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抗HBc-Ig M与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Ig G及Ig M)和ALT,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HBs Ag+HBe Ag+HBc Ab、HBs Ag+HBe Ab+HBc Ab和HBs Ag+HBc Ab模式中,ALT在抗HBc-Ig M阳性与阴性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HBc-Ig M阳性患者中,ALT在HBs Ag+HBe Ag+HBc Ab、HBs Ag+HBe Ab+HBc Ab、HBs Ag+HBc Ab模式中的分布情况分别是70(68)、31(41)、48(1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HBc-Ig M阴性患者中,ALT在三种乙肝模式中分别是39(17)、24(20)、21(23)U/L,HBs Ag+HBe Ag+HBc Ab模式分别与HBs Ag+HBe Ab+HBc Ab及HBs Ag+HBc Ab模式的AL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HBe Ab+HBc Ab模式与HBs Ag+HBc Ab模式AL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种乙肝模式中,抗HBc-Ig M阳性率在ALT正常与异常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 Ag+HBe Ag+HBc Ab、HBs Ag+HBe Ab+HBc Ab、HBs Ag+HBc Ab乙肝患者中,抗HBc-Ig M与AL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对判断乙肝患者肝脏损伤情况以及了解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乙型肝炎患者160例,均接受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分析其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HBs Ag、HBc Ab与HBe Ag均为阳性82例,HBs Ag、HBc Ab与HBe Ab均为阳性60例,其他异常结果 18例;82例HBs Ag、HBc Ab与HBe Ag均为阳性的患者HBV-DNA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患者中HBe Ag阳性率高于HBs 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 32 1例 (肝功能均正常 ) ,其中血清 HBs Ag、HBe Ab(+/ - )、HBc Ab阳性 2 10例为小三阳组 ,HBs Ag、HBe Ag、HBc Ab均阳性 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 3d~ 5 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检测。结果 :两组乳汁中 HBs Ag、HBe Ag、HBc Ab、HBV- 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产妇初乳中 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 )不宜哺乳 ,初乳中单纯 HBs Ag阳性、而 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份乙肝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M),并根据HBVM测定分为A、B、C、D、E 5组,A组44例,HBs Ag、HBe Ag均(+);B组75例,HBs Ag、HBe Ag、HBc Ab均(+);C组68例,HBs Ag、HBc Ab均(+);D组115例,HBs Ag、HBe Ab、HBc Ab均(+);E组38例,全阴或HBs Ab单项(+)。结果 A、B、C组检测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D组,A、B组检测阳性率高于C组(P<0.05),A组稍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未检测到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中,HBs Ag阳性率高于HBV DNA阴性标本中HBs Ag阳性率(P<0.05)。HBV DNA与HBs Ag、HBe Ag相关性明显,与抗HBs、抗HBc、抗HBe无相关性。结论 HBs Ag对HBV感染的灵敏度较高;采用FQ-PCR定量进行HBV DNA检测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和临床的关系,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DNA定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不同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的水平。结果 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最高,且其DNA对数的水平也较高;除HBc Ab、HBs Ag与HBs Ab,HBe Ag、HBs Ag与HBc Ab、HBe Ag、HBs Ag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每2种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与临床血清学指标模式均存在紧密关联,可以将血清学指标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检测对早期乙型肝炎进行筛查并且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 HBV- DNA含量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 (TRFIA)和荧光定量 - PCR技术 (FQ- PCR)对 341例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标志物 (HBV- M)和 HBV-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在 16 8例 HBs Ag/ HBe Ag/ Hbc Ab( ) ,10 1例 HBs Ag/ HBe Ab/ HBc Ab( ) ,72例 HBs Ag/HBc Ab( )阳性的三个组别中 HBV- 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7.4 0、4 .4 5、5 .0 2。把 HBs Ag和 HBe Ag按浓度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组 ,其 HBV- DNA的含量分别为 7.12 ,5 .2 3,4 .0 3,7.74 ,6 .72 ,5 .0 5。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 HBs Ag和HBe Ag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合分析乙型肝炎标志物和 HBV- DNA的含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的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肝各血清学模式中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 :应用 EL ISA法对 5 6 0例 AFP介于 2 0 ng/ml~4 0 0 ng/m l的乙型肝炎患者及 5 3例有乙肝感染史的肝细胞癌患者 (AFP:4 2 0 ng/ml~ 10 92 ng/ml)进行了乙肝血清学指标测定。结果 :乙肝血清学指标各模式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5 6 0例乙肝患者中 M1[HBs Ag(+)、HBe Ag(+)、HBc Ag(+) ]模式占 2 4 .1% ,M2 [HBs Ag(+)、HBe Ab(+)、HBc Ab(+) ]模式占 4 6 .4 % ,M3[HBs Ab(+)、HBe Ab(+)、HBc Ab(+) ]模式占 7.0 % ,M4 [HBe Ab(+)、HBc Ab(+) ]模式占 2 2 .3% ;5 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 M1[HBs Ag(+)、HBe Ag(+)、HBc Ab(+) ]模式占 2 2 .6 % ,M2 [HBs Ag(+)、HBe Ab (+)、HBc Ab(+) ]模式占 4 1.5 % ,M3[HBs Ab(+)、HBe Ab(+)、HBc Ab(+) ]模式占 9.4 % ,M4 [HBe Ab(+)、HBc Ab(+) ]模式占 2 6 .4 %。结论 :乙肝各种模式 AFP的增高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Pre-S1)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采集19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前S1蛋白(Pre-S1)和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血清样品中HBV-DNA,并进行比较,当HBV-DNA>5×102拷贝/ml时诊断为阳性。结果:按照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患者分为A组(HBs Ag、HBe Ag和HBc Ab(+)模式)53例,B组(HBs Ag、HBe Ab和HBc Ab(+)模式)78例和C组(HBs Ag和HBc Ab(+)模式)44例,组间Pre-S1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Pre-S1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在不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中无显著差异(P>0.05);Pre-S1和HBV-DNA的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HBe Ag与HBV-DNA的符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1和HBV-DNA在HBe Ag阴性患者血清中仍可检出。结论: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可以作为HBV感染与复制的一项新的检查指标,有助于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陈宏  赵伟  刘伟  罗婵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0):579-580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肾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肾脏组织 ,SP法检测 HBc Ag;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 HBV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 u检验。结果 :HBc 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肾实质细胞 (近、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球内、外系膜细胞 ,球旁细胞 ,足细胞 )浆 ,肾脏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 ,肾实质细胞核不着色。HBVM呈单项阳性、( HBs Ag+,HBe Ab+,HBc Ab+)、( HBs Ag+,HBe Ag+,HBc Ab+)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肾脏组织中HBc Ag阳性率比较 ,差异不显著 ( P>0 .0 5)。结论 :死胎肾脏组织中 HBc Ag阳性率与孕妇静脉中 HBV标志无关 ;肾脏组织中可能存在 HBV复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630例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结果 630份标本中,大三阳206例标本中有173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4.0%,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13±0.72)×107/ml;小三阳211例中有64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30.3%,PCR定量拷贝数为(1.61±0.85)×106/ml;69份HBs Ab(+)、HBe Ab(+)、HBc Ab(+)标本有33份HBV-DNA阳性,阳性率47.8%;27份HBs Ag(+)、HBc Ab(+)标本中有8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9.6%;22份HBe Ab(+)、HBc Ab(+)标本有3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13.6%;20份HBs Ag(+)、HBs Ab(+)、HBe Ag(+)、HBc Ab(+)标本中有17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5.0%;17份HBs Ab(+)、HBe Ab(+)阳性标本有3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7.6%;13份HBs Ab(+)、HBc 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7%;12份HBc Ab(+)标本有5份PCR 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1.7%;2份HBs 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1份HBs Ag(+)标本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其余30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未见有HBV-DNA的检出。结论 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DNA拷贝数 ,并了解 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相应的 HBV- DNA含量分布 ,以指导临床 .方法 采用 Ampli Sensor PCR定量方法 ,检测 2 0 8份不同临床类型血清标本的 HBV- DNA含量 ,再用EL ISA方法测定 HBV- M,统计不同免疫指标组合的 HBV-DNA平均含量 .结果 病毒量分为高、中、低三度 ,大于 10 7拷贝· m L- 1 为高滴度 ;10 7~ 10 5 拷贝· m L- 1 为中等滴度 ;10 5拷贝· m L- 1 以下为低滴度 .6 0例 HBs Ag(+) HBe Ag(+)HBc Ab(+)血清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含量为 1.8× 10 8拷贝· m L- 1 ;48例 HBs Ag(+) HBe Ab(+)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6 .4× 10 6 拷贝· m L- 1 ;30例 HB-s Ag(+)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8.5× 10 5拷贝· m L- 1 ;13例 HBs Ab(+) HBe Ab (+) HBc Ab(+)血清 ,HBV- DNA平均含量为 2 .1× 10 5拷贝· m L- 1 .结论 定量 PCR可真实反应 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 HBV感染及 AFP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 12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 (HBV- M)及 AFP。结果 :12 2例 PHC患者中 ,HBs Ag阳性 110例(90 .2 % ) ,阴性 12例 (9.8% ) ,HBs Ag阳性者 AFP中位数 1110 ng/ m L,阴性者 14 7ng/ m 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0 5 ) ,HBs Ag阳性的 PHC患者 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 PHC患者 HBV感染模式分析中 ,HBV感染 117例 ,感染率为 95 .9% ,HBe Ab及 HBc 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 90 .2 %、0 .8%、7.4 %、71.3%和 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 (6 3.1% ) ,HBs Ag及 HBc Ab二项阳性 16例 (13.1% ) ,“大三阳”9例 (7.4 % ) ,HBs Ag及HBe Ab二项阳性 5例 (4 .1% ) ,全阴 5例 (4 .1% ) ,HBe Ab及 HBc Ab二项阳性 4例 (3.3% ) ,HBs Ag单项阳性 3例 (2 .5% ) ,HBs Ab、HBe Ab及 HBc Ab三项阳性 1例 (0 .8% ) ,HBc Ab单项阳性 1例 (0 .8% )。PHC患者 HBV- M及 AFP结果对比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的比例明显高于 AFP正常组 (31.6 % ) (P<0 .0 0 5 ) ,而 HBV- M阴性者 AFP升高 (2 0 .0 % )的比例明显低于 AFP正常组 (80 .0 % ) (P<0 .0 1)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浓度 HBs Ag感染者乙肝 5项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了 38例 HBs Ag浓度在5μg/ L以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 HBc)、乙肝病毒 e抗原及其抗体 (HBe Ag、抗 - HBe)。结果 :低浓度 HBs Ag感染者血清 5项 HBV标志有 8种表现模式 ,以“HBs Ag、抗 - HBc、抗 - HBe阳性 ,抗 - HBs、HBe Ag阴性”模式为主(6 5 .79% ) ,其次为“HBs Ag、抗 - HBc、HBe Ag阳性 ,抗 - HBs、抗 - HBe阴性”和“HBs Ag、抗 - HBc阳性 ,抗 - HBs、HBe Ag、抗 - HBe阴性”模式 (分别为 10 .5 3%和 7.89% ) ,HBs Ag和抗 - HBc同时阳性者 92 .11%。结论 :低浓度 HBs Ag感染者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 ,提高 HBs Ag测定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HBc Ab)阳性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的血清学与核酸检测之间的关系,为采供血机构保障血液安全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12月,用两种ELISA试剂对标本进行HBs Ag检测,用常规HBs Ag单试剂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将得到的核酸检测为HBV DNA反应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两对半"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得到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的HBV DNA反应性标本共计35份,其中9份疑似窗口期,26份OBI标本。OBI血清型模式HBs Ag-/HBs Ab-/HBc Ab+及HBs Ag-/HBs Ab+/HBc Ab+分别占OBI总数的50. 0%(13/26)和30. 8%(8/26);在核酸检测不同CT值分布上,在CT值<37时出现单纯HBc Ab阳性及HBe Ab/HBc Ab阳性组合各3份,各占总数的11. 5%;在37≤CT值≤41时,出现单纯HBc Ab阳性7份(26. 9%)及HBs Ab/HBe Ab/HBc Ab组合阳性2份(7. 7%);而在CT值>41时,4种血清学模式全部出现,出现的个数和阳性率依次为3份(11. 5%)、6份(23. 1%)、1份(3. 8%)、1份(3. 8%)。结论核酸检测技术降低了OBI引发的输血传播风险; HBc Ab阳性与OBI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呈相关性; HBs Ab阳性在病毒载量较低的隐匿性乙肝感染者中存在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何伟  田水林  施卫兵 《中国医刊》2023,(12):1307-131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B virus,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epatitis B-M,HBVM)、前S1抗原(Pre S1)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CHB患者,根据HBV-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surface antigen,HBs 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e-antigen,HBe Ab)、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 Ab)分别用a、b、c、d、e表示]检测结果分组,分析各组Pre S1定量与阳性率、HBV-D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检查HBVM的320例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TRFIA和ELISA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ELISA和TRFIA检测HBs Ag、HBe 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FIA检测HBs Ab、HBe Ab、HBc Ab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FI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应用于临床对HBV感染后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于病情的转归发展以及疗效的评估提供了更准确可靠的结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范厚臻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363-2364
在日常生活工作接触的人群中,约有10%左右的乙肝阳性患者或携带者。他们作为一种传染源,不仅造成了血源上的污染。其分泌物、代谢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对此,现就33例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中某几项阳性患者的尿液进行了尿液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对肝功能转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江  周庆南  梁荣新 《医学文选》2004,23(3):289-29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转氨酶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 5 2例病人中大三阳 ( HBs Ag、HBe Ag、 HBc Ab阳性 ) 2 2例、小三阳 ( HBs Ag、HBe Ab、HBc Ab阳性 ) 3 0例的谷丙转氨酶 ( ALT)和谷草转氨酶 ( AST)浓度。结果 大三阳组 ALT为 ( 3 45 .72± 2 68.40 ) u/L,AST为 ( 4 3 5 .63± 3 3 9.61 ) u/L;小三阳组 ALT为 ( 1 5 5 .63± 1 1 8.5 3 ) u/L、AST为 ( 1 61 .2 7± 1 2 1 .5 0 ) u/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损害有关 ,大三阳病人的肝功损害比小三阳的明显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 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HBe Ag阳性或阴性 )的组织学及血清 HBVDNA的变化。方法  2 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结束 1周内行肝穿刺活检。肝组织损伤程度按 Knode1 1计分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 HBs Ag、HBc Ag表达。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后随访 1 8周 ,双盲定量测定 HBV DNA ,同时检测 HBs Ag、HBc Ag及血清生化改变。结果 治疗结束时肝组织学中坏死及炎症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 ( P<0 .0 1 ) ;55% ( 1 2 /2 2 )病人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得以改善。肝组织中HBc Ag转阴 1 1例。门脉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 ( P>0 .0 5)。无论 HBe Ag阳性或阴性 ,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0 .0 1 )。治疗结束 HBe Ag阴转率为 4 2 .9%。 HBe Ag阳性与 HBe Ag阴性患者相比 ,其肝组织学损伤程度的改善及血清 HBV DNA的下降无明显区别。结论 干扰素α-2 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HBe Ag阳性或阴性 ) ,可明显降低血清 HBV DNA的水平 ,并明显改善其肝组织学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