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低剂量颞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时降低扫描mA值对其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颞骨高分辨率冠状面CT扫描患者根据扫描mA值设置分为100和50组.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组,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轴面图像,得到两组不同mA值的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和与之对应的两组通过重建的轴面图像.分别评价不同扫描mA时直接冠状面及重建轴面图像质量.结果 当扫描mA值由100减至50时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量(CTDIw)值由42.00 mGy下降至21.00 mGy,下降幅度达50.0%.而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并且颞骨低剂量高分辨率CT能基本达到图像各向同性,经(MPR)重建的轴面图像能较好地显示颢骨细小解剖结构,保证病灶检出率.结论 降低扫描mA值和利用MPR重建图像来替代颞骨其他方位的直接扫描都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50 mA的颞骨CT扫描能够提供较好诊断质量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2.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自1972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其检查范围在逐步扩大。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实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受检群体的有效受照剂量也在增加,如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CT诊断前提下,降低CT剂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剂量CT(LDCT)在鼻窦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拟诊鼻窦病变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剂量CT(SDCT)和LDCT检查,管电流分别为240mAs和40mAs,层厚为5mm。分别记录SDCT和LDCT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通过SDCT和LDCT图像分别判断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并作对比分析(χ2检验)。结果SDCT和LDCT的平均CTDIw值分别为49.7mGy和6.61mGy;LDCT所显示的病变部位与SDCT完全一致,LDCT能对鼻窦常见疾病作出准确诊断,与SDC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1.33,P>0.05)。结论LDCT能对鼻窦常见疾病作出准确诊断,同时可以大幅度减低射线剂量,临床拟诊鼻窦病变时可以选择LDCT检查。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将通过降低管电流或管电压来降低多层面螺旋CT扫描的X射线剂量的方式用于胸部,观察其影像图像质量的变化。方法用120kV/(200mA、100mA、50mA、20mA);200mA/(120kV、100kV、80kV);80kV/50mA对20例胸部主动脉弓上和膈上水平2个特定层面进行扫描。测量每例纵隔窗上相同的固定解剖结构点(皮下脂肪,椎体,肌肉)的CT值;对每例肺窗的影像图像进行5等级评分。结果纵隔窗的皮下脂肪、骨骼肌、椎体在降低管电流时的CT值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799,P≥0.803,P≥0.65);在降低管电压时,皮下脂肪、骨骼肌的CT值均降低,椎体的CT值增加,三者的CT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5,P<0.0001,P=0.012),肺窗的等级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879,P=0.605)。当管电流降低到20mA或同时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80kV/50mA)时肺尖肺窗的线性硬化伪影非常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结论降低管电压或同时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会改变影像图像的质量。用降低管电流的方式可降低X射线剂量,即用多层面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是可行的,但至20mA后肺尖有线性硬化伪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生儿腹部单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高度怀疑腹部病变的足月新生儿150例和早产儿90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mAs)及低剂量(40mAs、30mAs)腹部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腹部正常结构的显示差异。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mAs,40mAs扫描获得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150mAs,40mAs,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单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腹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mAs、早产儿采用30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且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及脑梗死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在随访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成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行CT扫描,初诊时采用常规剂量组即A组(130kV、240mAs),复查时使用低剂量扫描条件,管电压使用110kV ,即B组(110kV、150mAs)和C组(110kV、100mAs)。并通过双盲法对三组图像的优良率及噪声值进行评价,比较图像质量。并记录三组图像的CTDIvol值和DLP值,对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B组和C组的CTDI‐vol值分别为24mGy、16mGy ,分别较 A 组(56、7mGy )下降约58%、72%,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B组和C组图像噪声值均略高于 A 组,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110kV、150mAs、110kV、100mAs)在成人脑梗死、脑出血复查中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3例可疑急腹症患者行腹部KUB平片和腹部低剂量MSCT扫描,分析KUB平片和低剂量MSCT对急腹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χ2检验)。记录并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CT剂量指数(CTDI)。结果KUB阳性27例,阴性26例,其中30例与临床最后诊断相符,23例不符,检出率为56.60%,其敏感性为54.8%,特异性63.6%,准确性56.6%;低剂量MSCT扫描阳性41例,阴性12例,其中48例与临床最后诊断相符,5例不符,检出率为90.57%,其敏感性为88.9%,特异性87.5%,准确性88.7%。两种方法对急腹症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7,P<0.01)。本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CTDI平均值分别为4.8mGy和27.22mGy。结论低剂量MSCT较KUB平片敏感、准确,也是急腹症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行常规剂量(a组/机器设定345mA)及三组低剂量(b、c、d组/150mA、50mA、30mA)的薄层CT扫描,比较四组数据的图像质量、诊断能力及患者接受辐射剂量。结果图像质量较好以上的a组100%(40/40)、b组97.5%(39/40)、c组92.5%(37/40)、d组87.5%(35/40)。a组诊断肋骨骨折231处、可疑骨折6处;b组诊断肋骨骨折227处、可疑4处;c组诊断肋骨骨折225处、可疑骨折5处;d组诊断肋骨骨折229处、可疑骨折6处。四组数据平均CTDI分别为(14.52±0.18)mGy、(7.23±0.05)mGy、(2.52±0.23)mGy、(1.34±0.06)mGy,平均DLP分别为(639.64±10.63)mGy、(316.55±0.61)mGy、(100.37±4.01)mGy、(59.23±2.35)mGy。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明显减低患者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膝关节低剂量扫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10月,100例行膝关节CT扫描者根据扫描的管电压高低分为2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每组50例,A组110kV和B组80kV(管电压选择110kV和80kV是依据分别观察10例在此条件下扫描的患者图像,应用80kV而不影响诊断)。测量膝关节髌骨上缘水平后方肌肉软组织固定ROI的CT值,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通过CT机自动得到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再计算出剂量长度乘积(DLP)。获得的图像通过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CTDIvol值分别为(5.29±0.23)和(2.08±0.15)mGy,DLP值分别为(61.26±11.64)和(24.21±4.64)mGy.cm,B组较A组下降约(60.68)%,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4)和(20.91),P0.01,B组噪声均值略高于A组(分别为12.22±2.97和16.55±2.96),t=-7.299,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分别为(4.86±0.40)分和(4.82±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5,P0.05)。结论:16层螺旋CT应用低kV设置(80kV)扫描膝关节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10.
鼻窦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评估其影像效果。方法:对40例受检者在行鼻窦常规剂量(200mA)CT扫描后,再行低剂量(30mA)CT扫描;由2名医师盲法评价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一幅图像进行质量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8%以上鼻窦低剂量CT图像可以满足诊断需要,与常规剂量CT图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窦低剂量CT扫描是切实可行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病人和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MRI测量腹部脂肪组织的价值.方法:2例女性肥胖者行腹部磁共振T1WI扫描,应用Photoshop软件,分别用手动分析方法和快速分析方法对腹腔脂肪、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进行系列处理.手动分析方法计算15层图像,而快速分析方法测量平脐1层图像.比较两种方法测量腹部脂肪组织的易操作性、速度和适用范围.结果:快速分析腹部脂肪方法操作性强,手动分析方法计算1例图像的腹部脂肪约需2~3 h,而快速分析法需约8 min.手动分析方法适用范围广.结论:MRI腹部脂肪扫描可以用来研究正常人体脂肪组织分布规律及某些病理状态下的再分布,预计手动分析方法和快速分析方法各有不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确定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的价值。方法:对35 例病人进行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结果:腹内与皮下脂肪面积比值(I/S)≥0.6者易患中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P< 0.001),其敏感性94% ,特异性67% ,准确性80% 。结论: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是一种检查肥胖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正常人腹内与皮下脂肪面积的比值应< 0.6。  相似文献   

13.
腹部脂肪分布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腹部脂肪分布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选择有心血管检查记录 ,且腹部CT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男性 2 3例 ,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B两组 (A组为冠心病组 ,B组为非冠心病组 )。选择平扫期的腹部经过脐平面一层图像 ,分别测定两组该层图像腹部脂肪组织总面积 (ATA)和腹内脂肪组织面积 (VTA) ,计算出VTA/ATA ,并记录超体重者例数。结果 :两组间超体重者无显著差别 ,而VTA/ATA在两组间有差别。结论 :CT定量测定腹部脂肪分布(VTA/ATA)是一种检查肥胖的有效手段 ,VTA/ATA值≥ 0 .45可判断或预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腹部隐睾合并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部隐睾肿瘤患者的MSCT表现及血供特征。结果 7例中5例肿块位于右侧腹膜后,2例位于盆腔腹膜外。CT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密度多不均匀,1例内部较多"条网"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4例瘤体内可见"索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多平面重组(MPR)或容积再现(VR)重组示肿块长轴多与睾丸下行途径一致,1例毗邻腹股沟管内口肿块可见"指"状突起;血管成像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为同侧睾丸动脉,2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精索结构均未见显示。结论腹部隐睾肿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MSCT与后处理技术联合使用是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MSCT肝脏体积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SCT测量肝脏体积(LV)各种方法的优劣及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8例肝移植受体术前行MSCT多期扫描.用手动法及半自动法测量LV,与术后即刻水测法所得LV进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land-Altman检测,并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量LV所需时间.结果 手动法所测LV为(1369.8±186.7) cm3,半自动法所测体积为(1416.3±192.1) cm3,实际体积为(1383.1±196.1) cm3;术前CT手动法、半自动法测量体积与术后实际体积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969、0.978,P<0.05);各方法所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0.016<0.05,P=0.985>0.05);手动法所测LV数值更接近实际体积,但平均时间为(24.5±5.7) min,较半自动法(9.6±1.8) min长.结论 MSCT半自动法LV测量减少了放射科医师的工作量,是一种较好的测量肝脏体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MSCT表现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5例均位于腹膜后,平均长径9cm,占位效应明显,其中4例肿物形态为类圆形,1例表现为分叶状,5例均呈有多发大小不一坏死灶,增强后实体部分呈中~高不均匀强化,3例周边见环形强化,邻近结构仅受压粘连,5例血管重建均未见来源明确的粗大供血动脉。结论: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应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腹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对160例拟行腹部CT扫描患者随机分成8组(A~H组),每组20例.A组采用120 kV、250 mAs条件进行腹部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应用滤波反投影重建.B~H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于250 ~70 mAs之间每次间隔30mAs减低扫描条件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图像采用迭代重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并对各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确定等同于A组图像质量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最低剂量组.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腹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的低剂量B~H组主动脉、肝脏、脾脏、胰腺噪声为10.7 ~23.0 HU,B~F组均较常规剂量组A组图像噪声[(13.8~16.8)HU]低,而G、H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A组.B~E组图像平均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图像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为3.1~14.7,B~E组对比噪声比均高于A组(3.4 ~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对比噪声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部分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已低于常规剂量A组.低剂量组B~E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并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组主观图像质量随管电流减低而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辐射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为图像质量等同于常规剂量扫描最适低剂量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5%.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低度相关(r2 =0.316),与腹围高度相关(r2 =0.817)结论 迭代重建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辐射剂量降低35%仍可得到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重建相当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