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场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如现场CPR不及时,操作不正确,则将导致整个复苏抢救的失败。 一、现场CPR的步骤 (1)迅速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意识(判断神志); (2)高声呼叫其他人前来帮助抢救(呼救); (3)迅速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放置体位); (4)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 (5)确定呼吸是否存在; (6)人工呼吸2次(口对口或口对鼻); (7)判定心脏是否停搏(触摸颈动脉);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Cardio Pu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指对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而呈现临床死亡状态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心脏骤停一经确诊,立即现场抢救,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紧张而有秩序,忙而不乱。抢救分两个阶段,即心肺复苏和复苏后的处理。 一、心肺复苏(第一阶段) (一)基础抢救 抢救常规称为ABC常规。A(Airway)。疏通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1)疏通气道:①头后仰法。②下颌抬高法。 (2)人工呼吸:①口对口呼吸法。②口对鼻呼吸法。  相似文献   

3.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中的实施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实施情况及提高应用率的对策.方法问卷调查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条件及方法.结果口对口人工呼吸实施组,开始辅助呼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施率低的原因是现场无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不愿实施.结论口对口人工呼吸是现场直接救护最简单、省时的方法,并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院前急救病人行心肺复苏术时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2例在院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的病人,在急救现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道、复苏药物的应用等现场处理.结果 2例患者中,在转院救护车中突发心脏骤停1例,进行心脏复苏(CPR)后存活.在10 min~15 min内到达现场进行心脏复苏(CPR)存活1例.结论 院前急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及时、正规、有效的心肺复苏及恰当的心肺复苏护理配合,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肺复苏术(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病人的关键一步。方法对20例CPR术后病人救治分析。结论复苏的时间越短,抢救的存活率越高。同时气道管理、循环监测和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也是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韦巨新 《右江医学》1993,21(3):123-124
本文报告基层医院抢救心跳骤停87例,复苏成功38例。发病的原因以冠心病为多,占发病总数的42.52%;其次是风心病,占26.43%。认为抢救心跳骤停时间是关键,必须及时畅通气道,建立人工呼吸,紧接行胸外心脏按压;正确使用心肌兴奋药和碱性药物。  相似文献   

7.
CPR技术19922000救助者需要检查脉搏,然后决定是否行胸外按压。决定行胸外按压前,只检查循环体征,如呼吸、咳嗽(反射)或对刺激的反应,无需检查是否有脉搏。成人CPR单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15∶2,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5∶1。无论单人或双人复苏,成人CPR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均为15∶2。对意识丧失的窒息者,救助者应尝试人工通气,如开放气道,寻找及清除异物,行腹式冲击(Heimlich手法,海姆利希手法),继续CPR。处理意识丧失的成人窒息者,救助者开始即行标准CPR,如胸外按压,无需腹式冲击或盲目用手清除口中异物…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采用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1].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急救的技术.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 min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四早生存链”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种种因素,寻求提高CPR成功率的相应对策。方法对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院前现场和急诊科内进行CPR抢救成功的18例和抢救失败的84例心跳骤停患者,分析其影响复苏效果的各种因素。结果影响CPR抢救效果的因素主要与原发疾病(原发心脏疾病病死率高,意外因素病死率低)、是否早期获得抢救、抢救措施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四早生存链”的正确实施和原发疾病的救治效果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考核调查,从中找出临床护理人员应用CPR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及复苏成功率。方法:考核先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将考核中的问题记录并汇总分析。结果:通过CPR培训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并能够熟练掌握CPR操作步骤。其中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准确率及开放气道不到位考核效果欠佳,分别占13%、12%、35%。结论:每位临床护理人员都应掌握CPR急救知识及操作流程,但对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准确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考核。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医护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玉荣  王佩瑶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46-2547
目的:讨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护士如何在现场短时间内准确做出患者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并配合急救医生分秒必争地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方法:被救治的患者,均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在到达现场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道、复苏药物的应用等现场处理。结果:108例患者在10min以内到达现场进行心脏复苏(CPR)存活6例,在10min~15min内到达现场进行CPR存活2例,在15min或更长时间到达现场进行CPR无一例存活。结论:院前急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在现场争分夺秒地与急救医生紧密配合,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而缩小急救半径,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及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时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有效的CPR才能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喉罩[1](laryngeal mask airway,LMA)问世以来,改变了气道管理的传统概念.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畅通、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导致延误插管时间,喉罩的诞生弥补了这项空白.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对69例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困难者应用喉罩通气37例,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肺脑复苏 (CPCR)是急诊医学的首要课题。及时畅通呼吸道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是CPCR成功的关键。在施行CPCR时 ,ECC(标准胸外按压法ExternalChestCompresion)(1992 )把气管插管作为复苏通气支持的金标准[1] 。但多数医院 ,尤其是基层医院 ,形成了凡遇气管插管的患者均依赖麻醉科医生完成的惯例 ,延误了开通气道的时间 ,严重制约了CPCR的抢救效果。为尽快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 ,增加CPCR的成功率 ,我科自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喉罩通气道 (LMA)代替气管插管抢救心跳、呼吸停止患…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立顺 《安徽医学》2002,23(6):77-80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在我国,针刺人中穴救治突然意识丧失的患者或实际猝死的病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人类利用器械复苏的最早尝试[1].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有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描述[2],而欧美国家则在20世纪初并且仅在手术室内对完全性气道梗阻、窒息和无脉进行抢救治疗,近40多年来,心肺复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诊科2008年1月~2009年7月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的90例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0例需要人工呼吸气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使用及使用过程中对呼吸道的湿化、有效吸痰、临床监测、呼吸机报警等措施的观察。结果:患者人工呼吸气道得到有效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加强人工呼吸气道的有效管理,正确使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强气管导管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及时观察临床病情变化是抢救成功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米丽香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20-521
目的 分析院前猝死发生的特点及现场CPR成功的因素,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8年8月猝死病例的特点以及抢救成功的因素,将不同人工呼吸方式的院前猝死病例分成2组,A组为徒手人工呼吸,B组为球囊面罩给氧,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比较.结果 猝死多发生在家中或工作地,以60岁-69岁患者居多,男性占多数.多数患者有疲劳或情绪激动等诱因.抢救成功5例患者,占猝死抢救病例的1.26%.A、B 2组病例比较,A组成功率为0.69%,B组成功率为2.78%,经统计学分析P<0.05,2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时、正确地施行CPR是提高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心肺复苏中,球囊面罩呼吸给氧比徒手人工呼吸明显有效;对有心血管病基础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院前急救时,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换气功能是基本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时,应迅速畅通呼吸道,将义齿取下,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舌后坠者应用纱布包裹拉出,根据现场情况气管插管,建立人工通气,并可与简易人工呼吸器、车载呼吸机相接,以行机械人工呼吸,确保机体有足够的氧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现场复苏最有效的复苏效果。方法:在标准CPR方法的同时,分气管插管通气组;气囊面罩通气组;单独胸部按压,仅放置口咽通气管畅通气道组。结果:单独胸部按压组与标准CPR(气囊面罩组)的ROSC明显高于标准CPR(气管插管组)(P〈0.05),平均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而单独胸部按压组与标准CPR(气囊面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现场复苏在畅通气管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心脏体外按压才是根本的复苏措施,而气管插管不同程度的终止胸外按压,影响复苏。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对于抢救措施迅速、有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这与抢救成功与否有重要关系。 CPR过程又分为基础抢救(BLS)和全面抢救(ALS)两个过程,即早期和后期,一般在CPR的早期抢救,成功率较高。如心搏收缩失效时间不超过4~6分疗效和预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1984~88发生院前突然死亡约207人,复苏成功17例,成功率8.2%,17例均有昏厥及神志丧失,呼吸心搏停止,面色青紫或苍白,事后有心电图异常,CPR均在院外进行,入院后经进一步救治成功出院。作者体会到,院前急救需在心搏呼吸停止后的6分钟内即开始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为此,必须加强全民的CPR训练(苏州市接受过CPR训练的占15~60岁人口的2.4%)。作者强调现场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前捶击的作用,值得推广。对现场复苏30分钟以上仍无反应者,才考虑放弃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