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症状出现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在糖尿病诊断后的10年内常并发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有近60%~90%的患者通过神经功能详细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人无症状.目前对于DNP复杂的病变机制存在许多争议,尚无特效疗法,仍需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忠梁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74-477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在糖尿病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达90~100%"、"。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严重者导致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性恶病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因不甚明了,可能与山梨醇一肌醇代谢异常、蛋白质糖化一棕色产物、微血管病变和组织缺氧、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据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现对运用中医药防治本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活血通络糖尿病一般…  相似文献   

3.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最高,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而以感觉神经受累最常见,约25%~33%的患者有疼痛感或痛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等.  相似文献   

4.
周君  梁云武 《国医论坛》2005,20(1):40-4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取患者双侧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穴位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结果总有效率86.7%,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弥可保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针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雅静  王舒 《吉林中医药》2008,28(3):198-199
目的:观察针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针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治疗6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结果:总有效率88.47%,痊愈率53.85%.治疗前后对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白莉  吴杰  徐敏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109-21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32例,并与常规治疗2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66%,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显效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周围神经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恢复其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贵州数字图书馆、维普、PubMed等5个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6月),纳入相关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5. 3. 0手册标准进行评价。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共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优于单用基础疗法[合并RR及95%CI为3. 85(2. 34~6. 35),P 0. 00001]。针刺联合基础疗法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用基础疗法[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20(4. 49~7. 91),I2=0%;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 0. 05;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 0. 01]。针刺联合基础疗法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用基础疗法[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18(4. 64~7. 72),I2=0%;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36(3. 85~8. 87),I2=82%;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 0. 01]。结论: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基础疗法,但因纳入的RCT文献较少且质量较低,结论有待更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丁志贤 《家庭中医药》2007,14(11):24-24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70%~90%。如不及时治疗,该病致残率10%~15%。目前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大都认识不足,全球也缺乏  相似文献   

9.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发达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 3%~ 5% ,我国约为 1%~ 2 % ,而且以每年 2‰的速度逐年递增。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有两种学说 :一种是血管学说 ,认为长期高糖导致周围神经滋养血管的管壁逐渐发生基膜增厚和透明变性 ,出现糖蛋白阳性物质沉积 ,管腔狭窄、缺血 ,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另一种是代谢学说 ,由于血糖长期持续升高致细胞内山梨醇增多 ,肌醇减少 ,糖化蛋白产物增多及脂代谢异常等引起神经病变 ,所以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首先必须迅速有…  相似文献   

10.
赵琪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10-111
目的:探讨弥可保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观察组:弥可保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莉  吴杰  徐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109-21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32例,并与常规治疗2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66%,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显效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周围神经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恢复其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约为65%,神经病变又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多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的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正常生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内分泌科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心通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病例50例,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3疗程。结果:显效31例占62%;有效13例占26%;无效6例占12%。总有效率88%。结论:脑心通配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我们于1993年6月~1998年6月间应用静点脉络宁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炎80例有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温经散寒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光明中医》2009,24(3):462-463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5例,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对总体疗效、血糖、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温经散寒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症状,修复受损神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神经病变(daibetic neuropathy 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其发病率高达60%~90%。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最多见,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植物神经。笔者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燕灵 《北京中医药》2007,26(7):408-41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临床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伴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弥可保,治疗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加味当归四逆汤,并随证加减.3个月后观察疗效,包括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主要症状、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 加昧当归四逆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内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清营汤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疗效评估及机理初探.方法:建立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模型,以弥可保为阳性对照.将实验大鼠分作正常组、模型组、清营汤治疗组、弥可保对照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神经电生理影响,并观察其血清及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结果:清营汤可以提高模型大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清及肝组织中IGF-1表达.同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营汤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改善IGF-1表达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诊断后的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有近60%-90%的患者通过神经功能详细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1];其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是周围神经病变[1]。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合并神经病变时常起病隐袭,无明显自觉症状,给早期诊断造成一定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诊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及其与病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