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卫生部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我院肿瘤内科成为医院首批试点科室.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以往的护理体温单只记录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而现在,疼痛已作为癌症病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被记入体温单,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疼痛护理管理中应用[1].我院2012年7月起实行计算机设计了体温疼痛评估单,增加了疼痛评估项目,将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定时评估,进行疼痛强度量化后在体温单上自动绘制成疼痛曲线图,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对癌症患者疼痛评估情况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14例内外科癌症患者按住院号分为两组,即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止痛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体温单,根据患者主诉的疼痛情况给予止痛措施。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首日评估24 h的疼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观察组疼痛程度缓解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且疼痛对患者日常功能的影响得到改善。结论: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可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体温单绘制质量及正确率,减少医疗纠纷的隐患。方法成立体温单持续质量管理活动小组,围绕体温单绘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结果经过6个月的持续改进,有效杜绝了体温单缺项、漏项、涂改及随意添加等缺陷,体温单字迹工整、清晰,符号规范,正确率由改进前的35.0%提高到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体温单的绘制质量,加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的差异,探讨对实际工作更合理、更适用的体温测量时间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50名护理人员及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监测体温的时间及对不同监测体温时间模式的看法。结果护理人员认为“4:00—8:00—12:00-16:00-20:00—24: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影响患者休息和进餐,影响交接班,临床实际工作中未按此时间模式进行体温监测,因此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与体温单上绘制的时间存在差异,影响了医疗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认为“3:00-7:00-11:00—15:00-19:00—23: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相符。100例住院患者中,认为8:00和12:00监测体温影响进餐,认为24:00和4:00监测体温影响睡眠。结论体温单上的传统监测体温时间模式4:00—8:00—12:00—16:00—20:00-24:00不受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欢迎,并且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修改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使其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相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临床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的差异,探讨对实际工作更合理、更适用的体温测量时间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50名护理人员及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监测体温的时间及对不同监测体温时间模式的看法。结果护理人员认为4:00-8:00-12:00-16:00-20:00-24: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影响患者休息和进餐,影响交接班,临床实际工作中未按此时间模式进行体温监测,因此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与体温单上绘制的时间存在差异,影响了医疗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认为3:00-7:00-11:00-15:00-19:00-23: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相符。100例住院患者中,认为8:00和12:00监测体温影响进餐,认为24:00和4:00监测体温影响睡眠。结论体温单上的传统监测体温时间模式4:00-8:00-12:00-16:00-20:00-24:00不受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欢迎,并且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修改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使其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相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人员绘制体温单一般采用两种用物,一是用红、蓝、黑三色铅笔绘制,缺点是需不断削笔,但削后的笔头粗细不均,较难掌握;二是用红、蓝、黑三色温脉仪来绘制点、圈、叉,优点是图案固定,缺点是笔头盖下去后,在体温单很小的方格内准确度较差,因此,对绘制体温单的用物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9.
吴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6):580-581
目的实物投影机和多媒体对体温单绘制教学的对比性研究。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抽取4年制护理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实物投影机给学生演示体温单的绘制,对照组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结果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课程的满意率和对教师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温单绘制教学中,实物投影机演示教学优于多媒体演示教学。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运用体温单绘制案例教学法于临床护理预实习中,以提高护生对体温单绘制掌握程度。方法对58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进行体温单绘制案例教学并考核,同时发放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30份。结果2006级58名护生平均成绩为(94.57±7.74)分,2005级护生考核成绩为(88.64±9.6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结论体温单绘制案例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实习护生对体温单绘制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设计儿科临床具有实用价值的体温单。[方法]对现行体温单进行改进,设计适用于儿科临床的新体温单,并比较两种体温单医护满意率、体现异常体温(腋温≥37.3℃)的百分率、所需体温单及护理记录单的用纸量。[结果]新体温单医护满意率高于旧体温单,新体温单比旧体温单更能体现患儿的异常体温,新体温单比旧体温单更能节约用纸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体温单能较完整记录患儿的体温变化,便于医生阅读患儿热型、了解治疗效果,方便护士临床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用纸量,更切合儿科工作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郭雅惠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1,(7):1080-1080
传统的方法测量体温是护士先在体温本上手写布置每日测量体温的次数,根据时间再去给患者测量,测量完毕再录入电脑.而布置每日测量体温的次数常常是新护士头痛的问题,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弄清楚.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录入不准确. 相似文献
15.
16.
体温单是重要的医疗文件,是协助医生诊断和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病案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体温单的绘制从病人入院即开始,贯穿住院全过程.一支得心应手的体温单绘制笔是护士工作的好帮手.我科用16号注射针头自制的体温单绘制笔,在使用过程中常有掉棉花或橡皮泥的现象,因棉花吸水性能好,使用新印泥时有湿透体温单的情况,导致体温、脉搏圆点有空缺或毛边,体温单不整洁.更换体温单、重新绘画及清理笔芯均影响绘制速度.自2006年4月起我科采用骨科手术用直径2 mm克氏针制作成体温单绘制笔,克服了上述缺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石延敏沈玉美吴小艳朱亚琴 《上海护理》2014,14(7)
2009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对疼痛定义进行了完善,提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的体验,与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1]。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近年来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而选择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是疼痛管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