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行子宫纵隔切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8月~1998年11月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行子宫电切术12例,所有病例均为持续硬膜外麻醉、腹腔镜监视下,以5%葡萄糖液膨宫,宫腔镜电切开切开子宫纵隔,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与经腹子纵隔切除术比较,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纵隔,具有安全、快捷、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50-2751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2014年1月~2015年1月患者40例子宫中隔畸形引起的复发性流产及不孕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结果对子宫中隔畸形引起的复发性流产及不孕患者,临床中应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研究组经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子宫中隔畸形引起的复发性流产、不孕患者中,对其应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不仅能取得满意疗效,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病效果,可明显改善复发性流产、不孕患者的生殖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纵隔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视下行官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对子宫纵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有自然流产或不孕病史,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纵隔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并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术后随访追踪患者妊娠和分娩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作出讨论。结果:44例患者中,自然流产患者31人,原发不孕患者13人,术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94.6%,早产2例,足月妊娠2例。全部患者施行了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44例术中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1例自然流产患者失访3例,追踪28例中,总怀孕次数41次,计划内妊娠33次,自然流产发生率21.2%,足月妊娠率66.7%,早产12.1%;13例不孕患者中失访3例,随访10例中,有4例足月妊娠,1例现妊娠4个月。结论:腹腔镜监视下行官腔镜子宫纵隔电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纵隔的方法,术后患者足月妊娠率明显升高,自然流产率下降,对于原发不孕患者则可以提高怀孕率。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B组采用刮匙定点刮除术。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对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月经量变化、妊娠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后3、6、12个月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B组,月经量均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B组妊娠率分别为25.58%、27.9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98%、20.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效果优于刮匙定点刮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刮宫术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74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7例。A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定点刮宫术,B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的月经量、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两组术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的月经量、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较刮宫术能更明显改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月经量,降低其复发率,并提高其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手术方法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9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镜下纵隔切开术。结果:9例中均为一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min,出血少,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2例合并粘膜下肌瘤及内膜息肉一并切除,腹腔镜监视下手术能检查腹腔情况,并对腹腔病变予以处理,(1例浆膜下肌瘤,4例盆腔粘连,2例多囊卵巢,2条输卵管伞端阻塞),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例已妊娠,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有习惯性流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或原发不孕患者26例,分析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19例患者中术前10例妊娠,8例流产,2例早产;术后妊娠率31.58%(6/19),活产率66.67%(4/6),7例继发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85.71%(6/7),活产率66.67%(4/6)。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后活产率提高至66.67%(8/12),自然流产率由80.0%(8/10)降至33.3%(4/12)。【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是明确诊断子宫纵隔,并同时去除纵隔的有效并且安全的方法,提高子宫纵隔患者的活产率,且不影响今后的生育。  相似文献   

9.
史双宏 《临床医学》2005,25(6):89-90
子宫畸形发生率常因地区或医院不同而异,一般为1:600~1:1500[1]。Grimbizis等[2]报告子宫畸形发生率为4.3%,其中以纵隔子宫最常见,约占畸形子宫的35%。纵隔子宫也是妊娠结局最差的子宫畸形类型,由于纵隔血供差,子宫腔变形或伴发宫颈功能不全造成胚胎着床和发育障碍,导致不孕率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纵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子宫纵隔患者采用宫腔镜、宫腹腔镜联合或宫腔镜/B超联合诊治,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手术及监护方式。结果97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单纯宫腔镜手术者术后平均住院日3d,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者平均住院日5d。术中B超监护6例(6.2%);单纯腹腔镜监护3例(3.1%);宫、腹腔镜联合手术26例(26.8%);未行腹腔镜或B超监护62例(63.9%)。单纯宫腔镜手术3~12min,平均时间(7.5±4.1)min,术中出血极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诊治子宫纵隔安全、有效的的最佳方法,按照子宫畸形情况、纵隔类型和有无盆腔合并症选择合适的手术及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宫腔镜手术联合球囊压迫止血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宫腔镜手术联合球囊压迫止血,常规组给予宫腔镜手术联合电凝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在纵隔子宫合并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获得26例纵隔子宫合并妊娠的子宫冠状切面,观察宫底及宫腔形态。结果26例纵隔子宫合并妊娠患者,不完全纵隔合并妊娠22例,完全纵隔合并妊娠4例;其中10例显示正常早孕声像,8例显示早孕合并宫腔积液,8例显示胚胎停育或稽留流产。合并肌瘤5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冠状面可以清晰显示宫底及宫腔形态,对纵隔子宫合并妊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保胎治疗及人工流产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价值和治疗后卵巢储备功能变化情况,并与腹腔镜单用诊治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该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238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和腹腔镜单用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病因构成,并对患者治疗后妊娠情况及卵巢储备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都以输卵管病变和盆腔病变为多见,观察组宫腔粘连、子宫肌瘤、纵隔子宫、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通过随访,观察组妊娠88例,妊娠率达61.54%,对照组妊娠46例,妊娠率为48.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患者血清FSH、LH和E2水平在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其他时间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血清FSH、LH和E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卵巢截面积、PSV和ED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治疗后1个月的卵巢截面积、EDV和PSV参数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其他时间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宫腹腔镜是诊治女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能够直观、准确、全面地对盆腔及宫腔进行检查,根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提高妊娠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口服醋酸甲地孕酮(MA)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M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完全缓解率为80.00%,复发率为17.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29%、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妊娠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足月分娩率为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行纵隔子宫切开术的术后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114例不孕症合并纵隔子宫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切开子宫纵隔术的患者的术后护理特点和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术后不适护理及病情监测,可减少其术后痛苦,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能辉  张怡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6):14-15,18
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子宫纵隔患者的诊断及在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效果。结果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2.0%,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符合率为23.0%。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中采用B超监视21例,腹腔镜监视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例,B组失访1例。术后A组妊娠6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6例,妊娠率66.7%,其中有5例已足月妊娠分娩,足月活产率为55.6%(5/9)。结论宫腔镜检术是诊断子宫纵隔的最准确方法,目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孕三烯酮组)43例和研究组(宫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组)4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痛经程度、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疾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1、3及6个月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痛经程度轻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好于对照组,血清疾病相关指标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综合应用效果良好,对于患者的疾病方面评估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唐舒梅  邓美艳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6):641-642,645
目的 评估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下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分析该院56例有症状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其中异常月经过多、经期延长32例,不育者24例,18例要求术后有生育;观察生育力及月经过多改善的效果。结果 一次手术控制子宫出血27例,3例行二次手术控制,2例痛经复发;9例术后成功怀孕,8例正常分娩,1例流产;术后2例复发,均行二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经阴道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能有效控制异常子宫出血及改善生育力。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灌流液对患者病理生理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宫腔镜手术中灌流液(膨宫液)的吸收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一过性血糖的升高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检验并揭示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以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于术前、术毕、术后1 h、术后3 h分别采静脉血测定血清钠、氯、钾、CO2-CP、尿素氮、肌酐、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及血糖等指标,结果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血清钠、钾、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糖于术毕明显升高(P<0.05);控制灌流液吸收因素后,血钠的降低与血糖的升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中灌流液的吸收可引起一过性血清钠、钾、尿素氮、血糖、血浆渗透压及阴离子间隙的改变;一过性高血糖不会加重低钠血症,使用5%葡萄糖作为灌流液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