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体循环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风湿性心瓣膜病516例。结果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体循环动脉栓塞48例(占总分析病例的9.3%),主要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其中脑动脉栓塞25例(52%)、髂动脉合并股动脉栓塞8例(16.7%)、股动脉栓塞10例(20.8%)、肠系膜动脉栓塞4例(8.3%)、肾动脉栓塞1例(2%)。结论体循环动脉栓塞在风湿性心瓣膜病中并非少见,对于二尖瓣狭窄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应长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事件。来自心脏的栓子占94%,来自心房颤动的栓子占77%。心房颤动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极少见,死亡率极高。我院2011年~2013年心内科仅发现3例,其中死亡2例,存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1.1例1:患者,女,68岁,心悸、气短伴上腹部疼痛,腹胀持续发作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3 d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79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合并阵发心房颤动患者)和对照组(40例高血压病不伴心房颤动患者),记录全部病例的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左房直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波离散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min和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房直径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Pnlin.P波离散度和LVEF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但多变量分析显示仅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结论P波离散度可以识别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和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左房扩大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紊乱有关。心房颤动可使外周动脉栓塞、心功能减退。因此早期确定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对选择预防措施和治疗对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讨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是否能作为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致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4例老年人心房颤动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心房颤动致脑栓塞栓塞部位以大脑中动脉(45例)最常见,栓塞面积大,病情重,致残率(58%)、致死率(28%)高。结论心房颤动是老年人脑栓塞的常见原因,积极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并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药物治疗无效而首次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532例,随访12个月,评估导管消融术的疗效,探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5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均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即刻消融成功率100%。随访12个月,416例(78.2%)维持窦性心律(未复发组),116例(21.8%)复发(复发组)。空白期内早期复发有94例,随访12个月,其中64例(68.1%)远期复发,30例(31.9%)维持窦性心律。20例(3.8%)发生导管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手术穿刺部位血肿13例(2.4%),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0.8%),股动静脉瘘3例(0.6%),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肝动脉超选择插管运用鱼肝油酸钠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肝血管瘤患者,超选择插管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注入鱼肝油酸钠治疗。结果 随访6.36个月,瘤体明显缩小,其中显效(CR)2例,有效(PR)11例,微效(MR)3例。无效(NC)0例。有效率(CR+PR)%为80.13%;临床症状消失10例,其余6例大部分缓解。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鱼肝油酸钠肝动脉内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外周介入治疗中应用NBCA/Glubran-2胶的临床经验。方法 112例患者共184处部位应用NBCA/Glubran-2胶栓塞治疗,根据病变性质分为动脉性(外周动脉病变)、静脉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及门静脉)及肝脾穿刺道三类,其中外周动脉病变19例,静脉性93例(胃底静脉曲张80例,门静脉13例),肝脾穿刺道72例。根据病变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不同,配制NBCA/Glubran-2胶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2-1:4,对于血流速度较快、血流量较大者,预先用弹簧圈或球囊阻断部分血流后再行组织胶栓塞。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并发症,统计此三类病变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三类病变(动脉性、静脉性、穿刺道)栓塞有效率分别为100%(19/19)、92.5%(86/93)、100%(72/72)。并发症总例数为16例(8.7%),其中重度并发症3例,分别为肺栓塞、下肢缺血坏死及肠缺血坏死各1例,轻度并发症13例。三类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由高至低为:动脉性(21.1%)、静脉性(10.8%)、穿刺道(2.8%)。结论在外周病变应用NBCA胶/Glubran-2胶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病变的血流特性能提高栓塞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用10号真丝线段及聚乙烯醇(PVA)颗粒超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其中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10例,单侧2例,4例用10号真丝线段栓塞,8例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4~16个月,8例用聚乙烯醇栓塞,6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明显改善;4例用10号真丝线段栓塞,其中3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有所改善。B超示瘤体缩小40%~90%。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子官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1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治疗疗效,检测术前、术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检测血清hs—CRP。结果心房颤动患者术前hs—CRP水平高于术后(P〈0.05),术前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hs—CRP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放射工作者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有所掌握。我院在24例、59例次经皮动脉插管造影及进行化疗、栓塞治疗过程中,共发生并发症10例。现就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支气管动脉造影和化疗14例、32例次,腹腔或肝动脉造影、化疗和栓塞10例、27例次。共发生并发症10例次,其中股动脉穿刺引起穿刺点巨大血肿1例次,导丝损伤动脉内膜2例次,肝癌栓塞少许栓塞剂进入胆囊动脉1例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损伤脊髓1例次,损伤肋间动脉1例次,造影剂反应4例次。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处理1.穿刺点血肿(1例次):我们采用BSDN—18—7.0半壁穿刺针,一般穿刺入动脉前壁,后壁不应穿破。本例患者肥胖,触摸股动脉搏动微弱,穿刺进针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4月以来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来诊断和治疗的消化道大出血20例(其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下消化道出血16例)。分别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钢丝圈3种材料进行栓塞。结果20例患者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22次,19例患者发现出血动脉,阳性率95%;其中18例行介入栓塞(1例为胃癌胃大部切出术后1周吻合口弥漫性出血,用直径200~700μm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另3例栓塞前先行药物灌注),均成功止血;1例因消化道广泛出血,失败;止血成功率为94.7%。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合适的栓塞剂及其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隽颖  陆进  徐平  王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71-2872
本文报告作者近年在DSA下采用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5例严重鼻出血的体会,其中3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双侧上颌动脉,1例栓塞单侧上颌动脉和面动脉,全部病例出血停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有效、安全、简单,并就优点和适应证、栓塞材料和操作方法、并发症和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庞永平 《海南医学》2014,(5):736-737
目的探讨取栓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通过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51例,采取经皮动脉长鞘抽(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取栓术进行治疗,51例患者均顺利将栓子取出,动脉打通。治疗痊愈47例,有效4例(其中有1例患者动脉打通以后开口位置出现严重狭窄,因患者家属拒绝治疗,2d后发生死亡),患者在治疗出院后1个月内均没有出现疾病复发,也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介入取栓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这对降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内生型CSP病人7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72 h内,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观察病人CSP终止妊娠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再出血、宫内残留情况、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0例病人均成功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治疗,清宫治疗终止妊娠率为98.57%(69/70)。清宫术中出血量为(23.33±47.22) 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为(20.73±5.53) d,术后月经恢复平均时间为(40.97±8.97) d,术后1周复查彩超均无宫内残留,所有病人均无治疗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内生型CSP具有成功率高、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阵发性心房颤动华法林抗血栓治疗时采取风险护理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东莞市寮步医院7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行华法林抗血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INR达标、服药依从性、INR定期检测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倾向或栓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RVE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V及LVESV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行华法林抗血栓治疗过程中给予风险护理对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并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30例愿意接受Lasso导管及Carto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结果随访3~36个月,研究组3例复发,1次成功有效率为27/30(90%),并发症4例,其中2例迷走反射、1例股静脉血肿、1例术后消化道出血;对照组中11例有效(36.7%),并发症10例,4例脑栓塞(其中1例死亡,3例偏瘫),1例脑出血导致偏瘫,2例皮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由于服用胺碘酮使甲功异常.严重并发症8例(26.6%).结论Lasso导管及Carto标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手术与药物组比较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张宇岚 《中外医疗》2009,28(32):179-179
目的探讨将抗凝治疗列入心房颤动患者的长期治疗中的重要性、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接诊的自愿进行血栓栓塞预防治疗的81例患者进行为期二年的跟踪随访,与拒绝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主要是脑梗死)发生的对比研究。结果接受血栓栓塞预防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拒绝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患者。结论血栓栓塞的预防性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减少相关并发症(主要是脑梗死),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有益,同时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急诊非癌性大咯血的超选择性介入治疗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探讨超选择性插管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85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分为两组,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组(A组)41例,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组(B组)44例。所有病例随访1-3年,通过观察止血情况、有无复发及并发症评价疗效。结果78例咯血治疗有效,其中A组36例,B组42例,总有效率91.8%(78/85)。65例立即止血。显效率76.5%,其中A组29例,B组36例;15例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率15.3%,A组7例,B组6例。7例治疗无明显效果。两组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次治疗后19例复发,A组14例,B组5例,两组初次复发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脊髓缺血、肋间动脉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共4例。均为A组,B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行支气管动脉及其它出血动脉栓塞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更安全有效,明显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Q-T离散度研究证实.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将Q-T离散度引伸到心房,产生了P波离散度(Pd)的概念.它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P波最大时限与最小时限间的差值。1998年Dilaveris等首先提出了以Pd评估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并认为它是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国内的很多研究报道也支持该观点,但某一疾病群体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d的关系的研究少见报道。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心房颤动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为此.我们观察了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患者的Pd,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以探讨Pd能否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子宫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发生子宫大出血的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例患者结合PVA或弹簧圈栓塞,其中对11例胎盘植入和1例宫颈妊娠,2例疤痕妊娠者栓塞前先行化疗药物灌注。结果所有病例均栓塞成功,栓塞术后30min内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无一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保留了子宫和卵巢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子宫大出血具有安全、微创、止血迅速、确切的优点,是治疗子宫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