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的原因,提高对颅脑损伤的再认识。方法:回顾68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首次CT检查阴性,复查CT或M R I发现颅内病变,包括D IA、脑挫裂伤、外伤性脑梗死、迟发性颅内病变(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结论: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或M R I,对发现病变、指导治疗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CT扫描是诊断颅脑损伤最普遍经济快捷的有效手段,相对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也时有发生。本文目的是分析发生漏诊原因。我院2000~2004年因颅脑损伤行CT检查1050例,漏诊16例漏诊率为1.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CT诊断工作中,颅脑损伤CT漏、误诊并非罕见。本文搜集1998年5月-2001年5月间本院漏误诊26例,结合有关文献,对造成漏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材料与方法 本文搜集我院1998年5月-2001年5月间颅脑损伤行CT检查2000例中漏误诊26例,均经手术、CT复查、临床会诊及法医鉴定确诊。男17例,女9例,年龄在6-78岁,平均32.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4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3例。 首次CT检查时间为伤后半小时至6天,随访复查时间多数病例10天内,较长者1-2月,最长2年,扫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为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现就我院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颅脑损伤经CT证实环池消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死亡率高达 30 %~40 % [1 ]。作者统计近 10 a来颅脑损伤 2 10 0例 ,死亡 495例 ,死亡率 2 3.5 7%。本文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并探讨各种防治措施。1 对象和方法本组死亡 495例 ,男 36 1例 ,女 134例 ,年龄 8月龄~ 77岁 ,平均 44 .5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40 7例 ,坠落伤 42例 ,跌伤17例 ,打击伤 2 9例。受伤至入院时间 :30 min~ 78h,平均 8.5 h。入院时 GCS评分为 3分~ 8分。一侧瞳孔散大 2 12例 ,双侧瞳孔散大 2 80例。血肿部位 :硬膜外血肿 131例 ,硬膜下血肿 2 6 9例 ,多发性血肿 95例。合并颅骨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临床与CT表现在患者伤情评估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颅脑损伤63例,进行连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瞳孔光反应观察,并进行CT检查,分析CT主要所见与临床观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文63例,入院时GCS:3~5分15例,患者脑肿胀程度严重者13例,其中11例死亡;6~8分14例,脑肿胀程度较重者9例,其中4例死亡,上述患者瞳孔光反应弱或消失;9~12分18例,13~15分1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患者GCS评分在8分以下,均死亡。8例中线移位>15mm,其中7例死亡;10mm<中线移位≤15mm者5例,其中2例死亡;6例中线移位5mm~10mm,其中2例死亡。本组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者38例,轻残5例,重残4例,死亡16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表现,可准确判断病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急性颅脑损伤死亡率甚高。本组就我院1974~1982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962例中死亡50例的情况,浅谈造成死亡的一些因素,以总结其抢救工作中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由于多数患者原有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故临床不易识别,常因病情加重或无预期改善时复查CT而发现,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忽视[1]。但因两者在治疗上存有一定的矛盾,若不能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会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2年2月~2004年8月间,曾疑似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6例,均予以脑梗死治疗后意识情况有改善,但限于影像学资料,6例中明确诊断脑梗死者3例。现就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9岁、36岁和52岁。均因颅脑损伤入院,门诊CT检查示:脑挫裂伤…  相似文献   

9.
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闭合性颅脑损伤在基层医院救治的死亡原因。方法通过对临床资料和X线片、CT等影像学资料的分析,回顾3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救治失误因素。结果31例患者中颅内血肿占18例,合并44项并发症,34项其它系统损伤,大多数患者死于两个以上原因。结论基层医院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因素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和手术技术失误。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CT漏诊4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94~ 2 0 0 0年收治颅脑损伤患者 870例 ,均经 CT检查 ,其中 43例 (占 4.9% )病变 ,CT检查未能发现 ,对 CT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1例 ,女 12例 ,年龄 7~ 5 7岁。GCS3~ 8分 2 9例 ,9~ 12分 14例。CT扫描时间 :伤后 30 min~ 14h内 ,CT装置为Somatom DR3、Picker5 0 0 0 V。CT漏诊病变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2 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 ,脑挫裂伤 5例 ,颅底骨折 6例 ,颅盖骨骨折 3例。2 讨论随着 CT的普及应用 ,CT检查是颅脑损伤患者重要的诊断措施 ,CT检查能发现绝大部分颅脑损伤 ,但 CT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0~2004年因颅脑损伤行CT检查2000例,漏诊22例,漏诊率为1.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颅脑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6例儿童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儿童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车祸和坠伤.其中男∶女为2.05∶1.提示儿童颅脑损伤的预防工作应①大力宣传儿童颅脑损伤给社会、家庭及儿童造成的危害;②对儿童监护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儿童的看护意识;③加强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减少儿童颅脑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评分≤8分)】的死亡原因,以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病人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为车祸伤,造成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常见因素为严重的脑挫裂伤、急性脑水肿、急性脑肿胀,其次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控制创伤后的急性脑水肿、急性颅内高压,防治各种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原因。方法 对31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肠道菌群失调153例次,占36%;肠内营养不合理134例次,占31%;低蛋白血症67例次,占16%:损伤后胃肠功能障碍64例次,占15%;存在胃肠基础疾病6例次,占1%;胃肠动力药应用不合理3例次,占n5%;环境因素改变3例次,占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原因复杂,治疗中若能避免腹泻相关因素则能大大降低腹泻发生率,减轻腹泻程度,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15.
200例颅脑损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交通事故及其它机械创伤日益增多,其中以颅脑损伤较多见。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通过对2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CT扫描分析,推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具有临床重要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头部MRI对急性颅脑损伤后CT检查阴性患者中的检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头部MRI对急性颅脑损伤适应证,防止急性颅脑创伤的漏诊。方法:对2005—05/2007—0535例急性颅脑损伤,头部CT无异常的患者,经12h以上观察,临床症状加重患者行头部MRI检查。结果:其中30例显示颅脑挫裂伤。结论:头部MRI作为急性颅脑损伤头颅CT检查的补充,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同时显著降低急性颅脑创伤的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的原因与临床。方法:针对性观察18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因、病理、影像学检查、恶化情况、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14例恢复良好,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结论: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早发现情况,争取有病情恶化前予以处理,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定义、机理及分类,引起躁动的原因,以及为减少或避免躁动的发生及减轻躁动造成的不良后果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有临床资料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达30%~50%。我科1990~1999年共收治了1223例颅脑伤患者,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伤488例,死亡112例。现将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损伤原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儿童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104例儿童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造成儿童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车祸和坠伤。结论儿童颅脑损伤大多是可以避免的,抓住儿童各期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儿童颅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