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17岁,以“体检发现右侧后纵隔占位”为主诉收治入院,继往体健,否认肺结核及肝炎等传染疾病史。查体及临床化验无异常。胸部正侧位片见右侧胸腔后下脊柱旁巨大肿块影,呈半球形向外膨隆,边界清楚(图1)。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右后纵隔脊柱旁巨大肿块,最大层面约11.2cm×9.5cm,肿块宽基底与后胸壁及脊柱相贴,密度低于肌肉,肿块内可见不规则状更低密度区,CT值最低约-50Hu(图2),内侧向邻近T12/L1椎间孔内生长,第12胸肋关节半脱位改变,肋骨向前轻度移位,增强后肿块延迟期见轻微强化,低密度区无强化,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示肿块由肋间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MSCT表现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CT值。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病灶位于左侧肾上腺,6例位于右侧肾上腺,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晰,2例呈椭圆形,6例呈水滴形,2例呈不规则分叶状。MS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3例病灶内部见点状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或内部可见渐进性强化。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CT值分别为(29.71±9.93) HU、(31.76±9.91) HU、(37.86±10.18) HU及(41.04±10.89) HU。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75岁,因患顽固性高血压31年,于2010年05月20日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左上腹触及一包块。血糖血脂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部占位。  相似文献   

4.
王永芹  谢晓红 《华西医学》2014,(10):1817-1818
1病例介绍患者女,26岁。因体检时发现右下纵隔包块占位,于2013年4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以"右下纵隔肿瘤"入住我院。术前全身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血常规、生物化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各项指标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收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CT或MRI资料,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呈不均匀高低混杂密度或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并伴有瘤周出血及液平面、钙化和骨质破坏征象;病灶周围呈轻或中度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轻度或显著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 结论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在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节细胞神经瘤9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为边缘光滑清晰的肿块影,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低且均匀,平扫密度低于胸大肌,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灶(3/9),增强扫描多数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8/9),强化后密度仍低于胸大肌,少数可见条带状不均匀强化(1/9).结论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1/35)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2例,囊实性病灶18例,单纯囊性病灶5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_1、稍长T_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_1、长T_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影像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影像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单侧病变9例,双侧病变3例。实性病变5例,均为良性,瘤体内伴大量无定形钙化,增强扫描呈轻或中度持续强化。囊实性病变6例,4例为交界性Brenner瘤,2例为混合型肿瘤(交界性Brenner瘤合并黏液性囊腺瘤);5例以囊性为主,可见壁结节,1例以实性为主。各例实性部分均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持续渐进性强化。另有1例双侧交界性Brenner瘤表现为一侧实性、一侧囊实性合并黏液性囊腺瘤。实性病变和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T2WI呈低信号。结论 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具有较高特异性,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及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行对照研究。结果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1例呈单囊性病灶,5例为实性,CT值20~42 HU,密度欠均匀,其中1例伴有点状钙化。肿瘤直径2.3~16.8 cm,平均5.4 cm。6例肿块呈椭圆形,边界均显示清楚,2例边缘稍不规则。增强扫描1例动脉期及静脉期见分隔样强化,3例延迟扫描见轻度强化。病理检查5例实性病灶表现为增生的神经纤维细胞、少量的成熟神经节细胞和间质血管增生,1例囊性病灶内可见大量黏液基质。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3岁.主因"3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腰部酸痛,1个月前症状加重"就诊,酸痛呈持续性,伴腹胀、腹部闷痛,反复发作.CT:右侧腹膜后腰大肌前方见2.9 cm×4.3 cm×7 cm的囊样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周围组织受压稍向外侧推移(图1),CT值为27 HU,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各种病理组织成分MRI、CT、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17例经手术证实、12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好转而证实的脊柱结核,对其各种病理组织的MRI、CT、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MRI、CT、X线平片检查共显示23例存在较明显的冷脓肿,26例存在椎间盘破坏,23例可见死骨形成,10例脊柱后突畸形,15例椎体骨炎,10例可见结核肉芽肿,9例可见未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质。结论:通过CT、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并甄别脊柱结核的各种病理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孤立型纤维瘤3例,后肾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各1例;其中12例接受CT检查,3例接受MR检查.结果 11例CT或MR平扫显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肾嗜酸细胞腺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体积较大者可出现中央瘢痕.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 T1WI、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内夹杂索条状、斑片状高信号以及流空信号.血管瘤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易发生囊变;孤立型纤维瘤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后肾腺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缺少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肾脏罕见良性肿瘤大多边界清晰,影像学表现多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骨BF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均接受X线检查,15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X线平片BFH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呈单房或多房状,骨皮质变薄。CT示BFH病灶边界相对清楚,周围可见硬化边,其内见不连续的骨性分隔,CT值0~75 HU,其中2例病灶中心可见新生骨。MR检查显示5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IRM)呈高信号;8例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间夹杂散在斑点状稍高信号,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及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4例T1WI及T2WI呈索条或斑片状低信号。术中见瘤体为黄褐色肉芽组织,镜下见5例BFH病灶以大量组织细胞为主;8例组织细胞、泡沫细胞、成纤维细胞混杂存在;4例以大量成纤维细胞为主;2例见大量新生骨小梁。结论 骨BFH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与其病理学特点相对应。  相似文献   

15.
SAPHO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病变累及前上胸壁,X线、CT表现为骨及肋软骨硬化、肥厚,关节破坏、强直,胸骨柄、锁骨近端和第1肋软骨受累,其中双侧不对称受累8例,双侧对称性受累7例,单侧受累4例。10例柄胸联合受累,6例第2肋软骨受累。5例伴有脊柱病变,X线、CT表现为多发椎体终板侵蚀、硬化,椎旁骨化,椎间隙变窄,椎体楔形变;MRI表现为椎体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3例伴骶髂关节受累,X线和CT表现为关节破坏、强直。结论 前上胸壁病变是SAPHO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G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接受增强扫描;9例接受MR平扫,其中7例接受动态增强扫描;6例接受超声检查;4例接受FDG PET/CT检查。结果 27例GS中,14例为白血病性GS,5例孤立性GS,8例未知分型;15例多发,12例单发,共计40个病灶,其中软组织GS 13个,淋巴结GS 12个,胸腹膜及胃肠道GS 5个,生殖系统GS 4个,中枢神经系统GS 3个,骨及骨膜GS 3个。40个病灶中,29个形态不规则,27个边界不清;CT扫描11例,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心CT值均较外周稍低,4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MR扫描9例,DWI显示均明显弥散受限,8例呈等T1等T2信号,T2WI上病灶中心信号强度较外周稍低,7例动态增强中6例呈速升缓降型。PET/CT检查4例,病灶均代谢活跃,2例见全身骨髓弥漫性代谢活跃;超声检查6例,均呈低回声,2例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G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MRI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累及椎管的节细胞神经瘤MRI资料,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信号和强化程度等。结果 共纳入9个病灶,其中位于颈椎4个,胸椎2个,腰骶椎3个;7个累及椎管内外,呈哑铃状,2个位于椎间孔区,呈结节状;9个病灶T2WI均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1个病灶内见囊变坏死。8个接受增强扫描的病灶中,3个呈明显强化,5个呈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内见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均伴有受累椎间孔扩大,但骨质未见破坏。结论 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Posterior mediastinal ganglioneuroma,PMGN)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MG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并对其CT、MR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影像学上,PMGN瘤体上下径大于前后径及左右径,且紧贴脊椎生长。我们将本组PMGN根据其是否累及邻近的椎管分为椎管相关性节细胞神经瘤(GN)(n=1)和非椎管相关性GN(n=9),另外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又分为单侧型(n=7)和跨中线型(n=3)。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1例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1例内可见片絮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表现为无强化或轻中度不均匀或均匀强化。MR上,T1WI病灶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1例表现为不均匀混杂强化,其余表现为无强化。结论:PMGN在CT及MR上具有一定特点,对其特征性表现提高认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