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性贫血与尿毒症毒素,如氮质产物、中分子和大分子物质潴留所致红细胞生成障碍、红细胞寿命缩短和出血等有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不足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儿科透析的开展和方法的改进,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但仍不能根本解决贫血问题。1993年起我们对3例小儿肾性贫血采用美国AMGEN公司生产的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儿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由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或产生相对不足、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产生、红细胞寿命缩短、失血、铁及叶酸缺乏、铝中毒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贫血。个体之间贫血程度可有较大差异,临床症状比其他原因所致贫血相对较轻[1-3]。肾性贫血的发生严重影响CKD患儿生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由于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常引起贫血,而长期输血可引起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铁沉着症等。现报道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中的青少年贫血。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近年来不仅阐明了它的合成部位、代谢调节和作用机理,而且克隆出它的 cDNA和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高效表达出和天然性质完全相同的 EPO。用重组人EPO(rHuEPO)治疗肾性贫血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20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慢性肾衰竭 (CRF)的临床特点 ,探讨慢性肾衰竭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我科住院CRF 2 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CRF的主要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和肾发育畸形等。其临床表现多为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肾性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等。原发疾病治疗主要应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大多数同时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阿法骨化醇和钙剂等 ;采取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采用定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儿生存率较高。结论 CRF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早期诊断、有效干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CAPD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长期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11例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CCRF)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患者血红蛋白(Hb)值愈低,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水平愈高,Hb 与SCr 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定期检测CCRF 患者Hb 或SCr 浓度可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亦可作为选择肾透析时机的参考指标。此外,对肾性贫血的发生机理,及CCRF 漏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不全41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患儿的合理早期干预措施 ,以延缓患儿肾功能减退。方法 对 199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收治的 4 1例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至今 14例 ,终末期肾病 3例 ,肾功能不全早期、中期、晚期分别 3、6、2例 ,肾功能不全早期即可表现贫血、生长落后、钙磷代谢异常、高血压等 ;18例放弃治疗死亡 ,失访 9例 ;16例隐匿起病者 (39.0 2 %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就诊时已经进入肾功能不全晚期 ;14例均予综合治疗 ,大多数患儿肾功能无减退 ;终末期肾病行肾替代治疗 ,目前 4例行腹膜透析。结论 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起病隐匿 ,早期即可出现各系统受累情况 ,需及早发现及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8.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近年来随着重组人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成功,目前已用于儿科其它贫血性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减少外科手术输血量(自体输血)、难治性贫血以及EPO的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近年来随着重组人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成功,目前已用于儿科其它贫血性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减少外科手术输血量(自体输血)、难治性贫血以及EPO的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肾功能衰竭又称肾功能不全,分急性与慢性两种,病死率高,需要积极治疗。肾功能衰竭是因肾脏受损而造成肾功能不全,逐渐发展,引起肾实质破坏不断增加,肾功能状况依据有效肾组织存在多少而决定。有效肾组织存在越少,肾功能就越差,病情就更严重。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如果能得到保护,就可延缓病情恶化,从而延长患儿生命。因为肾脏与营养代谢关系密切、所以对患儿及时进行营养治疗非常重要。在治疗膳食中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各种营养素,以便使患儿生理状况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现将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儿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目前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构成特点,以指导早期发现儿童隐匿性肾脏疾病。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1年12月住院的3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其中肾小球疾病16例(43.24%),先天性解剖异常16例(43.24%),遗传性肾病2例(5.41%),间质性肾炎2例(5.41%),肾母细胞瘤1例(2.70%),与10年前的统计资料相比,肾小球疾病比例减少,先天性和遗传性肾病比例增多;与国外80年代后统计资料一致。提示目前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及遗传性肾病是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减少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儿童隐匿性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2002~2005年本院34例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行归纳分析,并作进一步探讨。结果急性肾功能不全34例中男19例,女15例;起病年龄16.0 d~15.5岁。因急性肾功能发病占35.3%。药物引起占29.4%。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死亡率为20%,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为3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药物致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差,应及早干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防止慢性化,充分重视肾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肾功能不全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招致各种感染。  肾脏在多种药物的排泄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主要由肾脏排泄的抗生素时,使用通常剂量即可在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而在应用有肾毒性抗生素时尤易发生。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生素时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给药方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既可使抗菌治疗有效,又可确保安全,避免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生素时调整给药的依据有以下几项:(1)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2)抗生素对肾毒性的大小;(3)抗生素的代谢和清除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002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儿中男20例、女17例,起病年龄3个月~16岁.肾小球疾病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占37.8%,免疫抑制剂和(或)替代治疗后78.0%的患儿肾功能恢复;感染、药物为病因的占21.6%,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停用相关药物,肾功能均恢复.肾前性和肾后性各占18.9%,经输液对症治疗及外科插管尿液引流,肾功能恢复;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占2 7%,透析对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感染、药物、胃肠道体液丢失、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均可致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要早期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002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儿中男20例、女17例,起病年龄3个月~16岁.肾小球疾病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占37.8%,免疫抑制剂和(或)替代治疗后78.0%的患儿肾功能恢复;感染、药物为病因的占21.6%,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停用相关药物,肾功能均恢复.肾前性和肾后性各占18.9%,经输液对症治疗及外科插管尿液引流,肾功能恢复;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占2 7%,透析对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感染、药物、胃肠道体液丢失、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均可致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要早期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保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有效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保守治疗将有助于维持患儿营养与代谢的稳定,保护自身肾功能,尽可能减少或预防并发症,从而最终达到推迟和合理过渡至肾替代治疗及延长患儿生命的目的。近年来,有关肾功能不全保守治疗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简要综述如下。一、蛋白质摄入量高蛋白饮食与CRI病人的肾功恶化有密切关系,对CRI成人的研究表明,早期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慢肾脏病的进展,但蛋白质摄入太少不能维持机体的氮平衡,故目前一般认为蛋白限制主要适用于GFR<20ml/(min·1.73m2)的CRI患者’。对CRI患儿低蛋白饮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上位肾分肾功能<10%的重复肾患者行保留或不保留上肾单位手术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9例上位肾分肾功能<10%的重复肾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保留上肾单位组(n=22)和不保留上肾单位组(n=27),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不保留上肾单位组相比,保留上肾单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vs.3.7%)和再手术率(9.1%vs.0.0%)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保留上肾单位组相比,保留上肾单位组患者中位手术年龄更小(16.5个月vs.3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两组间性别、侧别、术前是否存在输尿管末端膨出/异位、术前上位肾分肾功能和术前患侧上肾输尿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位肾分肾功能<10%重复肾患者如需手术治疗,初次手术方式可根据医生和患者家长意愿,选择较为简单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儿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成功地接受肾移植之后身体生长加快,但是仍有一些患儿不能正常生长。为此,已有试验用重组的生长激素(rGH)进行替代治疗。作者报告2例可能是该疗法引起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病例。例1。男,8岁,因肾发育异常于1985年1月行尸体肾移植。术后经过平稳,并维持每日给予环孢素240mg,隔日给强的松龙10mg。因生长迟缓于1988年12月开始用人类生长激素(hGH)治疗。当时血清肌酐在50~115μmol/L之间,胰岛素清除率为56ml/min/1.73m~2。5个月后肌酐突然升高至214μmol/L。肾活检显示弥漫性水肿以及间质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因种种原因而引起肾功不全,如能很好管理可不出现重症水肿而治愈。实际上水肿经常出现,对其原因及处理简述如下。近年来由于对新生儿建立NICU,重症新生儿亦能长时间生存,这类新生儿常可以见到肾功能不全。表现尿量减少和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因此有下列情况时应予怀疑:(1)尿量在1ml/kg/h以下,(2)尿素氮>20mg%,(3)血清肌酐>1.0mg%,(4)血尿。新生儿急性肾功能不全有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肾前性的原因:(1)血容量减少:如出血、脱水、败血症。(2)其它原因的肾灌注不足,如缺氧,RDS、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早产儿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生后第5天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50IU/kg,每周3次,疗程4周,其它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于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纠正年龄3个月、12个月时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的行为神经测定得分(38.10±0.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1±1.59)分(P<0.01)。3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的智能发育评估显示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