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阳病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一,柴胡证则系一组临床证候,散见于《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分篇中。因二者之所属病机不一,故澄清二者的内涵,或可有助于对《伤寒论》的研究,以及临床上对少阳病、柴胡证的诊疗。  相似文献   

2.
介绍柴胡泻心汤的组方特点及用其治疗慢性胃炎的临证思路。柴胡泻心汤由《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化裁而成,根据《伤寒论》少阳病和痞证各自的致病特点,通过分析少阳病柴胡证误下后的病机演变过程,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少阳枢机不利兼胃虚气痞是慢性胃炎的病机之一。应用柴胡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是扩大经方运用范围的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柴胡证与少阳病异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证与少阳病异同探微山东中医学院李心机(250014)《伤寒论》中,少阳病与柴胡证的关系,学术界多有不同看法。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应用的若干条文,少阳病篇仅列有一条,即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柴胡证不能代表少阳病,也不独为少阳所具有。本文将柴胡证一分为三,并以少阳统括,提出了伤寒六经只有三阳才具备柴胡证。太阳柴胡证属少阳病中一个汤证,并对其产生实质、主症以及传变规律进行了概略的探讨。其实际意义,能正确认识太阳篇所论柴胡证和少阳病三禁等问题,对进一步揭示少阳病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选读》教材认为第96条之“往来寒热”属于少阳病症,表现为发热恶寒交替。通过进一步研读《伤寒论》原文,笔者认为第96条所论为柴胡证。在《伤寒论》中,柴胡证不同于少阳证,而是太阳病的变证,主要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基本病机是表寒里热。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病机为胆火上炎。往来寒热是柴胡证之热型,体现了柴胡证“半在里半在外”的病位及太阳病渐趋阳明病的病势。往来寒热并非“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而是患者在持续发热状态下,时感恶寒、时觉恶热,恶寒与恶热交替而作。太阳病向阳明病的传变存在着发热恶寒→往来寒热→发热恶热的热型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7.
陈津生 《天津中医药》1998,15(6):274-274
柴胡类方是《伤寒论》中,针对少阳病各种变证,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化裁衍生出的一组方剂,运用得当,对临床上具有少阳病特征的许多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正确运用柴胡类方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地把握少阳病证.究竟少阳是位于太阳与阳明之间?还是位于阳明与太阴之间?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统编《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质量较高,实用性强,然也不可避免存在着某些不足。《讲义》中,把小柴胡汤证归属于少阳病本证,而大柴胡汤证则归属于少阳病兼变证。对此,笔者认为分清汤证及汤方的辈分,是准确掌握汤证和认识汤方功效的基础。兹就大柴胡汤证是否可以归属少阳病兼变证的问题,陈述一下个人的不同意见和理由。1《伤寒论》原文可以确切推论大、小柴胡汤本属并  相似文献   

9.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10.
李远胜 《陕西中医》2009,30(11):1505-1505
传统观点认为,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剂。但笔者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大柴胡汤有关条文以及本方剂的药物组成,重新探讨大柴胡汤证的病机,认为本方证的病机是胆热郁甚为本,脾胃气机壅塞为标。  相似文献   

11.
正小柴胡汤最早出自《伤寒论》,组成包括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半夏、大枣,可以和解少阳,治疗少阳病。但是少阳病是个什么病呢?少阳病是《伤寒论》中外感邪气之后邪气入侵人体的一个阶段。"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这是少阳病提纲证,就是说,有了这几个症状,是少阳病的概率非常高。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证的描述很多,一般认为最经典的是,"伤寒五六日,中风,  相似文献   

12.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见于《伤寒论》原文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段原文主要论述了小柴胡汤临床审证方法及使用标准. 1 何谓柴胡证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代表方剂,也是《伤寒论》中柴胡类的代表方,为和解诸方之首.小柴胡汤方见于《伤寒论》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提出了少阳受邪,病居于半表半里,而主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为柴胡四大证.  相似文献   

13.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146条,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是双解太阳少阳之剂,适用于太阳少阳合病或太阳少阳并病。主治太阳病表证未解,邪已入少阳,症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等太阳证,又有微呕、心下支结等少阳证。临床用来治疗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常可收到良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在《伤寒论》少阳病篇对少阳柴胡证进行辨证时,提出了“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而究其原由仲师并未明言,后世医家的解释亦见仁见智。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少阳所系脏腑的特殊性、少阳经所在部位的特殊性以及少阳主枢之特点决定着柴胡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103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医家对本条的解释众说纷纭。如对“有柴胡证”,有的认为是指“邪气在表里之间”(如成无己);有的认为是指“少阳病”(如尤在泾);也有医家认为是指“柴胡正证”(如刘栋);还有医家认为是“言往来寒热”一证(如郑重光)。我认为这些看法是欠完整或欠妥的。因为从《伤寒论》的有关原文来看,“柴胡证”当包括少阳病的主证、阳微结和热入血室。少阳病的主证,是邪入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如101、232、233条),病属热证。阳微结是太阳表证未解,邪热刚入阳明,热结尚浅所致,邪气一半在表(太阳),一半在里(阳明),与少阳病的主证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是不同的。但与少阳病却同属半表半里热证。热入血室,是妇女在  相似文献   

16.
王一鹏 《国医论坛》2000,15(1):17-17
并病与合病的概念源于《伤寒论人《伤寒论》虽无少阳阳明并病之名,但有其实,如IO3条大柴胡汤证、104条柴胡加芒硝场证等。书中之所以没有比较明确的阳明少阳并病的记载,这很可能与少阳病“邪高痛下”、胆病易导致脾胃功能失常的病理特点和少阳病极易向阳明病转化的发病趋势分不开,如97条“服柴胡场已,渴者属阳明”,265条“少阳不可发汗,发开则谓语,此属胃”,179条“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操、烦、实,大便难是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随着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阳明少阳并病的范围更有所扩大,如清·薛生白云:“湿…  相似文献   

17.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经方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但笔者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方义、煎服法及服药后禁忌,结合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等,发现大柴胡汤证病在心下而非腹部,症状表现为心下急而非阳明腑实证之大便难、不下利;大柴胡汤中主要药物的归经均归少阳或厥阴经,对大黄的药理研究发现,久煎大黄主要药理作用为泄热而非通腑;仲景对于该方服药后的禁忌中也并未提示防其过下伤正,而嘱服后得效即止。由此认为,大柴胡汤并非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而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  相似文献   

18.
柴胡桂枝汤最早见于《伤寒论》,该方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之合方,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功效.方中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畅达枢机,治少阳半表半里,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治太阳之表,适用于太阳少阳并病.导师赵瑞华教授对柴胡桂枝汤临证具有独到的思路及见解,随证加减用于治疗多种妇科杂病见枢机不利,营卫不和者,文中例举经断...  相似文献   

19.
董正华 《陕西中医》1993,14(1):44-45
以通行本《伤寒论》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进行对勘,认为四逆散证属少阴阳虚阴盛,四逆散方即四逆加人参汤改汤为散,原书四逆散应名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属少阳病方。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第101条写道: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俗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而张仲景于柴胡剂群中柴胡用量达半斤之多,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张仲景何出此言、何出此举?况且,作为少阳病百病之宗的小柴胡汤证有四大主证: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少阳病有三大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证还有7个或然证。小柴胡汤是当今仍然在广泛应用的千年古方之一,临床时,究竟见到哪一证便可以确诊为柴胡汤证呢?搜集了部分古今医家及伤寒论注家对此条文的见解,以期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