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北南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415-14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结合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施行的780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1.0%。其中BillrothⅡ式手术后7例;BillrothⅠ式术后1例。所有病人均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等保守治疗、治愈出院。3周内治愈率100%。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方式,术中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和程度,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的完整性破坏是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率高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2002~2007年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障碍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均发生于手术后3~12天,所有病人均行保守治疗于3周内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杭方荣  王剑 《当代医学》2008,14(24):106-10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2002~2007年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障碍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均发生于手术后3~12天,所有病人均行保守治疗于3周内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8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9例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 经上消化道造影可确诊,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非机械性硬阻,上消化道造影是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首选方法,一经确诊应行保守治疗,切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对1998—2006年施行的16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13例,发生率约7.78%,均发生于术后7—12天。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运动功能减弱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关键词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机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25例,均发生于术后4d-12d。24例保守治疗,16例(占66.7%)于术后2周内治愈,26d内全部治愈。1例予以手术探查,32d后治愈。结论该病为一种功能性疾病,易与机械性梗阻混淆,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发生残胃功能障碍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发生于手术后3~12d,所有病人均保守治疗,于3wk内治愈出院.结果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是发生功能性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的原因.结论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合1980年5月-2000年5月实行的780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1.0%。其中Biliroth-Ⅱ式手术7例;Billroth-I式手术l例。所有病人均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等保守治疗,治愈出院。3周内治愈率100%。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方式,术中淋巴结清除范围和程度,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的完整性破坏是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类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即应进行系统正规治疗。4周内不应贸然手术,耐心等待其恢复蠕动很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2005年间45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2例中有24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3%,均发生于术后3~12 d。23例(95.7%)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28 d胃排空功能恢复,痊愈出院;1例(4.3%)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也是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辅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2009年收治的248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4.8%,均发生于术后3~14d。所有患者均经胃肠减压、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中药、针灸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4-1999年我院施行的324例的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排空障碍13例,发生率为4.01%,均发生于术后3天-14天,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15.3%于一周内治愈,两周内69.2%治愈,3周内92.3%治愈,所有病人均于4周内治愈出院;结论:吻合口水肿及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促胃肠动力药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1年1月~2003年11月施行的43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所发生的9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5~8d,1例出现在术后12d。均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23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23例中17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4.0%。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后7~35d内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为主要原因,而精神因素、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内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疗法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及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1999年12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486例及十二指肠肿瘤手术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发生率0.82%(4/486),十二指肠肿瘤术后4例,发生率57.14%(4/7),均发生于术后4-10天。经保守治疗后,6例治愈,2例胃癌术后2周行手术探查无明显梗阻,1例作吻合口粘连松解,另1例加作Braun's吻合后均治愈。全组病人25%在2周内治愈,3周内62.5%治愈,4周内75%治愈,5周内87.5%治愈。7周内100%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及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后均可发生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X线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有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可能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7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12例FDG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 术前低蛋白血症、贫血及幽门梗阻患者PDGE发生率高,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均参明确诊断,所有病人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是确诊PDGE、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首选方法,FDGE一旦确诊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6年-2007年587例胃大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中有26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4.4%.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后7-28d内治愈.结论 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张志磊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0):41-41,6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45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9例,发生率约为20%,均发生于术后2~11d。所有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出院,于术后14~25d治愈。结论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要坚持及早发现、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并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疾病的痊愈,进而降低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2003年12月本院施行的38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3例,发生率为3.36%(13/386),均发生于术后4~14d,全部保守治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非手术治疗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9~2007年笔者所在科室156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共发生FDGE 10例,发生率为6 4%,均发生于术后3~12 d.所有患者均于32 d之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 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华 《实用全科医学》2005,3(5):403-40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结果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13-28d内治愈。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