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25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分析探讨颅内肿瘤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25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时间、发生年龄、发生部位及其与颅内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 25例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平均年龄50.5岁,其中21例出现在术后24h内;22例发生于颅底和深部肿瘤手术后;15例位于基底节区。恢复良好20例、症状改善3例、死亡2例。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是由于血管损伤、脑牵拉伤、脑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脑灌注压下降、脑血管闭塞所致。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儿童颅内肿瘤及其治疗所产生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损伤有关,另与患儿性别和年龄、临床表现、肿瘤性质、部位和大小、治疗方式和治疗时间以及特定基因型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现代影像技术和神经心理量表可对认知功能损害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估.减少儿童颅内肿瘤认知功能损害的重点在于预防,治疗方案的改进也有助于减少损害,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使治疗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总结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近5年颅内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好发于中青年患者;所有病例血肿均发生于小脑幕上,其中3位于额部,2例位于颞顶或顶枕部;5例患者均为颅底中线肿瘤,3例为幕上肿瘤,2例为幕下肿瘤;平均血肿量为(53.7±3.46)mL;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恢复良好,1例术前已经发生脑疝预后差.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多发生在颅底中线部位肿瘤手术后,形成原因和硬脑膜与颅骨剥离有关.术前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术后严密监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防治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乳酸在颅内肿瘤术后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颅内肿瘤患者107例,术前行血气分析,术后0、3、6、12、24、48、72小时行血气分析,记录血乳酸值。监测术后3小时ICP及平均动脉压。计算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ICP)。结果部分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术后是否并发脑出血及脑灌注压低有相关性(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增高并非一定提示容量不足,血乳酸动态监测评价术后患者颅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例γ-刀或X-刀治疗后的颅内肿瘤及其周围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进行观察,并与神经影像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肿瘤主要病理变化为凝固性坏死,程度随放疗后时间处长而加重。MRI或CT像上表现为信号或密度降低,增强效应下降。肿瘤影像与病理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4例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远膈部位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3例,经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发生血肿的主要机制为:肿瘤切除术中及术后,颅内压骤降,脑组织塌陷、移位,硬脑膜剥离致血管破裂出血。为此,应提高警惕,采取防范措施,及时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8.
颅内肿瘤病人术前心理学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肿瘤手术作为一种极具威胁性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术前产生焦虑抑郁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过于剧烈时,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为了减轻术前患者焦虑抑郁反应,本文针对颅内肿瘤术前病人的特点进行心理学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例1女。24岁,以“头痛3个月,视力渐差伴行走右偏1周”为主诉入院。体检:神清,眼底水肿,右上肢共济障碍。头CT示:小脑后部占位。手术切除小脑后蚓部囊性占位,病理诊断为小脑蚓部胆脂瘤。术后嗜睡,左上肢肌力3级,术后2d复查头CT示:右额顶硬膜外血肿行右额开颅清除右额硬膜外血肿约40ml,术后次日晨患者神智完全清醒,左侧肢体肌力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病例1:32岁男性,因头痛头晕12 d、加重伴抽搐4 d入院。入院头颅MRI平扫+增强考虑左侧额叶囊性星形细胞瘤(图1A~C)?全麻下行经左额开颅肿瘤切除术,全切肿瘤,术野仔细止血,未见活动出血后关颅。术后病理为浸润型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Ⅱ级)。术后4 d,头痛加重,复查头颅CT示脑水肿加重(图1D、1E),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l,1次/6 h)脱水治疗,尿量明显增加但头痛无明显改善。术后5 d,无明  相似文献   

11.
Intracranial metastasis of Wilms' tumor is very rare. Furthermo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s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metastases.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4-year-old girl who had multiple intracranial metastatic lesions, initially presenting as a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Removal of the tumors and hematoma was followed by radiation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here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occurred. It is thought that this malignant tumor with metastases may be curable through combined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颅内肿瘤术后早期癫痫(EPS)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率、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402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根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诊断EP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PS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及评价。结果 402例中,42例术后1周发生EPS,发生率为1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癫痫病史、肿瘤未全切除、肿瘤位于额叶、术区水肿、术区出血是颅内肿瘤术后发生EP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Harrell’s C-index为0.821(95%CI 0.754~0.888),预测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625,内部验证后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 0.765~0.886)。结论 颅内肿瘤发生EPS的影响因素很多,根据术前癫痫病史、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位置、术区水肿、术区出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铜、锌浓度与颅内肿瘤的关系。方法:对51例颅内肿瘤患者和22例健康体检者的GSF进行铜、锌浓度和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内肿瘤患者CSF铜显著升高(P<0.05),其异常率为47.0%。锌无显著性变化(P> 0.05),铜/锌比值有极显著性升高(P< 0.01),其异常率为62.7%远大于蛋白的异常率35.3%。结论:脑脊液铜与颅内肿瘤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类疾病与铜参与的免疫和代谢有关。对于颅内肿瘤的诊断,铜/锌比值较铜和蛋白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种手术方法结合X-刀治疗颅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手术结合X -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 70例颅内肿瘤患者在X-刀治疗前采用多种方法手术处理。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抽吸囊液及立体定向活检 ,然后再行X -刀治疗。结果 手术切除和抽吸囊液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立体定向活检明确了肿瘤的病理类型。依据X -刀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CT、MRI扫描肿瘤的大小变化观察 ,以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和病变显著缩小为显效 ,加重及增大为无效 ,介于两者之间为有效。 5 4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 ,时间为 3- 5 0个月。其中显效 4 4例 ;有效 9例 ;无效 1例。结论 对颅内肿瘤采用多种手术方法可缩小病变体积 ,明确肿瘤病理类型 ,并可为X -刀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诱导麻醉对颅内肿瘤手术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开颅手术治疗颅内肿瘤100例,其中50例(对照组)诱导麻醉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50例(观察组)诱导麻醉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①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即刻、插管前、插管后2 min、插管后6 min及插管后10 min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ICP。②插管后5 min、切开硬膜、切除肿瘤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及拔管时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差(Da-jvO2)。结果 ①插管后6 min、插管后10 min,两组HR均明显降低(P<0.05);插管前两组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2 min,观察组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CP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观察组切开硬膜、切除肿瘤后30 min、手术结束时SjvO2水平较插管后5 min明显增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开硬膜、切除肿瘤后30 min、手术结束时Da-jvO2水平较插管后5 min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均对颅内肿瘤手术病人ICP无明显影响;但是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而且咪唑安定对SjvO2和Da-jvO2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报告一例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病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颅内AT/RT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组织学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论 AT/RT是好发于儿童的颅内罕见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免疫组化染色对确诊AT/RT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A high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Wilms' tumor has been recognized lately. Aniridia, hemihypertrophy, and urinary tract anomalies are among th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Anomali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ssociated with Wilms' tumor are rare. We report a previously healthy 4-year-old girl who presented with a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econdary to a rupture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 routine abdomin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large right-sided Wilms' tumor. The question generat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these two uncommon disorders in one individual is whether there is a genetic or oth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or whether this is merely a coincidental occurrence. The question at this point is unanswered and must await demonstration of additional, similar cas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伽玛刀(γ-刀)治疗后颅内肿瘤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1例颅内肿瘤γ-刀治疗后,不同时期开颅手术治疗的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研究。结果:肿瘤组织在γ-刀治疗后可见到明确的坏死和小血管的闭塞。电镜下见到不同时相的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及细胞器崩解、破碎、髓鞘变性。其反应程度与肿瘤性质、体积及受照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①γ-刀治疗颅内肿瘤效果确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②γ-刀治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③γ-刀治疗在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破坏DNA结构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1(VKORC1)基因型在华法林相关颅内出血(WICH)术后患者重启抗凝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WICH的汉族患者28例,所有患者于颅内出血术后14 d重启华法林治疗。按照是否接受基因检测,分为基因组(12例)和对照组(16例)。基因组根据患者的CYP2C9和VKORC1基因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初始华法林剂量为3 mg/d。两组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INR目标值为1.8~2.4)。随访3个月(91 d),对比两组INR达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间、INR达目标值持续的时间在91 d中所占的百分比(达标时间百分比)及颅内外出血或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8例患者中共有21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基因组9例,对照组12例。基因组中,8例基因型为CYP2C9 CC/AA +VKORCl AA,1例为CYP2C9 CC/AA +VKORCl GA。基因组和对照组INR达到目标值所需时间分别为(7.0±3.2)d、(12.0±5.9)d,INR达标时间百分比分别为(76±13)%、(5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06)。对照组再发硬膜下血肿2例,无缺血事件发生;基因组无一例发生出血和缺血事件,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结论与传统抗凝比较,采用基于个体化基因型指导的WICH术后重启华法林治疗模式,INR达标时间短、在达标范围时间更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对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择期行MEP监测下手术治疗的120例颅内肿瘤为研究对象,根据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方法分为A、B、C三组,各40例。麻醉诱导期时均给予咪达唑仑(0.07 mg/kg)+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期:A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0.5 μg/(kg·min);B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0.7 μg/(kg·min);C组不给予肌松药。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病灶切除时、手术结束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增高(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和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和B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在切开硬脑膜后即刻、切开硬脑膜后1 h、病灶切除后即刻MEP波幅明显降低(P<0.05),并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在切开硬脑膜后即刻、切开硬脑膜后1 h、病灶切除后即刻ME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但是A、C组之间以及A、B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麻醉诱导期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随后用0.5 μg/(kg·min)维持,对MEP影响较小,并且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体动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