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水平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作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项评价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宁海县1993~1996年围产儿死亡进行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围产儿死亡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05年原芳村区3家产科医院分娩的共6091例围产儿为对象,对其中的49例死亡围产儿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49例,死亡率为8.04%o。死亡率以2004年最高(14例),2002年最低(8例),不同年份间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原因前3位为先天畸形17例(36.96%);脐带因素15例(30.61%);妊娠合并感染6例(12.25%)。流动人口死亡34例(69.39%),本地人口15例(30.61%)。[结论]荔湾区围产儿死亡率较低。加强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重视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28周前发现畸形、治疗妊娠合并症、做好高危妊娠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Ⅰ的标准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围产儿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构成比。结果:11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为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及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主要与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完善孕产期系统保健,提高基层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1996~2005年上海市静安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雪华  岳廷棉  应豪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81-2982
目的:调查静安区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静安区1996~2005年出生的围产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进行死亡因素分析。结果:1997年死亡率达高峰,其后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2004年后又有所上升;畸形显著影响围产儿死亡(P<0.05)。结论:1996~2005年静安区围产儿死亡率1997年达高峰,其后逐年下降;畸形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期间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4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71例(57.26%),死产13例(10.48%),早期新生儿死亡40例(32.26%);孕母平均年龄27.62岁,≥35岁18例(14.52%),孕周28+2~42周,平均孕次2.07次,围产儿平均体重(1949.0±872.67)g。产母是本市户口有87例,非本市户口(流动及暂住)37例;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前5位原因分别是畸形、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产母合并症、早产低体重等。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积极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28周前常规B超筛查发现畸形及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儿的死因变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上海某区2006~2011年4家接产医疗机构上报的485例《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登记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和胎盘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和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存在波动;出生缺陷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36周以前和产后7天,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是在孕39周。原因不明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孕36~41周。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并发症,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宣教和孕前保健宣传与指导,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海鸣  毛红芳  曹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57-5958
目的:分析嘉定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总数随着逐年围产儿增多而呈逐年小幅上升,10年围产儿死亡46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485‰。以外来人员明显,占总数的86.30%,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1);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有胎儿畸形、不明原因等。结论:做好优生优育的一级预防工作,通过四级网络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实行外来孕妇首诊负责制及属地化管理,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海珠区555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海珠区2003年10月~2008年9月死亡围产儿555例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内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1.50‰,其中死胎占38.20%、治疗性引产占30.63%、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3.60%及死产占7.57%。导致死胎的原因以脐带、胎盘因素为首位,胎儿畸形是治疗性引产的主要原因,分娩期并发症及胎儿因素是死产的两大原因,新生儿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发生的重要原因,后者与早产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避免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强化管理流动孕产妇及贫困孕产妇的分娩救助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312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我区围产儿死亡常见相关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围产医学水平,进一步降低国产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围产期Ⅰ标准,即孕周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的死胎、死产及出生7日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我区10间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共计312例。1.2 统计处理 312例围产儿死亡病历及区围产快作组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案资料对围产儿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及相关因素分类,数据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近5年的围产儿死亡现状及原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海淀区2011至2015年所有助产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海淀区2011至015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4.73%,处于较低水平.近5年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10.92,P<0.05),外地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市,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4.76,P<0.01).出生缺陷是死胎的首位原因,占26.22%;其次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占25.04%;第三位原因是诊断不明,占19.11%.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43.30%)、出生缺陷(21.36%)、新生儿窒息(19.37%).结论 海淀区围产儿死亡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积极做好出生缺陷的防控,加强高危妊娠和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预防早产及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是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苏州市立医院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以2006-2013年在苏州市立医院分娩的产妇为对象,以产房《分娩登记本》和电子监测信息系统登记为依据,统计围产儿死亡及死因情况。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北区、东区共分娩围产儿147 201例,围产儿死亡1161例,围产儿死亡率7.89‰。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脐带胎盘因素、母亲疾病、早产低体重、原因不明。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外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结论规范外地户籍人口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优生优育指导,规范围产保健管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东城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现况,为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医院为基础,按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法,对2001年至2003年在北京市东城区孕28周至产后7天新生儿进行出生缺陷及其相关因素监测。结果①3年监测2824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5.89‰,2003年呈显著下降趋势;②城市人口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09‰;③春季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季节;④先天性心脏病、指趾四肢畸形始终处于第一、二位,神经管畸形已降至第五位;⑤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为22.88%~28.85%,但不同出生缺陷病种的产前诊断率不同。结论出生缺陷是当前围生儿死亡的首因,以先天性心脏病、指趾四肢畸形发生率最高,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早发现严重畸形儿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民众镇2006至2012年围产儿死亡相关资料,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中山市民众镇2006至2012年的49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006年为13.80‰、2012年为5.36‰,2006至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25,P=0.357);围产儿死亡因素主要为胎儿畸形(占44.90%)、新生儿因素(占20.41%)、胎盘和脐带因素(占12.24%)。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采取三级干预措施,加强产前诊断,做好孕前优生和孕期免费出生缺陷工程的筛查,控制胎儿畸形的发生,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同时,提高助产技术和产科质量、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5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经死亡评审讨论的158例围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3.24‰。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缺陷(32.28%)、脐带因素(27.85%)、不明原因死胎(9.50%)、早产(8.86%)、胎盘早剥(6.96%)、早发型子痫前期(5.06%)。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孕前以及孕期保健意识;严格孕期管理,加强产前筛查与诊断,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有效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死亡率地区早产儿死亡的死亡路径及就医情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新生儿高死亡率地区的4个县开展调查,对死亡早产儿的看护人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266例新生儿死亡中有110例(41.4%)为早产儿,这些早产儿平均死亡年龄为2.5天。89.1%的早产儿出生在医疗机构,但是大部分死于家中(45.4%),其次是县级医疗机构(27.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工作,预防早产发生,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对早产儿的护理和抢救水平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1991至2015年近25年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分析,了解围产儿死亡趋势、原因,总结经验,为探索进一步健全围产保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至2015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个案,分析死亡趋势、特征及死因.结果 ①近25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5.97‰,其中户籍人口平均为4.80‰,非户籍人口平均为7.41‰,近2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②近25年围产儿死亡以非户籍为主,占55.45%,其母亲产次为2次以上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8.80%升至40.76%,双胎死亡比例逐年缓慢上升,2010年开始超过10.00%,2015年达最高水平13.00%;③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分别为53.35%、8.33%和38.32%,死产死亡构成和新生儿死亡构成逐年下降.死胎率从1991年的4.35‰下降到2015年的1.85‰(χ2=732.383,P=0.000),死产率从1991年的1.18‰下降到2015年的0.12‰(χ2=879.183,P=0.000),新生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4.90‰下降到2015年的1.18‰(χ2=2 040.316,P=0.000);④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中前四位分别为早产儿、严重畸形、宫内窘迫和原因不明,其中先天畸形比例占死亡总数的12.63%.结论 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上海市近20年的孕产期保健措施密不可分,为了进一步控制围产儿死亡率,需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孕产妇保健精细化管理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浅析围产儿死亡评审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围产儿死亡评审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青岛市 1990~ 2 0 0 1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以 1996年为界 ,评审前后的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有显著差异 (P<0 .0 0 1)。说明开展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对降低青岛市的围产儿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评审发现围产儿的主要死因 ,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早期死亡的围生期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43例VLBW儿为研究对象。生后7 d 的结果:生存或死亡作为应变量,根据分层分析模型将围产期高危因素(自变量)分为远端、中间和近端3层,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对所有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 VLBW婴儿早期死亡率为13.29%(19/143)。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调整后显示,远端因素中母亲分娩时合并脐带脱垂者明显增加了VLBW 婴儿早期死亡的危险(AOR:8.69,95%CI:1.128 ~ 67.002);中间因素中胎龄<28周或生后5 min Apgar 评分<7分的VLBW 婴儿有明显高的早期死亡的危险(AOR:11.47,13.55;95%CI:2.066~63.712,3.156~58.221);近端因素中婴儿合并颅内出血者亦有明显高的早期死亡危险(AOR:4.56,95%CI:1.088~19.170)。 【结论】 VLBW婴儿早期死亡率高,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出生时窒息是死亡的最危险因素,通过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合作,降低窒息的发生是减少此类患儿早期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