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男21例,女35例;年龄30~60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3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确诊.排除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的患者、孕妇;除外耳源性、眼源性眩晕及未按要求完成针刺疗程或资料不全者.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颈椎病是中老年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椎动脉型为中青年人多见。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骨痹”、“眩晕”、“痹证”等范畴。笔者近几年用针刺“旁夹脊穴”,加艾盒灸和经脉循行温和灸,配合推拿治疗此类型颈椎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70岁,其中26~35岁20例,36~45岁25例,46~60岁10例,61~70岁5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10年。1.2 诊断标准  60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疗标准…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痛、失眠、视物模糊、猝倒等症状的一种颈椎病。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9年4月~2004年11月,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1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50例均为本院推拿科住院患者,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20~58岁,平均38.5岁;病程1周~5年,平均1.1年;颈椎X线片或CT片显示有生理弯曲改变者62例,颈椎骨质增生者74例,颈椎间盘突出者14例.脑血流图均有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系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在临床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一“松”、二“抹”、三“提”、四“摩”四字诀逐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73例均为门诊患者,男40例,女33例;年龄<40岁5例,40~50岁25例,50~60岁30例,>60岁13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其中病程1~2年40例,占55%。1.2 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眩晕,有时伴头痛,偏…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6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2 0例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 0例 ,门诊 2 4例 ,住院 36例 ;男 33例 ,女 2 7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5 5 .1岁 ;病程最长 18a,最短 4 d;反复发作者 5 4例 ,急性起病 8例 ;有昏厥史 5例 ,伴头痛者 38例 ,伴呕吐或恶心欲吐、纳差者 4 9例 ,伴心烦易怒者 2 5例 ,伴视物不清者 16例 ,伴耳鸣者 15例。对照组 6 0例 ,门诊 2 7例 ,住院 33例 ;男 35例 ,女…  相似文献   

7.
<正>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证型之一。笔者从2007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中药加针灸的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60例门诊患者做临床观察,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4~68岁;病程1个月~12年;颈椎X线片或CT片显示有生理弯曲15例,颈椎骨质增生40例,颈椎间盘突出5例;椎动脉彩色B超检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笔者用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30~70岁,平均48.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6年,平均6.8个月。参照1993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1日本院内科专家门诊及综合病房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1±9.12)岁;病程3~23年,平均(8±3)年.所有病例均按1979年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05年3月~2007年12月入本院推拿科治疗的门诊与住院病人,共126例。其中女85例,男41例;92人职业与伏案工作有关,34人为司机;年龄15~65岁,以26~45岁居多。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1.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2.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六版《医古文》教材课文《东垣老人传》云 :“其明效大验 ,具载别书。”课文的注释云 :“别书 ,指《元史·李杲传》。”对此 ,我表示怀疑。  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718页 :作者砚弥坚 ,原名贤 ,元德安庆人。生于公元 12 12年 ,卒于公元 12 89年 ,享年 78岁。其卒年距离元朝覆灭的洪武元年 (136 8)还有 80年。中国历史上 ,各朝代史书一般都是后一朝代人编修的 ,本朝不修史。《元史》就是在明代编著的。明洪武元年 ,即 136 8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 ,由宋濂等人领衔开局编写。《元史》记事起于 12 0 6年蒙古孛尔只斤·铁…  相似文献   

15.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7.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19.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20.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