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药并施外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 2月~ 1998年 2月间 ,笔者以针刺疗法与中药外敷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病人均发病 5d内就诊 ,在此之前未作过任何治疗 ,其中男 49例 ,女 71例 ;年龄最大 5 0岁 ,最小 16岁。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疗法 取患侧太阳、颊车、地仓三穴 ,局部常规消毒 ,分别斜刺透穴 15min起针。2 2 中药外敷 起针后 ,将斑蝥 8个、巴豆 8个、生姜 5 0 g混合捣烂成膏 ,摊于双层纱布上 ,贴敷于患侧面部。范围 :上界为眶下缘、太阳穴稍上方至发际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齐 ,外界为耳屏前下颌骨开…  相似文献   

2.
透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症 ,通常称为口眼歪斜、面瘫。各种年龄段均有出现。常因面部受凉 ,风吹引起 ;一般发作几天或发作时有感冒或急慢性中耳炎等症状出现。笔者于近年用透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患者采用随机分为透针组和对照组 ,经过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透针组 :患者 46例 ,均为门诊病人。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其中年龄最小 8岁 ,最大的 70岁 ;左侧 1 8例 ,右侧 2 8例 ;病程最长的 3个月 ,最短1天 ;其中病程 1天~ 3 0天的 3 0例…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本病急性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颜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症,有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现将采用针刺治疗为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172例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172例,男性97例,女性75例;年龄1~20岁36例,21~40岁90例,41~50岁21例,51~70岁25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周围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针刺、药物热敷和中药内服的综合方法,治疗本病108例。结果:2个疗程内痊愈72例,3个疗程痊愈28例,8例好转,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7.
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中医称“面瘫”、“口僻”,是因人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时,风寒之邪侵袭面部、耳部,致使经脉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应用针药配合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透穴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电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透穴法(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等方法),再结合穴位(颊车与地仓)静脉注射胞二磷胆碱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透穴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柱  王俊伏 《河南中医》2002,22(3):63-63
我们近 2年来 ,以地仓、太阳、会风穴 (经验穴 )为主 ,采用三联针法 ,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2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采用本疗法共治疗 4 2例 ,均为单侧发病。男 32例 ,女10例 ;年龄在 16~ 4 5岁之间 ;发病 1月以内者 6例 ,发病 5d之内者 9例 ,发病半月以内者 18例 ,发病半月以上者 9例。诊断依据 :突然起病 ,患侧眼裂大 ,眼睑不能闭合 ,流泪 ,额纹消失 ,不能皱眉 ,患侧鼻唇沟浅 ,口角低 ,并向健侧牵引。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类型的面瘫。2   治疗方法会风穴 :用三根 1 5寸毫针 ,沿皮肤分别以会风穴朝太阳穴…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以局部毫针轻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恢复期增加远道取穴并适当使用电针的综合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科近年来采用针刺加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琳  赵惠芳 《四川中医》2002,20(10):77-78
对8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以面部六阳经脉流穴位为主。针刺诸穴用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活血。配合远端穴足三里或太冲,增加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性瘫痪 ,额纹消失 ,眼裂变大 ,闭目不紧或不合 ,该侧鼻唇沟变浅 ,露齿口角偏向对侧 ,鼓腮漏气 ,咀嚼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之间。笔者近年来采用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该病6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60例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 7~ 5 1岁。病程 1~ 4天 ,病在左侧者 37例 ,右侧者 2 3例。2 治疗方法2 .1 超短波 早期本科采用上海产LDT .CD - 31型超短波电疗机 ,取直径 7cm园形电极 2个 ,置于患侧乳突和耳…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许树君 《山西中医》2004,20(3):32-3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痊愈56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康 《新中医》2018,50(10):159-16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不行电针。2组均治疗4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逆向透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并与电磁治疗的35例进行对比分析,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寒冷或病毒感染等外界因素引起面神经管或其周围的小血管痉挛,使该处面神经受阻、缺血、水肿,神经冲动失去传递而致。笔者近两年来采用针刺加TDP与单纯针刺等方法治疗本病53例,其中针刺加TDP疗效较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3例病人中,男性40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者18个月,最大者65岁,以20~35岁居多。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60天;病变在右侧14例,左侧38例,双侧1例。53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针刺加TDP组与单纯针刺组,在治疗期间均嘱病人停用其他一切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单纯针刺组 取患侧阳白、四白…  相似文献   

20.
张玉层 《山西中医》2009,25(6):35-3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予泼尼松。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95%CI=87.3%~99.5%)。对照组中治愈12例,好转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95%CI=53.5%~83.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4.9162,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配合针刺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泼尼松,其收益为OR=0.09(95%CI=0.02~0.41),NNT=4(95%CI=2.45~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