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女科从心论治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而血来源于脏腑。《素问·五藏生成篇》指出:“诸血者,皆属于心”。胞宫与心借胞脉取得直接联系,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明确阐述了胞脉与“心”的关系。心主血,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女科经纶》引虞天民云:“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因此,女科诸疾从心论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妇女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而血来源于脏腑。《素问·五藏生成篇》指出:“诸血者,皆属于心。”胞宫与心借胞脉取得直接联系,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明确阐述了胞脉与“心”的的关系。心主血,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女科经论》引虞天民云:“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因此,妇科诸疾从心论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证中对妇科疾病,从心论治,常选用《和剂局方》清心莲子饮。该方由莲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茯苓、黄芪、党参九味组  相似文献   

3.
胞脉是从心发出,下行分布于子宫的一条杂脉,有人认为胞脉是迄今未曾被后人归纳在经络系统中的11条络脉之一,其他10条分别为“胞络”、“散脉”、“会阴脉”、“衡络”、“解脉”、“会厌脉”、“昌阳脉”、“飞阳脉”、“肉里脉”以及“同阴脉”,这些经脉同称为“杂脉”、“杂络”[1]。胞脉既有名称、循行分布以及所属脏器,又有相应病候,在经络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评热病论》篇中最早指出了胞脉的循行和病理表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  相似文献   

4.
咨询信箱     
问:《简明中医辞典》说:胞脉是“分布在胞宫上的脉络,其中包括冲脉和任脉”。然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其走行由上而下,冲任之脉则由下而上,二者走向相反,如何解释?(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学生李玉胜) 答:胞脉的循行络属,《内经》并没有专题论述,仅有《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评热病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两处说明。再查胞宫与其它脏腑经脉的联系,除上述心肾外,主要是冲  相似文献   

5.
妇女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的特点 ,在病理上常反应为经、带、胎、产的病理现象。治疗上多从肝、肾、脾、胃的病机论治。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中重温《素问·评热病论》之“日事不来者 ,胞脉闭也。胞脉者 ,属心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 ,心气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也”等条文 ,进一步认识到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 ,为心包至胞宫的经脉 ,是心气下达胞宫的经路 ,心血心气能畅利下达胞宫时则经、带、胎、产正常 ,反之则产生胞脉闭塞等一系列妇科疾患。故在临床上从心论治由心经病变所致的妇科病 ,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兹介绍如下。1 劳心过度致闭经…  相似文献   

6.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闭经马淑兰,怀云飞,舒依,陈淑敏内蒙古医院(010070)祖国医学对妇科病垢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素问·评热病论》早有论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也就是说闭经是因为子宫脉络不通,活血化瘀是治疗因瘀滞而闭经的常用方法。近20年...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老中医姜春华对活血化瘀法运用的研究卓有成就。姜老尝曰:活血化瘀一法,贵在配伍变通,灵活化裁,庶几应手取效。对于妇女经闭,在《素问·评热病论》早有定论,谓:“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即  相似文献   

8.
高焰 《中国针灸》2001,21(8):39-47
《素问·五脏别论》载“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 ,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也就是说“奇恒之府”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 ,在功能上却不是饮食消化排泄的通道 ,又与腑有差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阳病治阴”说明六腑有疾 ,多取募穴治疗。“奇恒之府”也算是“腑” ,那么“奇恒之府”病变 ,是否有特定穴可取呢 ?也就是说“奇恒之府”有没有募穴呢 ?暂且不论“奇恒之府”是否有募穴 ,先看它们是否有对应的特定治疗穴 :《难经·四十五难》载“髓会绝骨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相似文献   

9.
“女子胞”为奇恒之腑,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历代医家认为就是女子的“胞宫”,又称“子宫”。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女子胞”的原意进行分析探讨:1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一词,首见于《素问·五脏别论》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在人体内的作用都是密藏精气,濡养机体,是  相似文献   

10.
闭经最早记载于《内经》,称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素问·阴阳别论篇》云:“二阴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素问·腹中论篇》云:“病名血枯,此得知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其病因病机较复杂,按“辨证求因”原则可分为虚实两端,虚者精血不足,血海亏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妇女以血为本,血生化于脾胃,统属于心,藏受于肝,源源不断灌溉全身,下归血海而为月经。如精气无损,情志调和,饮食得宜,就能阳生阴长,气顺血和,血脉充实,冲…  相似文献   

11.
<正>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五七……面始焦,发始堕。六七,……面皆  相似文献   

12.
解读《素问·缪刺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曾先后发表了“缪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1]和“缪刺法临证新探”[2]两篇文章,最近笔者又对《素问·缪刺论》(在本文中简称为《缪刺论》)进行了研究,现就其中几个问题求教于诸同行。1“络”字的理解“邪客于……之络”的“络”,《缪刺论》指为“大络”:“今邪客于皮毛……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黄帝内经太素》[3]注:“大络,十五络也。”但十五络脉有自己的循行、主病、络穴。《灵枢·经脉》中十五络脉的大部分主病与《缪刺论》中的病候不合,而《缪刺论》中病候又没有一条用络穴治疗。这是为什么?《缪刺论》最后一句对…  相似文献   

13.
<正>月经过少病机为心肾虚损、心肾不交,故治当补肾滋阴固其本,濡养心血培其源。1心肾与月经过少的生理关系心与月经过少的生理关系:心主血,其充在血脉,血海是否充盈、运行是否流畅,对月经有直接的关系。《素问·评热病论》谓:"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主神明,包括了现代所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的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其激素作用于卵巢,这正合  相似文献   

14.
天癸始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笔者认为天癸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属性而命名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指出天位于上为阳,地位于下为阴,而阴阳是万物最终的本元。引申到人体,“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阳所聚”,部位于人体高巅,故为天;癸在五行属性为水,肾亦属水。由上文可见,天癸是肾中精气蓄极促进大脑发育成熟,由大脑产生的一种客观存在于…  相似文献   

15.
“太冲脉”一词,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段经文,说明在肾气的作用下,以“天癸至”、  相似文献   

16.
《内经》用字极为深奥,往往一字多义,“脉”即其中最常见的,多义字之一。如何正确理解其含义,用法,对于理解,引用原文是至关重要的。“脉”字大体上包括脉管及经络两方面内容,在两方面中又衍变出多种含义:1 从脉管方面看1.1 从生理角度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谓“脉者,血之府也。”及《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这两条经文所说之脉皆人体生理上的脉管。有的直接可以见到,如《灵枢·经脉》所谓“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汪机也认为:络脉,血脉也,非十五络之络。这里所谈之脉都指脉管。1.2 从病理角度  相似文献   

17.
口苦说异     
口苦说异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12002)柯梦笔口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首载于《内经》。在《素问·奇病论》和《素问·痿论》中有专门论述,如“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病名曰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肝气热,则...  相似文献   

18.
一、益心气、养心阴是治疗心脏病的根本大法《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灵枢·经水篇》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又《六节藏象论》说:“心者,其充在血脉。”说明心与血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血液运行,把各种养料送到各个部门去,以营养各个组织,所以《本神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心得血而养,血  相似文献   

19.
内经部份     
1.默写并解释《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至七七:男子八岁至八八”一段经文。答:《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另以“巅”字组成病名“巅疾”15次,如“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如狂.”(《素问·阴阳类论》)“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