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十二指肠低张力CT与MRI诊断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低张力下CT与MR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 3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MR资料的壶腹周围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 ,有 2 6例CT或MR较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其中有 18例显示了肿瘤与十二指肠降段呈“指套样”改变。另 4例中 1例壶腹区肿块隐约可见 ,有 3例壶腹区未见确切占位。结论 十二指肠降段“指套样”征和壶腹区肿块的显示是壶腹周围癌的特征性表现 ,低张力CT与MR是壶腹周围癌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幕下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9%、69%;MRI为96%、90%。结论:CT和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表现。结果:37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6例,听神经瘤5例,转移瘤5例,髓母细胞脑瘤4例,血管母细胞脑瘤4例,蛛网膜囊肿3例,室管膜瘤及动脉瘤、三叉神经瘤、胆脂瘤各1例、幕下占位性病变中脑内病变22例,脑外病变15例,该区占位性病变大部分有特征性的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隐匿性鼻窦综合征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例隐匿性鼻窦综合征的CT和MRI平扫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和征象.结果 8例均单侧发病,累及眼眶、上颌窦、鼻腔与额面部.CT表现:8例眼眶底壁下凹、眼眶下直肌周围脂肪间隙比对侧增厚;8例上颌窦前后壁内缩、窦腔体积缩小及患侧上颌窦黏膜增厚.6例上颌窦后壁周围肌肉脂肪间隙较对侧增宽.8例鼻中隔偏曲并双侧颧面部不对称、患侧颧骨向内凹陷.MRI表现:8例眼球向下移位、眼眶底壁向下塌陷并下直肌周围脂肪间隙扩大;8例上颌窦黏膜增厚;5例患侧中鼻道扩张伴中鼻甲萎缩;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8例患侧颧面部不同程度凹陷、相应脂肪组织增厚.结论 患侧眼眶底壁下陷、眼球下移,窦壁骨质凹陷引起的上颌窦体积缩小、黏膜增厚以及额面部凹陷是隐匿性鼻窦综合征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下窝原发肿瘤的CT及MR资料。结果颞下窝肿瘤形态多不规则。神经鞘瘤多边界清楚(5/6),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肿物伴线状分隔样低信号,2例通过卵圆孔伸入中颅窝呈哑铃状生长。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边界多不清楚(4/5),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可侵犯邻近肌肉及骨质。横纹肌肉瘤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界清楚,MR T1 WI等信号,T2 WI为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腺样囊性癌边界不清,沿神经浸润生长。侵袭性多形性腺瘤MR T1 WI为等、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侵犯邻近肌肉。淋巴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轻度强化,内有线样血管影穿行。结论熟悉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该部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胼胝体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胼胝体脂肪瘤的CT和MRI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1 8例胼胝体脂肪瘤 ,男 1 0例 ,女 8例 ,年龄 2个月~ 55岁。均行头颅CT和MRI平扫 ,同时行MRI脂肪抑制成像。结果  1 4例单发 (77.8% ) ,4例多发 (2 2 .2 % )。曲线型 1 4例(77.8% ) ,管结节型 4例 (2 2 .2 % )。CT表现为低密度区 (CT值 - 4 4~ - 71HU) ,MRI表现为短T1 、中长T2 和高质子密度信号 ,在各序列上均与脂肪组织信号同步。 1 2例 (66 .7% )合并颅内外的单或多部位发育异常 ,包括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 ,透明隔缺如 6例 ,颅内其他部位多发脂肪瘤 4例 ,灰质异位 2例 ,脑裂畸形、巨脑回、蛛网膜囊肿、额顶皮下脂肪瘤及局部颅骨缺损各 1例。结论 胼胝体脂肪瘤在CT和MRI上有特征性表现。本病常合并颅内外的各种先天性发育异常。MRI检出本病优于CT。CT与MRI结合可在活体上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和MRI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对比研究 CT、MRI扫描对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的诊断价值。方法 :5 0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脑患者 ,CT平扫和增强扫描 5 0例 ,MRI扫描 31例 ,其中 2 0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 :CT和 MRI平扫的敏感度分别为 72 %和 77.3% ;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分别为 88%和 90 % ,平扫加增强扫描 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 90 %和 90 .3%。影像表现为 :脑池及脑膜异常 ,脑积水 ,结核瘤 ,脑梗塞 ,脑炎 ,脑膜钙化 ,血管神经异常。结论 :CT和 MRI扫描对显示结脑较为特征性的脑膜病变和结脑的继发病变都有很高的敏感度。 CT和 MRI增强扫描的敏感度高于各自平扫。 MRI显示病变波及范围和继发病变优于 CT。  相似文献   

9.
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骨挫伤和3例隐匿性骨折病例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3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34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3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而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在SE序列上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异常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区别骨挫伤和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舌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癌的CT、MRI表现。方法  2 1例舌癌中 ,7例行CT扫描 ,14例行MR扫描。结果 CT检查 7例中 5例显示肿瘤 ,MRI 14例全部显示肿瘤 ;CT及MRI均清楚显示肿瘤周围直接侵犯 ;CT显示 2例下颌骨破坏 ,MRI未发现破坏 ;MRI平扫及CT增强扫描均可显示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结论 MRI在显示舌癌及转移的软组织病变方面优于CT ,CT是发现骨皮质受侵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翼腭窝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翼腭窝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12例神经鞘瘤均为单侧发病,病变以翼腭窝为中心生长并向其通道及周围间隙蔓延,边界清楚,呈卵圆形8例,梭形4例.CT表现:翼腭窝扩大,相应骨质受压变薄、移位及吸收;平扫显示10例病变密度均匀,另2例病变内可见低密度区,5例行CT增强扫描,其中3例病变显示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3例,10例病灶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其中5例并可见结节状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T2WI上所见的高信号区均未见明显强化,其他区域中度或显著强化. 结论 根据典型的骨质及信号改变,可提示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翼腭窝(PPF)及其交通的解剖和病变影像特征。方法:4具尸体头颅冰冻切片与同层CT及MRI对照,1例行大体解剖;50例志愿者和79例患者分别行正常PPF和病变PPF影像检查。结果:PPF内充填脂肪,窝内神经、血管表现为低密度脂肪内点条状软组织密度影或高信号脂肪内稍低或流空信号。本组8例CT与5例MRI仅显示呈短条或斑点状的翼腭神经节的可疑影像。有3例4侧圆孔及9例16侧翼管走行于蝶窦内,1例1侧圆孔出颅后未汇入PPF而进入同侧翼板。翼腭管长度为(12.88±1.82)mm;79例病变中肿瘤71例(继发肿瘤69例),其中继发恶性肿瘤62例,浸润性破坏骨壁,直接或间接侵犯PPF,边界不清。12例继发恶性肿瘤致PPF扩大,其中鼻咽癌10例,PPF扩大程度较小且常伴骨壁的溶骨性破坏。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血管瘤增强CT及T2WMRI显示边界清楚,PPF明显扩大,骨破坏呈压迫性。病变PPF内脂肪变模糊,部分或全部消失。1例鼻腔囊腺癌呈结节状神经周跳跃转移海绵窦及Meckel腔区。结论:PPF内充填脂肪,PPG影像难以清楚显示,翼腭管长度能在CT上测量,圆孔及翼管位置可变异;PPF病变以继发恶性肿瘤为主,窝内脂肪变模糊、消失常提示受侵。恶性肿瘤可使PPF稍扩大,也可沿交通内神经周转移。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管癌(包括壶腹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管癌21例和壶腹癌10例,均为腺癌。着重分析了胆管癌和壶腹癌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以及它们的特征性表现。CT扫描的准确率为80.6%(25/31)。还就本病的CT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以及CT扫描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CT诊断原发性胆管癌和壶腹癌是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癌MRI和C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T分期的影响及对原发肿瘤靶区体积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比较101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患者的MRI和CT表现,应用其差异比较鼻咽癌靶区的体积对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咽后淋巴结、头长肌、蝶骨、枕骨斜坡、鼻窦等处的病灶在MRI的发现率高于CT(P<0.05).对鼻咽癌的T分期,MRI和CT之间有差异(P<0.05).根据MRI表现勾画的鼻咽癌靶区体积大于根据CT表现勾画的鼻咽癌靶区体积(P<0.05).结论 MRI对发现鼻咽癌、鼻咽癌分期及勾画鼻咽癌原发肿瘤靶区体积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原发于鼻腔30例,鼻窦7例,鼻腔、鼻窦同时发病或累及邻近结构9例。CT表现:淋巴瘤位于鼻腔前部28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皮肤22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2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6例,鼻中隔、中下鼻甲浸润性破坏7例。鼻窦淋巴瘤表现为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窦壁骨质浸润性改变5例,明显破坏2例,4例上颌窦周软组织浸润,增强后中度强化3例。弥漫型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鼻腔及邻近鼻窦伴软组织肿块,6例并累及邻近面部软组织、眼眶、鼻咽部、口咽、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2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12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8例;T2WI高信号11例,等信号9例;病变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0例。4例沿翼腭窝神经周扩散。结论 多数鼻腔淋巴瘤及弥漫型鼻腔鼻窦淋巴瘤有特异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鼻窦淋巴瘤则缺乏特异影像学征象。CT是本病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帮助临床准确地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目的是对后颅窝囊肿的CT-MR影像学的诊断作用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12例后颅窝囊肿的CT和MR影像表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与临床表现和类型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包含Dandy-Walker囊肿(5例)、蛛网膜囊肿(3例)和巨枕大池(4例),CT和MR都可提供无创性检测手段。结论:CT和MR二者对后颅窝囊肿的诊断均有效,但在显示病变的性状、大小和轮廓方面,MR比CT稍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泪腺窝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泪腺肿块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 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泪腺窝肿块病人的CT。结果:50例病人中泪腺良性混合瘤18例,占36% ,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恶性泪腺上皮性肿瘤6例,占12% ,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并伴有骨质破坏;炎性假瘤3例和Mikulicz综合征2例,表现为泪腺增大呈长扁形肿块,肿块包绕眼球并伴有外直肌增粗;淋巴瘤4 例,占8% ,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肿块包绕眼球;皮样囊肿17 例,占34%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呈低密度,CT值为- 80HU 左右。结论:CT可准确地显示肿块的形状、边缘、大小、密度和范围,并可作出一定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翼腭窝及其通道的HRCT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翼腭窝及其通道的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1 0 0例曾行翼腭窝HRCT检查的正常成年人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影像资料、30例颌面外伤患者 (翼腭窝正常 )翼腭窝的矢状面重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RCT显示翼腭窝轮廓锐利 ,横断面形态多变 ,冠状面多呈四方形 ,重建矢状面多近似漏斗形 ;也能清楚显示翼腭窝的通道圆孔、眶下裂、蝶腭孔、翼管、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孔及腭小孔。圆孔在横断面上呈条状 ,冠状面呈圆形 ,前、后口宽度分别为 3 .3mm(0 .9~ 5 .1mm)、2 .5mm(0 .6~ 4 .2mm)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翼管在横断面为直或稍弯曲细管 ,冠状面呈圆形 ,前、后口宽度分别为 2 .3mm(0 .8~ 4 .0mm)、1 .0mm(0 .5~ 2 .8mm)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翼管与蝶窦关系 :位于有完整分隔的蝶窦下占 55 % ,蝶窦内占 31 % ,不对称分隔或无分隔下占8% ,上壁缺如与蝶窦交通占 6 %。蝶腭孔上下径 5 .1mm(3 .1~ 7.6mm)。翼腭管、腭大管及腭小管长度分别为2 .8cm(2 .3~ 3 .2cm)、1 .8cm(1 .4~ 2 .2cm)及 1 .1cm(0 .8~ 1 .5cm)。以上数值男女及其左右两侧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翼腭窝HRCT检查应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 ,两者结合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其本身及通道 ,易发现早期骨质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作者报告18例病毒性脑炎,着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5例乙型脑炎和3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均位于基底节丘脑区,均为双侧多发病灶。5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主要侵犯单侧或双侧颞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额叶的病毒性脑炎病变范围大,占位效应显著,似胶质瘤表现。所有病例CT平均均为低密度。MRT2加权像呈高信号,多不表现强化,少数病灶内可见出血。对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