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01~2008-07共对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了介入治疗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19例,女47例。年龄3~76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室间隔缺损(VSD)27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79例介入患儿做好术中常规准备,密切配合医师,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做好术中并发症的护理及观察。结果:本组79例手术均顺利,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术中因为导管刺激出现室速,迅速撤出导管后消失。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总结3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39例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小,操作难度大,需全麻,风险明显增加,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的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见病,我国每年约有10~15万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心脏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风险小,效果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和右向左分流型两种,现就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开胸及经心导管对房缺(ASD)、室缺(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共4例,ASD、VSD各1例,PDA2例。年龄7-30岁,术前采用超声确定诊断并分型,术中依据超声测值,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封堵治疗。结果4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结论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在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筛选,选择封堵器大小,术中及时评估封堵器效果及评价封堵术后的心脏功能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心外科普及并推广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不留瘢痕,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最佳治疗方法之一[1],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并发症,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将临床护理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与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因其创伤小,无需开胸,不留永久性疤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对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7例实施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加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63例,其中PDA患儿35例、ASD患儿21例、VSD患儿7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6个月~13岁,体重6~32kg。结果:6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2例上感,房室传导阻滞1例,溶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影响小儿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8‰~12‰^[1]。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具有可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危险,且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2]。与此同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安全性亦越来越引起关注^[3]。熟悉和掌握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愈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随着机械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介入治疗方法以成为部分先天性患者的优先选择。本院心内科对5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玲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0):229-230
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手术,并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都治愈出院.结论 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患儿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 26例患儿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返回病房。结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是保障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术后护理是介入治疗术患儿安全出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于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8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结果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0.108%1.38%,我国每年有数十万先心病患者出生,很大部分先心病患者需手术治疗。随着经验的积累、介入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介入治疗得到广泛开展。2005—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共完成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心病15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崔陵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0):48-48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主要与妊娠期胎儿周围环境、遗传及其他因素有关,如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有些先心病有性别倾向性。症状主要有心力衰竭、紫绀、蹲踞、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发育障碍,晕厥、胸痛等。其中60%于﹤1岁死亡。它是危害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预期寿命的重要疾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指在 X 线的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器械不断改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介入室护士通过总结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探讨介入治疗中护理的内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先心病经皮介入封堵术的影响,总结护理要点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1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1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治疗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护理要点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封堵术具有成功率低、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部分可替代外科手术,因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保证手术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