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求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新型特效疗法。方法  63例患者应用玉屏风散口服结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 等配成的注射液穴位注射 ,1次 /d ,7次为 1个疗程。结果  63例患者中痊愈 5 8例 ,显效 4例 ,有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10 0 % ,治愈率为 92 %。结论 玉屏风散口服结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 等配成的注射液穴位注射 ,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科1994~1996年用针刺加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8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共116例,男57例,女59例;年龄4~74岁,平均41岁;病程1~7天,均经内科门诊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8例。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 (Bell) 麻痹 ,是指原因不明 ,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不仅影响病人面部肌肉功能 ,而且影响美观 ,故病人对本病的完全治愈显得尤为迫切。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病人均为本科门诊病人 ,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治疗组 38例中 ,男 2 5例 ,女13例 ;年龄 6~ 56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4天 ,平均 2天。对照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2007年12月以来运用中药内服结合针刺,鳝鱼血外涂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13岁;病程2~7 d,所有患者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5.
高俊领 《河北中医》2011,33(6):891-892
2005-07—2010-12,笔者采用平衡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2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62例均为我院针推科门诊患者,男35例,女27例;年龄12~76岁,平均44岁;病程1 d~3个月,平均45 d。  相似文献   

6.
赵会山 《山西中医》2012,28(9):46-46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病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9岁;病程2天~6个月。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1]及文  相似文献   

7.
杜耀战 《国医论坛》2001,16(4):37-38
面神经麻痹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 ,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临床最为常见。笔者 1 995年以来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 3 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0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岁~ 56岁 ,平均 3 8.3岁 ;病程 2天~ 6个月 ,平均 3 5天 ;单侧 2 7例 ,双侧 3例。所有患者都排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颅内占位病变等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面瘫。患者神志清晰 ,肢体活动正常。 1 1例为初诊病人 ,其余为经中西医多次治疗而效果欠佳者。2 治疗方法2 .1…  相似文献   

8.
李艳龙 《河北中医》2012,34(6):844-84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09 - 12-2012 - 02,笔者采用院内制剂三白通络胶囊口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5例,并与全天麻胶囊口服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8~42岁;病程1~3d;单侧24例,双侧1例.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 ~41岁;病程1~3d;均为单侧发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以穴位注射与针灸相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2~70岁,平均54岁;病程1d至3个月;左侧面瘫23例,右侧面瘫19例;轻度9例,中度15例,重度18例。  相似文献   

10.
颜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症,有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现将采用针刺治疗为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172例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172例,男性97例,女性75例;年龄1~20岁36例,21~40岁90例,41~50岁21例,51~70岁25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天。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为"口癖"、"口眼斜",目前临床较多见.近年的临床观察中,笔者在传统毫针的治疗上,运用横刺法一针多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8例,均为首次发病单侧面瘫,其中女14例,男24例;年龄在16~73岁之间;病程最短1d,最长半月.根据文献资料[1],急性期:发病1~7 d;静止期:发病8~20 d;恢复期:发病21~70 d.根据患者发病的病程长短,将入组患者分为急性期和静止期2组,分期取穴.急性期组共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35岁;平均病程3.35d.静止期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47岁;平均病程10.13 d.  相似文献   

12.
陈世宏 《新中医》2007,39(11):56-5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3~2007年采用熄风化痰通络方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患者,排除由外伤、中耳疾患、带状疱疹、肿瘤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38.6岁;病程6小时~7天,平均3.8天;明确发病前有受凉及感冒史者8例,饮酒史者10  相似文献   

13.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注射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罐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完骨穴注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为98%,平均治愈时间为(21.72±11.78)d;对照组痊愈率为88%,平均治愈时间为(33.88±26.06)d.试验组的痊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完骨穴注射可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痊愈率,并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牵偏汤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空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以 2 0~ 50岁者为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笔者自2 0 0 0年 3月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 6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68例中 ,男性 49例 ,女性 1 9例 ;年龄 1 8~ 55岁 ,平均 36.5岁 ;病程 1天~ 3个月 ;发病部位在左侧者 35例 ,在右侧者 33例。治疗方法均用自拟牵偏汤治疗 ,处方为 :黄芪 1 5g,当归1 5g,全蝎 1 0 g,白僵蚕 1 0 g,白附子 1 0 g,地龙 1 0 g,蜈蚣 2条 ,荆芥 1 0 g,防风 …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多发病,现将笔者几年来对75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758例,男性390例,女性368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岁,1岁~15岁者90例,16岁~30岁者292例,31岁~35岁者190例,46岁~60岁以上者185例。病程最长者22年  相似文献   

17.
丁喆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26-26
笔者采用闪罐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9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将2008年9月~2011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人89例,随机分为闪罐加针灸组、单纯针灸组两组。其中闪罐加针灸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3天。  相似文献   

18.
廖振荣 《河北中医》2003,25(2):106-10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多发于秋冬季。 1 998~ 2 0 0 1年 ,笔者运用自拟祛风活血汤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初期就诊。男 2 5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2 0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5日 ;左侧面瘫 1 6例 ,右侧面瘫 2 4例。经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 )。治疗前均未经任何治疗。1 .2 临床表现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5年6月至1998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6例急性面神经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贝尔(Bell)麻痹,且排除继发性面神经炎的病因。如中耳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干病变,颅后窝病变,大脑半球病变等所致的。共有病例82例,分为3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平均33.6岁,其中19~30岁12例,31~55岁14例;病程3~7d,平均4.5d。西药治疗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9.6岁,其中16~30岁15例,31~49岁15例;病…  相似文献   

20.
笔者2006-2009年采用针灸、拨罐并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93例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诊断标准,并排除Guillinain-Barre综合征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中男性59例,女性34例;年龄16~79岁,平均(46.45±13.55)岁;病程1~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