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方法:114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PRL水平,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7名正常男性(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的血清PRL水平平均(24.1±18.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6±5.5)ng/ml(t=7.06,P<0.01)。患者组中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平均(21.2±15.4)ng/ml显著低于非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30.7±23.9)ng/ml(t=-2.17,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与患者年龄(r=0.003)、服药剂量(折算为氯丙嗪,r=-0.12)、服药时间(r=-0.18)以及体质量指数(r=-0.07)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长期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显著增高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吸烟对血清PRL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5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氟氮平低剂量组(300mg/日),高剂量组(600mg/日)。疗程4周。用BPRS及TESS量表进行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血浆浓度。结果表明:(1)氟氮平血浓与剂量呈中等程度正相关(P<0.01);(2)两组疗效近似,结束时BPR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高剂量组付反应明显大于低剂量组(P<0.05);(4)血浓与结束时BPR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5)血浓与TESS评分之间未发现任何相关(p>0.05);(6)女性平均血浓高于男性(P<0.01);(7)推荐单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合宜血浆范围为300—600n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利培酮组41例、氯丙嗪39例、氯氮平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水平,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PRL)和睾酮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2±6)ng/ml,t=13.92,P<0.01;氯丙嗪组:(13±6)ng/ml,(19±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睾酮水平低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0.77±0.21)ng/ml,(0.27±0.11)ng/ml,t=13.22,P<0.01;氯丙嗪组:(0.90±0.11)ng/ml,(0.32±0.14)ng/ml,t=11.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睾酮、年龄及TESS分.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泌乳素升高和血清睾酮降低,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临床效应的影响。方法 服氯氮平2周后,连续测3次氯氮平血浓度,取平均值。然后合并抗结核药2周后.再3次测氯氮平血浓度,取其均值进行比较。同时采用BPRS、CGI、TESS对精神症状及药物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 合并抗结核药氯氮平血药浓度(91±57)ng/ml比单用氯氮平血药浓度(284±254)ng/ml显著降低(P<0.05)。BPRS单用氯氮平评分为38±6.2,合并用药评分47±8.6(P=0.01),TESS合并用药前后分别为103±6.4与86±14.7(P=0.01),CGI合并用药前后为2.3±1.4和1.5±O.9,(P=0.2)。结论 抗结核药可降低氯氮平血浓度,并影响其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5.
肥胖是高泌乳素(prolactin,PRL)垂体腺瘤患者的症状之一。本研究将探讨高PRL水平与体重之间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选取1999年至2001年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六病房治疗的PRL垂体腺瘤患者,并分为三组:高PRL腺瘤(血清PRL>200ng/ml,48例)组,中PRL腺瘤(血清PRL101~200ng/ml,18例)组,低PRL腺瘤(血清PRL24~100ng/ml,54例)组,患者经过手术、药物和放疗等系统治疗,术前PRL>100ng/ml者,治疗后<100ng/ml;术前PRL在24~100ng/ml者,治疗后在正常范围(PRL<24ng/ml)。对照组:无功能垂体腺瘤(血清PRL<24ng/ml)。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第一、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乳素(PRL)与精神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1例),剂量为6 mg/d;氟哌啶醇组(37例),剂量为20mg/d;观察疗程均为12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SOD及PRL浓度.以30名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利培酮组(40例)、氟哌啶醇组(33例)患者的基线SOD浓度[(794±126)ng/mg Hb,(750±101)ng/mg Hb]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3±110)ng/mg Hb],而PRL浓度[(6±7)μg/L,(6±8)μg/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患者的治疗前SOD与PRL间存在显著负相关(n=70,P<0.05).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SOD浓度[(499±98)ng/mg Hb,(482±76)ng/mg Hb]明显降低,而PRL浓度[(33±19)μg/L,(25±16)μg/L]则明显升高.利培酮组与氟哌啶醇组间治疗前后的SOD、PR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阴性症状改善与SOD浓度差值(P<0.05)、阳性症状改善与PRL浓度差值(n=70,P<0.01)有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SOD及PRL浓度异常,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且对抗精神病药的临床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合并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洁 《精神医学杂志》2005,18(2):105-105,107
目的 比较氯氮平合并氟西汀与单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60 例长期住院阴性症状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接受氯氮平合并氟西汀和单纯氯氮平治疗,疗程8 周,用BPRS, SANS,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氯氮平合并氟西汀组在治疗后4 周、8 周SANS评分较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氯氮平组在治疗后8周SA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后4周、8周时,SANS减分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氯氮平合并氟西汀与氯氮平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均有一定效果,氯氮平合并氟西汀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用氯氮平,起效时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催乳素(PRL)及糖脂水平的变化。方法: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抽取空腹血测定PRL、胰岛素(INS)、血糖(FB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同时测量患者腹围及体质量变化。结果:治疗4周和8周,男性患者PRL水平由治疗前(31.53±19.27)ng/ml分别升高至(42.24±18.45)ng/ml和(40.47±26.53)ng/ml(P〈0.01);女性患者PRL水平由(78.13±48.70)ng/ml分别升高至(138.38±58.92)ng/ml和(135.12±56.47)ng/ml(P〈0.01);以女性患者PRL水平较男性患者升高显著(P〈0.01)。PRL水平与帕利哌酮缓释片剂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FBS、INS、TG、TC、HDL、LDL、ApoA1、ApoB水平及患者腹围、体质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明显升高血清PRL水平,以女性患者升高显著,而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对16例脑梗死、11例脑出血及15例对照组者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测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所测空腹血胰岛素(16.82±8.32μIU/ml)、C-肽(2.44+1.1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89±6.84μIU/ml,1.59±0.96ng/ml)(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43±0.57)显著低于对照组(-3.67±0.69)(P<0.01);脑出血组的空腹血胰岛素(21.47±16.27μIU/ml)、C-肽(2.51±0.87ng/ml)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57+0.7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之间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急性期有重要作用,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及外周血Fas、肿瘤坏死引子α(TNF-α)和Bcl-2蛋白在HAM/T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电泳检测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ELISA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Fas、sFasL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TNF-α和Bcl-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OIN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3.63%±0.48%,与健康对照组(1.63%±0.57%)比较显著增高(P<0.05).(2)患者血清sFas表达水平为(1.08±0.26)ng/ml,与OIND组[(0.29±0.05)ng/ml]及健康对照组[(0.18±0.07)ng/ml]比较显著增高(P<0.05);血清sFasL表达水平[(0.26±0.11)ng/ml]高于OIND组[(0.22±0.04)ng/ml]及健康对照组[(0.21±0.0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7)ng/ml和(0.24±0.08)ng/ml,显著高于OIND组[(0.11±0.06)ng/ml、(0.01±0.01)ng/ml,P<0.05].(3)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180.15±105.23和60.28±25.21,与OIND组(分别为41.50±21.72、20.18±3.08)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7.02±17.26、17.60±1.50)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23.50±8.44)较OIND组(34.84±9.63)显著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27.39±8.78)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sFas、sFasL、Fas、TNF-α和Bcl-2可能在HAM/TS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5例,分为喹硫平组 30 例、利培酮组 47 例、奥氮平组 31 例及氯氮平组 37 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共观察8周.结果 治疗第 8 周末,利培酮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奥氮平组的性唤起因子及性功能因子得分有所下降,氯氮平组的性满意度因子及性功能因子得分有所下降.喹硫平组得分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治疗第 8 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0±6)ng/ml,t=13.92,P<0.01;奥氮平组:(13±6)ng/ml,(18±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年龄及TESS分.结论 常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血浆、红细胞内氯氮平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 5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氯氮平150~600mg/d治疗8周。采用BPRS,PANSS量表评定临床效应,同时测定血清、血浆、红细胞内氯氮平及它的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浓度。结果 血清、血浆、红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呈两两正相关,未发现血浆及红细胞内药物浓度与疗效指标相关(P值均>0.05);按疗程结束时的BPRS减分率≥30%为有效,分别取血浆氯氮平浓度最低有效阈值100ng/ml、350ng/ml、600ng/ml,相应的有效率56.9%、48%、50%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61,P>0.05)。结论 血清、红细胞内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建议检测血浆浓度;去甲氯氮平在红细胞内分布较多,与临床效应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中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起效血浆浓度范围很宽,推测患者对药物疗效的反应性是影响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的重要因素,采用氯氮平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实践时,应分析是否适用于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脂联素(APN)、基底膜蛋白多糖(PL)的表达变化。方法 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共32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直至复查CT示血肿完全吸收。术前、术后3 d、术后3周各取静脉血5 ml,术中采集血肿液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N和PL的浓度。结果 血肿液APN浓度[(12.3±1.9)ng/ml]较外周血[(13.8±0.7)ng/ml]明显降低(P<0.05),而PL浓度[(10.9±4.3)ng/ml]较外周血[(7.6±2.3)ng/ml]明显增高(P<0.05)。术后3 d外周血APN浓度[(14.1±0.7)ng/ml]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周外周血APN浓度[(15.3±0.8)ng/ml]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血肿液APN浓度与血肿液PL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585,P<0.01);血肿液APN浓度与血肿量呈明显负相关(r=-0.486,P<0.01);血肿液PL浓度与血肿量呈明显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APN和PL在CSDH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APN可作为CSDH阿托伐他汀治疗反应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cTnI测定在急性脑心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在急性脑心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血清相关酶谱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cTnI测定,对各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例,cTnI水平测定为2.631±1.235ng/ml,与正常对照组(cTnI测定为0.022±0.014ng/m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脑心综合征(脑心反应组)24例,cTnI水平测定为0.033±0.021ng/m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组cTnI与脑心综合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nI测定可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酶谱增高的原因(有无心肌梗死)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5例药物性闭经溢乳患者作了血清内分泌测定,并以无内分泌症状的配对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症状组以泌乳素(PRL)升高((?)=222.0ng/ml)和雌二醇(E_2)下降((?)=32.27pg/ml)为主。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均在正常范围((?)分别为9.39mIu/ml,5.45mIu/ml)。对照组 PRL 偏高(?)=57.19ng/ml),E_2、FSH、LH 均在正常范围((?)分别为83.33pg/ml、7.63mIu/ml、5.25mIu/ml)。本文结果表明:FSH、LH 与闭经溢乳的关系不大。PRL 成倍升高和 E_2低下同闭经溢乳的出现基本一致。对照组有半数以上 PRL 偏高而无相应体征,可能与未达到泌乳的 PRL(?)值有关。也提示大部份服药女病人 PRL 都存在偏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出血急性期患者30例(男16,女14),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男15,女15)和正常对照30例(男15,女15),应用放射免疫血方法检测各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结果 在脑出血组,血清Leptin[男性(5.94±1.50)ng/ml,女性(14.30±5.20)ng/ml]比正常对照组[男性(3.49±1.20)ng/ml,女性(7.45±2.32)ng/ml]显著增高(P<0.001);而在脑梗死组血清Lepti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18.20±5.37)μIU/ml]比正常对照组[(15.56±3.28)μIU/ml]明显增高(P<0.05);而在脑出血组,这种差异无显著性。在脑出 血和脑梗死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脑出血组P<0.001,脑梗死组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Leptin血症可作为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呈正相关,提示了二者在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对大鼠胰岛细胞胞内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胞内钙离子水平探讨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对离体大鼠胰岛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低浓度(3.3mmol/L)和高浓度(16.7mmol/L)的葡萄糖Hank′s液经灌流装置孵育诱导,以终浓度为1μmol/L的氯氮平、去甲基氯氮平和N-氧化氯氮平分别作用于分离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并设两种浓度葡萄糖的空白对照组,以Fluo-4/AM为荧光探针,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不同药物作用于胰岛细胞后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1)低糖条件下,氯氮平组[(22±4)%]和去甲基氯氮平组[(49±6)%]胞内[Ca2+]i均低于空白对照组[(93±6)%;P<0.01];与未加处理因素前(0min)相比,氯氮平组和去甲基氯氮平组的胞内[Ca2+]i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0.01),且氯氮平的抑制作用强于去甲基氯氮平(P<0.01)。(2)高糖条件下,氯氮平组[(62±10)%]和去甲基氯氮平组[(18±8)%]胞内[Ca2+]i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94±5)%;P<0.01];与未加处理因素前(0min)相比,氯氮平组和去甲基氯氮平组的胞内[Ca2+]i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0.01),其中去甲基氯氮平的抑制作用强于氯氮平(P<0.01)。N-氧化氯氮平组对胞内[Ca2+]i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氯氮平及去甲基氯氮平均降低胰岛细胞胞内[Ca2+]i,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患者甲状腺功能和泌乳素(PRL)的变化。方法: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无抑郁组68例;抑郁组32例。脑卒中后第6和15天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和PRL水平,并与4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脑卒中后第6天甲状腺功能和PRL:抑郁组和无抑郁组与对照组比,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下降(P<0.01);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增高(P<0.01);抑郁组比无抑郁组的变化程度更显著(P<0.01)。脑卒中后无抑郁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和PRL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但抑郁组TSH、PRL升高不明显。脑卒中后第15天:无抑郁组FT3、FT4、TSH、PRL均恢复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FT3、FT4虽有恢复但不明显,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TSH、PRL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和PRL发生变化,而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FT3和FT4变化更明显,且恢复慢。  相似文献   

19.
复合蛋白锌对伴有性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40例男性及20例女性伴有性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含量,并比较服用复合蛋白锌后其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本组男性患者雌二醇(E_2)含量为226.26±284.45pg/ml,女性患者睾丸酮(T)含量172.7±190.55ng/ml。与正常人相比,构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雌/雄比值倒置。泌乳素(PRL)含量,男、57.2±14.46mg/ml。女,56.38±60.72mg/ml,虽较正常值高,但无统计差异。锌治疗后,上述三种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其中男性患者PRL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余性激素FSH(促卵胞激素),及LH(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锌对其影响不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放射免疫吸附法,对30例(男10例,女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氯氮平治疗前后及28名(男13名,女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IL6、IL13及sIL6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患者组治疗前[(202±26)ng/L]后[(217±28)ng/L]血浆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1±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组氯氮平治疗后血浆IL6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2)患者组治疗第6周末血浆sIL6R水平[(23±20)ng/L]比治疗前[(34±16)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治疗前血浆IL13水平[(16±1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22±14)ng/L]比治疗前有所升高。(4)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组治疗第6周末血浆IL6水平的增高幅度与氯氮平治疗剂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2,P=0000);治疗前血浆sIL6R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79,P=0020),血浆IL13水平与阴性症状分(r=-0602,P=0000)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r=-0334,P=0035)呈负相关;治疗前后IL13的变化幅度与阴性症状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