操作中的空间移动等宏观和微观变化角度,基于该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规律,认识中药制药过程的控制技术、方法、标准和规范,从“过程工程原理”的科学本质认识、创新现有的中药制药理论与技术体系,是传统中药制药产业走向高新技术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是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的中药、植物药产业化提取以及中药数字化提取中试中心的专业公司。它围绕“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发展核心与主线,发挥着天士力集团现代中药产业链衔接“种植”与“制剂”,“专业提取”(GEP)之重任。  相似文献   

8.
郭立玮  王永香  钟文蔚  李鹏  曾浩然 《中草药》2023,54(13):4385-4394
膜分离技术对中药制药工艺的创新来源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药膜分离科技是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先进的分离科学技术与中药制药学跨学科结合的产物,其技术原理是对传统中药制药分离各主要操作单元技术原理的创新。逐一论述了中药制药分离过程各主要操作单元的本质特征、技术原理及膜科学技术对中药制药分离过程工程原理的创新作用。并指出基于膜“绿色制造”技术的中药制药分离过程“低碳流程再造”的工程原理与工艺基础实现了膜科学技术的多尺度效应、“膜一体化”系统与中药制药分离工艺流程的全面兼容;而中药行业膜技术标准零的突破则为该“低碳流程再造”的规模应用及可复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展示出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与方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与方法的意义,分别分析论证了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对实现传统中医方药理论研究的意义、对中药制药技术创新和实现中药产业提升的意义。并指出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揭示中药产品的有效成分,是中医方药理论、生产技术和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学术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药装备产业是现代中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平。当前,我国中药制药装备技术水平较低、自动化水平有限、标准化水平滞后的现状,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系统的开展中药制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并且开发系列新型智能化中药制药装备,对于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通过系统调研中药制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课题组指出中药制药装备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中药制药装备研究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对中药制药装备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临床和科研工作实际出发,制定适合中医药自身理论特色和发展需要的中医量表势在必行.文章从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性指导、中医临床的指导作用、专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的自身评价以及中医术语的规范运用等5个方面,探讨了中医量表制定工作中面临和应予以重视的一些问题以及中医量表规范化过程中保持自身特点和优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打造中医标准学教学团队契合国家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培养中医药标准化人才、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辽宁中医药大学率先在国内高校中开展中医标准学教学团队建设,打造出一支以教研室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医标准化教学团队,探索出一条优秀团队的建设路径,为高校中医标准学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英译规范化中的译者素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英译规范化中的译者素养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外中医学术交流与传播质量,因此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汉时期,反映中医理论体系的术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学术交流的增加,新概念、新术语不断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术语混乱现象也随之产生。中医术语有它的独特性,其特点大约有:①历史性,②人文性,③定性描述,④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进入21世纪,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和人类健康要求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中医术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中医药正走向世界,也存在中医术语翻译混乱的现象。统一的规范的术语是学术交流、推广中医的前提。总之,中医术语规范已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学的角度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和误区进行思考,从信息学的角度论述了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现状,研究的不足,提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杨建宇 《光明中医》2003,18(4):48-50
本文简述了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确立及基本方法 ,提出了对中医特有术语保留中文原字“不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对中医药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方法:从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工作能力、牢守必备要素、完善培养机制入手,促使其中医药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结果:规范研发,拓展领域,提升质量,立足需求,注重应用,提升中医药信息知识服务能力。结论:新型科研模式的建立,让中医药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与知识的传播显露出"精气神",产生出"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医药名词术语领域亟需制定的标准项目类别,及制修订相应标准应遵循的共性原则与方法,为制定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术语标准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9.
王广平  宋金奇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644-1648
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中药产业技术标准,是阐明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药产业发展内在联系的纽带。本文从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临床使用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对中药产业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要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