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全息律谈西医“病”与中医“证”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医“病”和中医“证”的结合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关键所在,把全息律引入中西医基础理论之间,可以取得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现论证如下。1全息律概说全息律[1]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但存在着不同的物质层次,不同层次的物体之间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在宇宙万物之间,不论其大小,都贮存有总体的信息。这个规律普遍适用于非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其中存在于生物界里的全息规律称为生物全息律。关于生物全息律的研究,张颖清提出全息胚学说[2],认为全息胚在生物体是厂泛分布着的,任何一个在结构和…  相似文献   

2.
从全息律探讨针灸镇痛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推论出针刺穴位缓解内脏痛的原理:当针灸师取穴正确,针刺该穴位,信息由外周感觉神经传入该全息胚所对应的神经中枢(经络中枢),引起主观“得气”,当一个中枢受刺激兴奋时,与各全息胚的对应中枢发生联系,提高其对应内脏神经中枢的疼痛阈值,降低机体对疼痛反应的敏感性,从而缓解内脏疼痛。  相似文献   

3.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推论出中医舌诊的原理:当机体内部存在病变引起某个内脏发生病理解剖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时,内脏感觉神经将信息传至其对应的内脏神经中枢,引起主观"不适".当一个中枢受刺激兴奋时,与各全息胚的对应中枢发生联系,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同时在外周各全息胚的对应部位(穴位)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痛觉"过敏",引起机体不适.其中也将病理信息传至舌神经中枢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引起外周舌的对应部位(穴位)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因舌是人体的一个特殊的全息胚结构,病理信息在舌上的对应部位所产生的病理改变则以"舌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舌表面的穴位(经络感受器)转变成为"显示器",即中医舌诊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杜昌华 《中国针灸》1999,19(9):565-566
中国耳穴系统和法国诺吉耳穴系统其图形同中有异,两大耳穴系统在实践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因而无法判断哪一个系统更为正确。近年来新耳穴的发现如雨后春笋,据有人统计,1972年耳穴名称已达284个,加上以后发表的穴名已逾千数,小小的耳郭似已穴满为患,颇令临床家望耳兴叹。笔者认为正确运用以生物全息律为依据的耳穴分布的全新规律,掌握好耳穴的“全息胚级”、“全息相关度”和“全息质”是耳穴取穴的重要优选原则。1 全息胚级一个生物体在功能或结构上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当时曾称之为“全息元”,即后来之“全息胚”…  相似文献   

5.
<正>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中医多学科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5月5日至8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及兄弟省市的13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认为,我省中医多学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第一,全息生物学在中医的应用研究。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教研室从全息生物学的全息胚学说、生物全息律、泛胚论来研究生物体和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发现了第二掌骨微针系统,从全息角度探讨穴位和经络实质,为经络研究开辟了新道路,在国外也引起了重视,得到科学界较高的评价。第二,系统科学在中医学的应用研究。山东中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应用于中医研究,深入讨论中医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及优势,提  相似文献   

6.
试述腹针针刺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针将腹壁分为天、地、人三部,可通过针刺不同深度到达不同的经络层面而实现不同的治疗目的,试述如下。 浅刺:浅刺是将针刺入皮下。浅刺时,会对腹部的全息经络系统产生影响,患者可以没有任何感觉,但当针尖进入相应的深度时,治疗的相应病变部位的感觉会很快改善。所谓“浅刺(天部)调筋骨”,指的是根据“神龟图”取穴,选取反应点在全息影像中的投射点,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全息律原则的对应关系,补充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基础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效为依据,利用生物全息律原则,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生物全息律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中的延伸运用前景。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应用,对一些临床病症确有疗效,如利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来减轻患者因手术创伤带来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这与生物全息律中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相对应;穴位全息律是张氏提出生物全息律的基础,若根据穴位全息律原则进行治疗选取的穴位与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选穴有一定的相同结果,如治疗术后恶心呕吐选取的合谷穴位于第二侧掌骨穴位区的胃(脾)穴。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疗法,经络学说与生物全息律息息相关,经络是一种全息结构,生物全息律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原理意义,并且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进一步选穴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微针系统——第二掌骨侧穴位群。这一微针系统的新穴在第二掌骨侧分布的结果,使这一节肢恰象整个人体的成比例的缩小。我并发现,人体任何一个节肢——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这样的微针系统,任一节肢的新穴都遵循着与上述第二掌骨侧相同的分布规律。我称其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经络规律揭示了同类穴位的连续排布,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则揭示了同样的穴位分布形式在机体不同部分的重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规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是生物全息律的证据之一,也是生物全息律在医学临床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9.
穴位全息学说的逻辑混乱与修正陈少宗(山东针灸研究所济南250014)张颖清先生提出的“穴位全息律”之说,的确为我们试图从更高的理论层次看待传统中医针灸学内的一些有别于经络腧穴的特殊穴位系统(如耳穴)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混乱,王梅生...  相似文献   

10.
贺利飞  曹新超 《中国针灸》2001,21(10):637-637
焦玄、李志超在《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一文中指出 :“经络是人体内的一个信息系统” ,而“经气就是运行于这个系统中的信息 ,经络结构就是人体信息传输的通路”。由于“脑为元神之府 ,所以经络信息系统的核心职能在脑 ,脑可认为是经络信息系统的中枢”[1] 。经络既是一个信息系统 ,就必然存在着信息反馈与控制的两大机制 ,经气可认为是由精气和神气两大类信息组成 ,五脏六腑之精气应是反馈信息 ,脑神气应是控制信息。经络既是一个信息系统 ,就必然有一个信息加工处理中心或指挥控制中心 ,只有经过这个信息加工处理中心 ,各种信息才能变…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综合征的针灸康复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圣平 《四川中医》1993,11(8):51-52
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老年性脑部疾病。目前内科治疗有中枢抗胆碱药和多巴胺替代疗法,外科治疗有脑内立体定向手术和颈上交感神经节脑内移植术。前者常因药物治疗的毒副性而被迫停药,后者则受多因素特别是技术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开展。笔者以全息胚学说作指导,选取全息胚腓骨脑穴,并结合目前最新的实验经络针灸疗法,组成全息胚腓骨脑穴针灸康复疗法治疗本病13例,有效率达89%,尤其对病毒性脑炎后继发的帕金森综合征康复效果明显。治疗方法:先将通过腓骨节肢的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厉兑部位用酒精擦净,再用DG-1  相似文献   

12.
浅议生物全息律与中医望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宁芳 《陕西中医》2001,22(11):676-677
生物全息律是以宇宙全息统一论为理论基础 ,它研究的内容是 :不同的全息元之间 ,全息元与整体之间 ,整体与自然界之间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生理和病理的信息传递、信息感应等相应的关系 ,这些关系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与祖国医学宏观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的“司外揣内”和“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的思维方式 ,具有中医诊断学之首的望诊有着一脉相承的源流和极其相似的基本规律。  生物全息律与中医望诊的源流  十五世纪 ,古希腊医学之父 -希波各拉底提出 :“如果有人即使是身体很小部分引起损害 ,全身共感痛苦 ,其所以如此 ,是因为在身体最…  相似文献   

13.
生物全息论认为 ,生物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征与整体相似 ,它贮存着整体信息 ,是整体的相对缩影 ,提出一维 (线性 )穴位系统。并认为全息论与经络理论不相违背。笔者认为 ,全息信息点应是三维分布的 ,其位于经络与张氏一维穴位点处横断面交叉点 ,全息穴也应是这些信息点在离人体体表最近的投影点。从全息信息点与全息穴的关系 ,可以总结出针灸穴位的普遍作用及特殊作用 ;若把经络及其相对位置作参照物就可根据需要找出所谓“经验穴”。针刺深度应根据病位在人体的比例而定 ,使针通过全息穴到达全息信息点位置。治疗内科疾病应相对深刺 ,外伤则浅刺 ;多针全息穴能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前期眼针“络脑通脏腑”理论成果及临床实践的指导下,从“目系”角度整理挖掘古代文献,进一步阐明“眼与脑”的关系、“脑与神”的关系以及“眼-脑-神”的相关性,论证了眼通过“目系”及十二经络与脑形成协同一体的网络结构,及“脑-神”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眼-脑-神”一体的理论体系。并通过阐明“眼-脑-神”体系与中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眼针通过“眼-脑-神”体系对中风病治疗作用,即眼针通过“络脑”联通脏腑经络,进一步调整四肢百骸、经络脏腑;通过“调神”加强中枢神经与肢体运动功能之间联络、整合、反应系统,该理论的完善丰富了眼针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理论证据链,为日后探索眼针作用机制及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经络系统中的相关循行路线指出,经络系统与脑之间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联系方式:双向联系和交叉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依据中医阴阳学说、经络理论、周易的学术观点和当代生命科学理论“人体是具有一个高度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能力的生命有机体,是一个具有非线性、随机和模糊性的复杂的特大巨系统”,结合气功原理、现代物理全息理论和生物全息律,经多年临床应用研究证实,开发新...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经络本质、中医舌诊及原理进行分析和论证,发现它们均满足全息律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即1局部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受整体的支配;2局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拥有整体的全部信息。从而,中医理论对人体的认识是全息观。  相似文献   

18.
张恩和氏撰文提出,耳穴分布有一定规律已是不可置疑,张氏认为,整体各部位在耳廓上皆有独立的局部投影区,人体任一相对独立部分的新穴,如果以其在整体上相对应的部位的名称来命名,则穴位排布的结果恰象是整体在这一部分的一个缩影。穴位全息律表明,人体的相对独立的部分上都存在一系列的全息新穴,这些穴位的集合使其体现出与整体“全息”的特性。张氏通过考察人类的进化历程,认为正是因为生物重演律和全息律在人的胚胎其共同支配了耳廓的结构和位置发育,才造成了耳穴的“胚胎例影式”的分布。这种生物全息律和生物重演律是两个相互映辉的生物学法则,它们共同组成了耳穴分布规律的生物学机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萍 《北京中医》1989,(4):42-44
耳穴疗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及辨证论治。近年耳穴疗法在国内外医者的共同关注下,这一古老的医学又放射出了新生的异彩。一、耳与脏腑经络整体关系耳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全身的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历代医籍及民间关于借助耳廓诊治疾病的资料极为丰富,大量中医文献及临床实践证明,耳穴疗法确实具有调理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等综合性作用。其内在奥秘已逐步被现代研究所揭示,据目前所研究的生物全息律理论认为:耳穴正是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的一个特别,即“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宛如整体活的缩影,机  相似文献   

20.
《针灸大成》中俞穴功效的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我们将《针灸大成》中有关俞穴功效的条目逐一输入了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程序进行检索和统计,我们再把输出结果进行归纳综合简化,列出下面简表。从以上统计结果出发,在“生物全息律”等有关取穴规律的学说的启发和影响下,我们对《针灸大成》中的俞穴功效进行了分析探讨,兹提出以下七个假说。一、四肢部的一级全息元按照上述计算机统计的结果,在频度最高的穴位上,画出相应主治的脏器,则能得出如下投影(图1、2)。这是一个以肘膝为脐,腕踝为颈,手足为头的全息元(称为一级全息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