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比较静息状态下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及缺血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Ⅵ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30例,分别为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心尖四腔、二腔和左室长轴切面,室壁均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3个节段;胸骨旁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3个短轴切面水平节段,分别测量缺血节段及正常节段的心肌速度(Vs)、应变(ε)和应变率(SR)。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各室壁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Vs依次递增(P<0.05);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近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以及二尖瓣水平径向Vs、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降低(P<0.05)。血供正常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无创冠心病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或排除冠心病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对围产期心肌病患者(PPCM)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选择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1例的标准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对其前室间隔、左室后壁、左室前壁、左室下壁、后室间隔、左室侧壁不同节段心肌进行SRI检查,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用双平面Simpson’s方法计算LVEF,单平面Simpson’s方法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期面积(LVDA,RVDA)。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组行LVEF与SRs、SR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期面积明显增大(P〈0.01)。PPCM组的SRs及SRe在3个节段的6个取样点中均较NOR组显著降低(P〈0.01)。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与SRs、SRe成正相关(r=0.51,P〈0.01;r=0.57,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准确、无创性定量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以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节段性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VVI技术检测25例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尖长轴切面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ε),另取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心肌各节段Vs、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失去正常节段的运动规律。结论:VVI技术可敏感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分别对21例PTCA术前、后2周和23例健康人常规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VVI模式测量各节段EF(REF)。结果PTCA术后2周LVEF较术前呈好转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应REF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行PTCA术前LVEF和FS明显降低;VVI观察指标显示左室REF降低,术后2周,上述VVI观察指标明显改善。提示,VVI技术在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治疗效果较传统指标更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变(strain,ε)、应变率(strain rate,SR)的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定量分析对猪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建立8只猪MC模型。分别于撞击前及撞击后0.5、2、4、8h,采集左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VVI动态图像,利用VVI脱机分析软件获得左室短轴各节段径向峰值ε、SR。结果撞击后MC节段左室径向峰值ε及SR测值低于撞击前(P〈0.05),损伤节段的径向峰值ε及SR测值低于非损伤节段(P〈0.05)。结论 VV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MC后室壁运动异常,为MC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前3d内、术后3d、3个月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较各组间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测值。结果①病例组术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峰值流速(VE)减低,A峰峰值流速(VA)加快(P〈0.05),E/A比值下降〈1(P〈0.05);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P〈0.05);肺静脉血流频谱:舒张期峰值流速(Vd)下降(P〈0.05)、心房收缩期逆向峰值流速(Va)升高(P〈0.05),Vs/Vd比值增大(P〈0.05)。②病例组术后3d与术前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例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除Vs外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①冠心病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将导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②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左室舒张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善。③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左室舒张功能会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S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方向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获取18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两腔、心尖四腔的心肌应变曲线,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水平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ε)。统计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出现收缩后应变(PSS)节段数及幅度值。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的E峰、A峰,计算E/A值。结果HCM组各节段水平的s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绝大部分节段PSS的绝对值大于正常组(P〈0.05)。LVEF和E/A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I能定量评价HCM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组织速度(QTVI)及应变显像技术(S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室间隔非对称性HCM患者30例,根据左室流出道压差分为梗阻型及非梗阻型两组,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标准的心尖四腔切面,分别测量室间隔与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沿心脏长轴方向上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应变(εet),并将病变组和正常组的室壁Vs、εet与相应室壁厚度作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同一室壁Vs从基底段到心尖段呈显著下降趋势。HCM两组收缩期Vs各节段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中间段Vs与心尖和基底段V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HCM两组间Vs亦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组各节段εe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CM两组各节段εe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室间隔中段εet最低(P<0.001)。HCM两组间εet未见显著性差异;③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的Vs与室壁厚度相关性差(r=0.23),εet(绝对值)与室壁厚度高度负相关(r=-0.83)。结论:超声组织速度及应变显像技术均能敏感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组织应变显像较组织速度显像更能真实反映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急性心梗患者支架置入术(PCI)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变化情况,了解PCI术对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应用STI对28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于PCI术前(1~3)d、术后(29±3)d、术后(90±6)d测定左室径向运动指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应变率(SRs)、径向位移(DR)。结果 PCI术后1个月左室壁部分梗死节段SR、SRs、DR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术后3个月各梗死节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左室壁梗死节段SR、SRs、DR总峰值在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均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相应数值(均P〈0.01)。结论 STI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 I术后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PCI术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秦小飞 《中外医疗》2014,33(6):41-42
目的对进行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分析术后患者左心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39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闭塞或狭窄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左心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破坏。基于自愿原则,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将他们分为两组: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72例,药物治疗组(SDT)67例,在手术或药物治疗前后各1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进行检测,并比较1、6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的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通过PCI组手术或SDT组治疗后六个月与手术或治疗前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比较,LVEDD、LVESD、NTpro—BNP这几项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5),LVEF指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CI组手术后六个月与SDT治疗后6个月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比较,LVEDD、LVESD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5),LVEF指标上升(P〈0.05)。PCI组手术或SDT组治疗后1个月与手术或治疗前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比较,以上功能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庞新权  郭鑫  李洁 《中原医刊》2009,(12):30-3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62例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0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PCI治疗后LVED、LAD、LVEDV、LVESV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LVEF和LVFS明显增高(P〈0.01),血运重建时间越早,心功能恢复越好。结论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尽早行PCI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逆转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心肌受损程度的价值。方法:18只家兔开胸,不全结扎左前降支,造成左前降支狭窄≥50%。1个月后行超声检查,图像存盘,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狭窄程度在20%-30%的家兔SRs、SRe减小,但减小不显著,SRa无明显变化。狭窄程度在75%-90%的家兔SRs、SRe明显减小,SRa亦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狭窄程度为100%的家兔SRs、SRe及SRa均明显减小,SRs减低较狭窄程度75%-90%组更为明显,SRe则无差异。结论:应变率成像能准确地评估冠心病心肌受损程度,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two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oronary arte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A CTO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后的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CA CTOs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接受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RT3DE和2DSTI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收缩不同步指数(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SDI)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进行测量分析,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PCI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LVEF显著增加(P<0.05),LVEDV和LVESV显著下降(P均<0.05),SDI也显著下降(P<0.05),LVGLS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指标仍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LVGLS的增加与LVEF增加呈正相关(r=0.27,P=0.02).结论 RT3DE的LVEDV、LVESV、SDI及2DSTI的LVGLS能较好地评价CA CTOs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情况,提示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和潘生丁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3例(均为左前降支狭窄≥50%),设正常对照组25例。所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应用PW-TDI分别测量两组静息状态及潘生丁负荷状态下左室前壁、前间隔的室壁基底段和中段Vs、VE、VA值。结果静息状态下,冠心病组Vs、VE较对照组减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80.3%、特异性72.1%。潘生丁负荷状态下,两组对应数据除VA外均差异明显增大,诊断冠心病敏感性93.6%、特异性86.1%。结论PW-DTI结合潘生丁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W-DTI技术,对26例LAD单支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3天,术后第7、30天检测左心室12节段的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比较支架置入术后LAD对应节段的Sm、Em、Am以及Em/Am比值的变化.结果LAD 4个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Sm在术后第7天时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并在术后30天时进一步增高;大部分对应节段的Em在术后第7、30天时较术前增高.非LAD对应节段中,仅个别节段的速度测值在支架置入术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W-DTI技术通过检测局部室壁运动速度,能够客观地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126例,依据SpO,水平分为观察组58例(SpO2〈90%)和对照组68例(SpO2〉90%)。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术后4周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a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高[P〈0.05],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的LVESV、LVEDV较对照组高,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期间及1a时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较对照组高,1a时的6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是评价STE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种可靠指标,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联合诊断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方法 28例CABG患者,于术前7d分别完成多层螺旋CTA及VVI技术检查,同时,根据有无心肌梗死病史和室壁运动情况将全组患者分为2组:心肌梗死12例,非心肌梗死16例。并于术前7d,术后7d、3个月测定左室各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同时分析CTA与相应室壁节段VVI的相关性。结果无心梗组术后SRs明显增加(P<0.05),心梗组术后SRs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相应室壁节段SRs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γ=0.963,P<0.05)。结论多层螺旋CTA和VVI技术联合使用,互相补充,可方便、全面、无创地评价CABG术前检查及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建立兔室壁瘤模型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80只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20只。根据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室壁瘤动物模型。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动脉中段;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动脉中段;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采用左侧胸腔第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动脉中段;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采用左侧胸腔第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及左旋支动脉中段。饲养4w后,应用实时i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模型评价,比较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室壁瘤模型的成功率、存活率及室壁瘤形成特点。结果(1)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动物存活率(90%、95%)明显高于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65%、70%)(P〈0.05)。(2)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室壁瘤形成率(84%、86%)明显高于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50%、53%)(P〈0.05)。(3)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瘤容积(LVAV)较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明显增加(P〈0.05),LVEF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扎不同冠状动脉对建立室壁瘤模型动物存活率和造模成功率有直接的影响,结扎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建立室壁瘤模型的模型成功率较高,可形成容积较为固定的室壁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