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法,以灌流液中剩余药物浓度为指标,考察普拉克索(1)在不同吸收部位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pH、不同药物浓度对1全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h-1)分别为:十二指肠0.295、结肠0.513、回肠0.480 h和空肠0.808 h.药物在大鼠全肠道内的吸收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药物浓度和pH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性影响.1在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采用大鼠在体胃灌注法,以胃灌注液中药物前后浓度变化计算1在胃部吸收情况.结果表明1几乎不吸收.  相似文献   

2.
阿替洛尔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替洛尔在大鼠胃、肠及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阿替洛尔的含量.结果:药物在胃和小肠中2 h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8.63%±1.04%、8.91%±2.73%;阿替洛尔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各为(0.0706±0.0161)h-1、(0.0360±0.0111)h-1、(0.0465±0.0126)h-1、(0.0479±0.0083)h-1;药物质量浓度为20、50、100 μg·mL-1时,在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68±0.0308)h-1、(0.0360±0.0111)h-1、(0.0531±0.0095)h-1;当pH值为5.0、6.5、7.4时,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28±0.0051)h-1、(0.0603±0.0322)h-1、(0.0465±0.0126)h-1.结论:阿替洛尔在大鼠肠道各部分均有吸收,且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和pH的影响;药物的吸收按十二指肠、结肠、回肠、空场的顺序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3.
赵丽华  王玉鹏 《中国药房》2008,19(19):1469-147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回流实验,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方面对辛伐他汀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辛伐他汀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顺序依次下降,分别为0.03365、0.03190、0.02942、0.02563h-1。辛伐他汀在1.0~20.0μg·mL-1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量呈线性关系;在pH5.0~7.4内药物吸收不受pH值影响。结论:辛伐他汀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适于制备日服1次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4.
尼莫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 ,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 3方面对尼莫地平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尼莫地平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 ,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顺序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87、0 0 6 2 0、0 0 5 97、0 0 4 89h-1。在 4 8~ 14 3μmol·L-1浓度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 pH 5 0~ 7 4内药物吸收不受 pH值影响。 结论尼莫地平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 ,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适于制备日服 1次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酸洛美沙星在大鼠各肠段吸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盐酸洛美沙星的含量。结果盐酸洛美沙星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04 5、0.321 0、0.183 9、0.129 2 h-1;在不同药物浓度1.5、15、150μg/mL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92 7、0.219 2、0.230 9 h-1;在不同pH值(6.29、6.79和7.4)时的吸收速率为0.163 1、0.181 9、0.160 2 h-1。结论盐酸洛美沙星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装置,以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川芎嗪的含量.结果:川芎嗪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于不同药物浓度2.5,5,10,25 mg·L-1时分别为0.360 8,0.388 1,0.444 6,0.385 9 h-1;不同pH值7.8,6.8,5.4时分别为0.466 4,0.413 9,0.270 5 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时分别为0.291 3,0.220 9,0.172 8,0.133 3 h-1.结论:药物浓度对Ka无影响;在pH 7.8~5.4范围内,随药液pH值的增大,药物的Ka显著增加;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较好,在结肠的吸收较差;川芎嗪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去甲基斑蝥素(NCTD)及其壳聚糖纳米粒(NCTD-CS-NP)制剂的大鼠在体吸收特征与相关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回流试验,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NCTD的质量浓度;并采用在体循环法比较不同质量浓度NCTD及NCTD-CS-NP在大鼠小肠区段内的吸收规律。结果:NCT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306,0.0278,0.0151,0.0044h-1,NCTD-CS-NP在对应肠段的ka分别为:0.0689,0.0592,0.0353,0.0095h-1;质量浓度分别为140,160,180μg/mL的NCTD小肠ka分别为:0.0499,0.0525,0.0489h-1;对应质量浓度的NCTD-CS-NPka分别为:0.0814,0.0764,0.0734h-1。结论:NCTD的质量浓度对其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且以肠道中上部的吸收为主,NCTD-CS-NP可有效促进药物在肠粘膜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和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HPLC法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并考察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川芎嗪(0.2,0.4,0.8 mg.mL-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3 4±0.001 3),(0.185 6±0.003 1),(0.074 6±0.003 9)h-1,进行Newman-Keuls法检验,药物浓度不同时川芎嗪肠吸收速率常数有差异显著性;0.2mg.mL-1川芎嗪溶液加入不同量黄芪提取物(0.5,1,2,3 mL)后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6 4±0.004 6),(0.271 7±0.002 3),(0.289 4±0.001 3),(0.244 2±0.011 4)h-1,与未加黄芪提取物组进行Newman-Keuls法检验,川芎嗪吸收速率常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小,其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之外,可能有主动转运、易化扩散等因素;黄芪可促进川芎嗪的大鼠肠吸收,且黄芪浓度对大鼠肠吸收的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芒果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芒果苷和酚红的浓度,考察药物浓度、pH值和不同肠段对芒果苷吸收的影响,并与知母水煎液比较芒果苷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差异。结果芒果苷浓度为2.0,5.0,10.0,20.0μg.mL-1时,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是0.0541,0.0467,0.0491,0.0220 h-1,吸收百分率(Fa)分别是14.05%,13.14%,12.43%和5.82%;随肠液pH升高,ka和Fa依次增加;芒果苷在肠段内吸收存在差异,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按结肠、十二指肠、回肠和空肠依次下降;知母水煎液组中,肠循环液中芒果苷含量的上升和新芒果苷含量的下降呈同步变化。结论芒果苷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并且受到药物浓度、肠循环液pH值、肠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牡荆素鼠李糖苷(RHV)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RHV在肠循环液中的药物浓度;采用UV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浓度;以大鼠原位灌注模型考查RHV的肠吸收动力学情况.结果 RHV 浓度为20、10、5μg·ml-1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416、0.0478、0.0312 h-1;肠循环液pH4、6、8时RHV的Ka分别为0.0253、0.0478、0.0588 h-1;RHV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时的Ka分别为0.0479、0.0308、0.0322、0.0305 h-1.结论 RHV 浓度对RHV的Ka无显著性影响;在pH4~8时,随肠循环液pH的增大,RHV的Ka增加;RHV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RHV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中国肾移植患者西罗莫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实施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47名肾移植术后采用西罗莫司+泼尼松+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或霉酚酸酯(MMF)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47名患者服药后的101个西罗莫司稳态血药浓度及相应的试验室检查数据,运用Winnonmix药动学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体重、年龄、性别、给药剂量、合并用药、肌酐清除率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最终模型的验证采用Jackknife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西罗莫司符合无滞后时间的一级消除动力学一室模型。固定效应结果量子,合用MMF和体重可影响药物清除率。最终模型公式为:CL/F(L·h-1)=11.01×0.14MMF+0.089×W。CL/F和Vd/F的群体典型值分别是11.01L·h-1和3616L,个体间变异分别为62.82%和85.07%。观测值和预测值间的残差(SD)和相关系数(r)分别是1.0ng·mL-1和0.94。结论:所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能较好地估算服用西罗莫司的肾移植患者的个体及群体药动学参数,对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 2 crossover studies, 12 healthy volunteers (6 male/6 female) received a single oral dose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1000 mg or an equimolar dose of enteric-coated mycophenolate sodium (EC-MPS) 720 mg fasting with and without coadministered omeprazole 20 mg bi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mycophenolic acid (MPA) and of the inactive metabolite mycophenolic acid glucuronide (MPA-G) were measur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n addition, dissolution of MMF 500 mg or EC-MPS 360 mg tablets was determined using an USP paddle apparatus in aqueous buffer of pH 1 to 7. The bioavailability of MPA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MMF or EC-MPS was similar except for the time to peak concentration, which was longer in the EC-MPS group. Concomitant treatment with omeprazole lowered significantly C(max) and AUC(12h) of MPA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MMF.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EC-MPS was not affected. Dissolution of MMF in aqueous buffer decreased dramatically at pH above 4.5. The EC-MPS tablet was stable up to pH 5. Above, EC-MPS was quantitatively disintegrated and MPS quantitatively dissolved.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impaired absorption of MMF with concomitant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s due to incomplete dissolution of MMF in the stomach at elevated 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肾移植受者应用霉酚酸酯(MMF)与硫唑嘌呤(Aza)的临床疗效.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MMF组,即用环孢素(CsA)加MMF、泼尼松(Pred)三联用药方案者40例;Aza组为CsA加Aza、Pred三联用药方案者46例;定期监测其肝肾功能、CsA全血浓度等,观察时间为1 a.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基本相同,但MMF组患者血肌酐(Cr)值显著低于Aza组,差异有显著性,;MMF组的CsA用量及其血药浓度也显著低于Aza组;MMF对急慢性排斥反应效果较Aza好;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Aza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于MMF组.结论:含MMF的三联用药更有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和降低肝肾毒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硫唑嘌呤(Aza)在肾移植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肾移植术后服用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患者各28例,均采用同服环孢菌素和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每月常规监测环孢菌素A(CsA)全血浓度、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结果:MMF组的CsA用量及其血药浓度显著低于Aza组(P〈0.05),MMF组患者血肌酐(Cr)值也显著低于Aza组(P〈0.05),同时MMF组对急慢性排斥反应效果较Aza组好,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低于Aza组。结论:MMF较Aza不良反应小,减少或避免肝、肾功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机会,使肾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鉴定吗替麦考酚酯(MMF)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C-ESI-FTICRMS/MSn)技术对MMF原料药进行分析,获得主成分及有关物质的高分辨质谱数据(HRMS)和多级质谱数据(MSn),并对有关物质结构进行推断。结果:结合文献数据和质谱裂解规律,从MMF原料药中初步鉴定出6种有关物质。结论:在初步鉴定出的6种有关物质中,有3种与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收载的杂质相同,还有3种不同,说明同一原料药在不同生产工艺和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有关物质不尽相同,因此亟需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药品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6.
岩白菜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岩白菜素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HPLC测定大鼠在体肠实验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三方面研究岩白菜素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特性.结果 岩白菜素在全肠段均有吸收,但不同肠段的吸收存在差异.药物浓度和循环液的pH对吸收均有影响.结论 岩白菜素在大鼠肠道内吸收较少,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并对pH6.8的释放介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转速来测定格列吡嗪控释片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考察释放介质pH值和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用Loo-Riegelman法计算格列吡嗪控释片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吸收百分数,并与相应时间体外累积释放度线性回归,进行体内外相关性考察。结果格列吡嗪控释片在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一致,均符合零级动力学,且不受转速影响。将体内累积吸收百分数y与相应时间在pH6.8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百分数x进行线性回归(n=7),回归方程为y=0.6904x+22.941,r=0.9528。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的释放度不受释放介质pH值和转速的影响,释药恒速。体外释放累积百分数与体内吸收百分数呈A级相关,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pH与吸收促进剂对胰岛素中空栓剂中胰岛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pH值及吸收促进剂对胰岛素中空栓剂中胰岛素吸收的影响,筛选胰岛素中空栓剂的最佳pH值和吸收促进剂.方法 用普通栓剂模具制备,以半合成脂肪酸脂为基质,甘油为溶剂,制成每枚含胰岛素4 U的中空栓剂,再将其置家兔直肠内,用酶-苯酚法测定家兔的血糖.结果 胰岛素中空栓剂的降糖效果在pH4时,氮酮作吸收促进剂最好,与皮下注射胰岛素1 U相当.结论 胰岛素中空栓剂在适当的pH值下,辅以吸收促进剂,有较好的吸收,可能成为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鉴定吗替麦考酚酯(MMF)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C-ESI-FTICRMS/MSn)技术对MMF原料药进行分析,获得主成分及有关物质的高分辨质谱数据(HRMS)和多级质谱数据(MSn),并对有关物质结构进行推断。结果:结合文献数据和质谱裂解规律,从MMF原料药中初步鉴定出6种有关物质。结论:在初步鉴定出的6种有关物质中,有3种与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收载的杂质相同,还有3种不同,说明同一原料药在不同生产工艺和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有关物质不尽相同,因此亟需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药品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