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移行细胞癌HPV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及其蛋白产物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中HPN感染。结果PCR-HPV.DNA阳性8例(8.9%);免疫组化HPV阳性24例(26.7%);肿瘤组织分级的升高二者阳性率也随之升高。结论:提示HPV感染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姚心雨  胡小青  罗兵 《重庆医学》2011,40(1):57-58,61
目的分析影响外阴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1980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90例外阴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影响预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外阴癌5年生存率较高。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外阴癌预后影响因素,且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外阴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但HPV阴性的外阴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有关,性传播疾病、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Ⅱ、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性生活早、社会地位低可能是外阴癌发生的风险因素。外阴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者抑癌基因的灭活与突变是细胞发生癌变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重度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Ⅲ)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1984年至2006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VINⅢ患者共12例,记录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特点、手术后随诊情况等等。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40.3岁(23-56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外阴瘙痒、3例外阴破溃、1例外阴疼痛。病灶单发者2例,多发者10例。合并其他部位瘤变者5例。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5例。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外阴切除术者中1例肛周病变切缘未净,9例局部病灶切除术者中4例切缘未净。术后8例患者随诊,其中有3例切缘未净者。平均随诊时间为9.0个月(1-22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1个月发现新部位病灶需再次治疗,其中1例切缘未净、1例切缘干净。结论对于可疑VINⅢ患者应高度重视,行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诊断中可使用阴道镜对宫颈、阴道瘤变进行检查,加强对HPV感染的检测。对于诊断VINⅢ的患者,以局部病灶切除手术后长期随诊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切缘未净者复发率较高,建议密切随诊,可以术后给予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HPV16-E6蛋白是否为NNEDV病因及与VSC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E6在15例正常外阴组织,40例NNEDV及45例VSCC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E6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组无表达,在NNEDV及V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NEDV组中,HPV16-E6蛋白在鳞状上皮增生(SH)型及硬化性苔藓(LS)型阳性率分别为35%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正常外阴皮肤组升高(P<0.05),较VSCC组降低(P<0.05).HPV16-E6在VSCC的表达阳性率为66.67%,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Ⅰ期和Ⅱ期,Ⅰ期和Ⅲ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Ⅱ期和Ⅲ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l7).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阳性率逐渐降低,高分化和低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高分化和中分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有淋巴结转移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NNEDV的病因之一.HPV16-E6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与VSCC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曲蓓蕾  井明霞 《农垦医学》2010,32(4):338-340
近年来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就HPV致癌机制、HPV主要型别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HPV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以通用引物PCR初筛158例标本,凡HPV感染阳性标本再用型持异引物PCR作分型检测,结果:疣、乳头瘤等良性病变的HPV检出率为61.1%(55/90),主要检出HPV6和/或HPV11,占阳性例数的89.1%(49/55);食管癌组织有较高的HPV感染率(66.2%,45/68),以检出HPV6,11,16为主,并明显高于HPV8(X2检验,P<0.01),提示HPV感染可能与本地区食管癌发生密切用关。本研究建立的HPV快速检测和分型方法,用于临床检测和回顾性研究均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实用价值和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HPV亚型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77例CA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PV感染亚型(包括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阳性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检出HPV阳性64例(阳性率84.4%)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检出的43例(阳性率55.8%)。基因芯片共检测出12种HPV基因型,其中低危型(HPV6、11、43、44)感染21例(占32.8%);高危型(HPV16、18、31、33、45、56、58、73)感染30例(占46.9%);高低危同时感染13例(占20.3%)。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适合临床HPV分型检测的方法。对外阴CA患者在治疗疣体同时进行HPV亚型检测,利于进行相应治疗,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宫颈癌组织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16 E6 protein, HPV16 E6)、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16 E6 protein, HPV16 E7)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8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患者3年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各项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 HPV16 E6及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PV16 E6、HPV16 E7阳性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V16 E6、HPV16 E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vulval condyloma acuminatum,VCA)组织中不同类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及其与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疣体组织中的HPV6、11、16、18、31、33,并对VCA患者行局部病灶电灼+α-2b干扰素凝胶外涂,随访3个月,观察HPV感染者低危组和高危组的复发率。结果 VCA患者中各型HPV的阳性率为HPV6(88.1%)、HPV11(90.5%)、HPV16(7.1%)、HPV18(23.8%)、HPV31(0%)、HPV33(2.4%),低危型(LR-HPV,HPV6/11)的阳性率90.5%(38/42)、高危型(HR-HPV,HPV16/18/31/33)的阳性率31.0%(13/42)。其中,大部分高危型(HPV16、18、31、33)感染伴有低危型(HPV6和/或11)的双重感染(11/13)。低危组(即单纯低危型HPV6或11感染的29例)和高危组(即HPV16、18、31、33任一型感染的13例)复发率分别为27.6%(8/29)、38.5%(5/1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5)。结论 VCA中主要感染的HPV型为低危型HPV,部分VCA同时伴有高危型HPV的混合感染。尚无证据表明VCA中高危型HPV感染者较低危型HPV感染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VIN, and 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VAIN) 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阴道镜门诊行外阴或阴道活检的148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中经病理诊断为VIN 2,3或VAIN 2,3级23例, VIN1或VAIN 1级16例, 外阴或阴道湿疣61例, 以及外阴癌1例, 外阴或阴道炎症47例。VIN或VAIN患者中85%(33/39)年龄在30岁以上, 并且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CIN) 患者的年龄。VIN,VAIN及湿疣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DNA检测结果阳性率达84%(84/100), 其中23例VIN 2,3或VAIN 2,3患者的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超过90% (69/75)的VAIN病灶位置在阴道上段。VIN或VAIN常与CIN或宫颈癌伴随存在或继其后发生(79%, 31/39), 并且高级别的VIN或VAIN常合并高级别的CIN或宫颈癌(70%, 16/23)。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也是VIN或VAIN及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对宫颈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应仔细检查外阴和阴道黏膜。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PV-DNA检测(HC-2)、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对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174例病人进行追踪随访。结果经规范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术后1、3、10与22月HR-HPV-DNA检测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9%30.8%、55.2%与45.7%,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宫颈锥切组1、3、10及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65.0%、68.9%、87.2%与86.7%;全子宫切除组1、3、10及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63.2%、70.6%、75.0%与79.4%;广泛子宫切除组1、3、10及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53.0%、71.0%、80.0%与67.0%。结论 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级别病变采用的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HPV感染,但其转阴需要一定时间。治疗后HR-HPV仍阳性者应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病变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DNA进而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300例宫颈脱落细胞液用杂交捕获I 代法(HC2法)检测HPV DNA感染情况,并用TCT法检测细胞病变情况.结果300例样本中,细胞学阴性(NILM)127例(42.33﹪),ASCUS 95例(31.67﹪),ASC-H 16例(5.33﹪),LSIL 46例(15.33﹪),HSIL16例(5.33﹪).所对应HPV感染率分别为依次为35.43﹪、61.05﹪、75.00﹪、78.26﹪和87.50﹪.同时31~5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HSIL>LSIL>ASC-H>ASCUS>NILM).  相似文献   

16.
符怡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03-1504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杂交捕获HPV—DNA检测144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年龄分布状况。结果HPV总阳性率为41.7%,在慢性宫颈炎为8.3%,宫颈癌前病变为48.2%,宫颈癌为69.6%。三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HPV感染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HPV感染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及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青、中年妇女HPV感染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组织中HPV感染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龙  李成浩  肖冰  丁杰  苗继延  樊代明 《医学争鸣》2001,22(17):1603-1606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方法,同时设计HPV共同引物和HPV16型和HPV18型巢式引物,对胃癌组织(n=40)、癌旁组织和非肿瘤组织(n=10)进行HPV DNA的检测。结果 胃癌40例组织中HPV检出15例,总检出率为37.5%;癌旁组织和非肿瘤组织未检出。HPV的检出以HPV16型为主,占检出阳性的80.0%,且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HPV的感染、主要为高危型HPV16型的感染与本地区胃癌的病因学可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都是世界上很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二者分别是直接和间接致癌病原体。这两种病毒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易感性,并引起双方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也因此而改变了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本文主要对二者流行病学特征方面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供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下生殖道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病理检查和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4例宫颈癌和33例外阴鳞癌标本的HPV感染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1)DNA提取:取10μm石蜡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PV感染在尖锐湿疣和上皮内瘤变(包括外阴和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HPV基因分型检测对330例尖锐湿疣和250例上皮内瘤变病变进行了HPV6、11、42等低危型及16、18、31、33、39、45、52、56、58等高危型DNA检测。结果 330例的尖锐湿疣组织中:274例为HPV6/11型(83.0%),46例为HPV16/18型(13.9%);250例上皮内瘤变病变组织中,8例为HPV6/11型(3.2%),167例为HPV16/18型(66.8%)。结论尖锐湿疣感染的HPV类型以HPV6、11为主,上皮内瘤变病变HPV类型以HPV16、18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