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学文 《中外医疗》2012,31(5):55-56
目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与研究。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其特点为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主要症状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意识障碍,眼球同向侧视障碍,颅内高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较严重的的病。要抓住其临床特点,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急性期治疗应以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脑保护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MSCT表现。方法对56例大面积脑梗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塞早期(24小时内),临床症状重,致残率、致死率高,除有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外,常常出现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以及抽搐等症状。早期头颅CT表现有梗塞区域致密动脉影、脑内低密度影、局部脑组织肿胀等。结论头颅CT表现与临床症状往往呈非平衡关系,应用MSCT结合临床表现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超早期治疗脑梗塞提供了证据,为患者赢得了时间,减少了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结果: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能病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昏迷或昏睡、语言障碍、肢体偏瘫、肌力低于2级、眼球同向侧视障碍、呕吐、小便失禁、肢体抽搐、持续性癫痫。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属于脑梗死疾病中严重一类,临床诊断时,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临床症状作出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减小脑水肿程度,尽可能多的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李文斌 《重庆医学》2007,36(24):2555-2556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l临床资料。结果年龄65~91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硬化斑块等,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凝视麻痹、语言障碍、眩晕、肢体瘫痪、抽搐等,并发症有出血性梗死、肺部感染、脑疝、上消化道出血等,头颅CT显示梗死灶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为主,死亡原因有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肺部感染、脑疝、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存活者遗留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针对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干预可以降低发病率,加强对意识障碍的鉴别,及早头颅CT检查协助诊断,治疗中兼顾其他系统疾病,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常见临床急症,是由于血压急剧增高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血压急骤升高,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脑功能失常. 临床表现 在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基础上血压急骤升高,以舒张压增高明显,常超过130mmHg.剧烈头痛,头晕,烦躁,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暂时性偏瘫、失语等局部神经体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现就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6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大面积脑梗死者性别分布无差异,有心脏病史,活动时起病,意识障碍患病率高,心瓣膜病变,心房颤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1.1 2001年至2009年我科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病史5例,房颤病史10例. 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6例,运动性失语7例,偏瘫感觉障碍2例,抽搐1例,恶心、呕吐4例.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后部分患者原有症状较前加重,其中意识障碍加重2例,头疼加重3例,偏瘫加重10例,抽搐4例,共济失调1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32-132,134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61例糖尿病性脑梗死与84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头颅CT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死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感觉障碍、瘫痪、失语、眩晕等临床表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且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糖尿病自身的病理基础直接相关,治疗上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方法控制血糖,可减少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并改善其预后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则加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意识障碍、感觉障碍、颅内高压等是大面积脑梗死最主要临床特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方法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体征、生化检查情况、脑电图和CT情况.结果 35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抽搐等,脑脊液异常24例,脑电图异常30例,CT扫描异常6例;经过积极治疗后治愈28例(80.00%),好转6例(17.14%),平均住院时间(9.55±3.25)天.结论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呈多样化,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0例经 CT 扫描证实的丘脑出血,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分析。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意识障碍(9例)、偏瘫(20例)、偏身感觉障碍(16例)和住院期眼征(14例)。CT 扫描发现平均出血量为6.4ml,中线移位6例(20%),破入脑室12例(40%)。本组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为10%。与颅内高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脑梗死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作者回顾了近10年来本院8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讨论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内收治的90例一般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相对照。结果讨论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完全偏瘫、抽搐、发热、应激性溃疡等多见,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结论重视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提高治愈率、减少误诊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和X线分析(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马根  段伯良 《右江医学》2002,30(3):183-184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方法 :用螺旋CT对脑梗死病人进行扫描 ,采用早期及日后复查的方法作出脑梗死的诊断。结果 :在 2 4小时内仅 3例有早期改变 ,72小时后复查 ,都得到明确诊断。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早期X线表现不明显 ,需结合临床表现作出早期诊断 ;而 72小时后X线表现明显 ,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2例大面积脑梗死的CT与临床.方法2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于发病后1~7天内行CT检查,均符合大面积脑梗死.结果发病24小时行脑CT扫描22例,病灶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仅5例占22.7%(5/22);发病72小时内,CT扫描17例,符合8例,占47.0%(8/17);7天内行脑CT扫描9例,均符合占100%(9/9).结论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高颅压、偏瘫、凝视麻痹及昏迷.在7天内行CT扫描均为大面积脑梗死,虽然经脱水降颅压,活血化瘀,脑代谢剂治疗,基本痊愈只有4例,显著进步及进步6例,无变化及恶化3例,死亡9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09年9月收治的3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CT诊断报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结果 发生脑梗死的位置多见于颞叶、额叶、尾状核、顶叶、内囊等部位.结论 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颅内压增高等表现时,及时进行CT扫描确诊,有利于脑梗死的诊断,诊断正确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肖伟忠  姚琳  孙圣刚 《华夏医学》2003,16(2):153-153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差 ,临床治疗较普通脑梗死更为棘手困难 ,仅靠临床症状很难与脑出血相鉴别。因此探讨大面积脑梗死诊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5 8~ 74岁 ,平均年龄 65 .8岁。有高血压病史 9例 ,糖尿病病史 4例 ,风湿性心脏病 4例 ,4例曾有中风史。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 8例 ,尿失禁 6例 ,头痛呕吐 4例 ,2 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 ,其中 7例为不全瘫 ,10例偏身感觉减退。头颅CT:6例于发病 2 4 h内 CT未出现梗死灶 ,4例发生梗塞后出血 ,6例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梗死和血管病变的认识.方法:42例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的表现是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和偏瘫等局灶体征.脑脊液检查表现脑压高,细胞数、蛋白高,葡萄糖、氯化物低;磁共振示脑膜强化基地池渗出,脑梗死和血管炎,脑梗死包括3...  相似文献   

18.
赵德强  康凯 《中外医疗》2011,30(2):98-98
目的 探讨脑外伤开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分析21例开颅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梗死发生于开颅术后24h~14d,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 开颅术后可至脑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操作不当,创伤性低血压、止血药物及脱水剂的使用不当导致循环障碍是引起脑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平扫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治疗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螺旋CT扫描诊断的5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飞利浦MX8000--CT机行扫描检查。结果:本组有22例患者经过首次CT平扫得到诊断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诊断率为44.0%。结论:螺旋CT扫描对于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可以尽快发现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变情况,在临床上为治疗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9例开颅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发生于开颅术后24h至14d,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开颅术后可致脑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操作不当、创伤性低血压、止血药物及脱水剂的使用不当导致循环障碍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