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狭窄时狭窄侧和健侧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单侧内径≤2.5 mm的椎动脉,观察其形态结构、内径(D)、平均血流速度(TAMX)、阻力指数(RI)和血流量(Q),并与健侧及10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狭窄侧、健侧和正常组三者之间D、RI、Q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狭窄侧和健侧的TAMX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分别和正常组对照TAMX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狭窄及健侧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代偿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为9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采用EME-40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病组和对照组,以及患病组治疗前后和转颈时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病组治疗前转颈可使血流减慢(P<0.01),治疗后转颈血流无变化(P>0.05),PI、RI值明显下降。结论:体外反搏加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龙  张学  阳晨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59-196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2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椎动脉内径和椎动脉流速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其形态、结构和走行。选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颈椎病组椎动脉走行弯曲142例,走形异常15例,管壁内膜面发现斑块84例,内径狭窄76例。远高于对照组;狭窄侧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均小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颈椎病组与对照组的相关参数比较,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椎动脉走行、结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以为CSA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拟诊为CSA患者的椎动脉进行扫查,观察椎动脉形态结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内径(D)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未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并与35名同龄段健康体检者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变组椎动脉走行扭曲27例(45%),对照组6例(10%);椎动脉管腔均匀狭窄42例(70%),血流速度(PSV,EDV)减低,RI增高45例(75%).与对照组相比,椎动脉内径、PSV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P<0.01).病变组治疗后椎动脉内径无明显改变,椎动脉血流速度(PSV、EDV)增高,RI降低.结论 CSA所致的椎动脉弯曲、狭窄等结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解剖基础,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接观察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在CSA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手法组、偏振红外线治疗组、药物组。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治疗效果,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内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针刺+手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偏振红外线治疗组和药物组(均P0.05)。针刺+手法组治疗后D、PSV、EDV及Vm值显著上升,PI、RI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检测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观察其治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内径(D),阻力指数(RI)。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接受手法复位),对照组20例,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改良手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病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怡  许晓虹 《安徽医学》2002,23(6):28-3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椎动脉病变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7.5 MH2检测63例椎动脉病变的内径、收缩期峰值(MAX)、舒张期峰值(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有关血流参数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椎动脉弯曲较多,其次为狭窄,管腔内粥样斑块形成导致血流速度不同程序的减慢.结论颈部椎动脉形态与结构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椎动脉内血流速度减慢导致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侧入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应用针刀后入路法治疗,观察组患者48例应用针刀侧入路法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左、右两侧椎动脉及基地动脉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水平变化,依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检测两组患者的评估量表(ESCV).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PSV、EDV水平及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RI、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侧入路能有效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供血,缓解患者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检测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观察其治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内径(D)、阻力指数(R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接受手法复位),对照组20例,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改良手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协同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60,采用针刀松解+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n=60,采用针刺+手法整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 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颈僵痛等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m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刀松解协同手法整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in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high frequency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METHODS: We measured 138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t the vertebral artery with a 7.5-10 MHz probe of high frequency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to determine morphological changes, Diameter(D), Velocity(V), Blood flow volume, and Resistance index(RI) and (PI). A controlled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he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vertebral arteries of the patients bent more severely than the controlled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1) in Diameter (D), Velocity (except mean velocity), Blood flow volume, and resistance index (RI) and (PI). 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has provided clinical judement on morphological and blood flow dynamic parameter change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with a valuable objective basi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我院1989年2月至1991年2月365例颈部大血管彩色双功多普勒检查的结果.对正常组、脑栓塞组、椎动脉供血不足组和一般症状组中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表现,最大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时间平均速度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彩色双功多普勒在脑栓塞形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和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宗美  赵岭  王义亮 《重庆医学》2011,40(16):1605-160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7~10 MHz)检测6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壁、管腔、有无压迫及其血流情况,测量各段椎动脉内径。结果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符合率为93.6%,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将6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5大类,走行变异11例(1.6%),走向迂曲354例(51.2%),狭窄191例(27.6%),斑块79例(11.4%),闭塞13例(1.9%)。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符合率高,无创、无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早期妊娠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40例正常早期妊娠子宫螺旋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收缩/舒张末流速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妊娠子宫螺旋动脉均能良好地显示,呈现低阻高舒张期血流特征。结论:子宫螺旋动脉独特的生理学改变在早期妊娠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TCD观察高血压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TCD检测 15 0例高血压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前动脉 (ACA )后动脉 (PCA )、椎动脉 (VA)及基底动脉 (BA )的血流速度及 S/ D、PI、RI等参数并观察血流频谱。 结果  15 0例高血压患者 TCD检测出 12 4例异常 ,异常率 94 % ,主要表现为脑血管血流速度加快或减慢及频谱改变 ,且 S/ D、PI、RI与血流速度减慢等几项指标在各年龄段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TCD技术能直接了解颅底 Willis环各血管的血流速度变化 ,判断血管弹性及血流量状况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CD观察高血压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TCD检测150例高血压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S/D、PI、RI等参数并观察血流频谱。结果:150例高血压患者TCD检测出124例异常,异常率为94%,主要表现为脑血管血流速度增高或减慢及血流频谱的改变,结论:TCD技术能直接了解颅底Willis环上各血管的血流速度变化,判断血管的弹性及血流量状况,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对3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脑动脉血流检测,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经颅多普勒频谱形态第二峰高于第一峰1例,第一峰高于第二峰8例,与正常组比较;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增高,椎动脉(VA)的PI升高,而基底动脉(BA)Vs、Vd、Vmey PI、RI与正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认为冠心病患者多存在脑动脉梗化,TCCD可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椎动脉(VA)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颈椎不稳症患者100例,按年龄、性别分为5组,进行不同的保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A血流,观察在颈椎前屈、中立、后伸动态体位下的椎动脉形态、内径、走行、血流等变化。并选择同期30例颈椎病(无颈椎不稳症)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88.0%的患者发现椎动脉形态或各检测指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右两侧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PSV、EDV及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不稳组中E组(综合治疗组)PSV、EDV、RI检测结果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的VA血流可进一步了解病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颈椎不稳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