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源基因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基因转移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和调控及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表皮的可进入性使表皮的基因转移在治疗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系统地介绍近年来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外源基因转移技术及其特点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 ,很多皮肤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角质形成细胞受累 ,而角质形成细胞受累经常涉及到基因的变化。目前已知与角质形成细胞相关的基因主要有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调节基因等  相似文献   

3.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很多皮肤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角质形成细胞受累,而角质形成细胞受累经常涉及到基凶的变化,目前已知与角质形成细胞相关的基因主要有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调节基因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酷氨酸蛋白激酶(TPK)在银屑病表皮异常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外源笥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测定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TPK活性。结果 (1)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基础TPK活性显著增高,且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α的刺激,反应性明显增强;(2)增高的基础TPK活性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银屑病角质形成铺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自磷酸化水平亦显著增高结论 T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了人乳头瘤病毒 (HPV)可使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成倍增殖的现象 ,现综述如下。在 HPVS中 ,HPV16和 HPV18与 90 %以上的宫颈癌有关 ,HPV16脱氧核糖核酸能诱发角质形成细胞和子宫颈细胞的不可移动及变化。 E6和 E7病毒基因与P53 和 Rb 细胞肿瘤抑制基因相互作用 ,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尽管如此 ,应用全基因组所产生的转移效率低 ,表明了对于基因的作用。HPV转染影响角质形成细胞 ,而角质形成细胞对于导致使它们要求降低的具有威胁性的增长因素极敏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EGFR)水平的特定增长 ,已经在 …  相似文献   

6.
20 0 4 196 7 反义寡核苷酸阻遏角蛋白 14的表达 /陈玉欣 (四军大西京医院皮肤科 )… / /中华皮肤科学杂志 .-2 0 0 4 ,37( 4) .- 2 2 4~ 2 2 6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 ,利用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正义、反义及错配 K14寡核苷酸基因片段导入角质形成细胞 ,应用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和免疫组化 ( SABC)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K1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应用反义技术封闭K14基因 ,可以阻遏角蛋白K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并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提示以 K14为靶…  相似文献   

7.
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染角质形成细胞的瞬时表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角质形成细胞作靶细胞进行基因转染,基因表达的可行性,用pSLXCMV-βgal转染原代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并观察其瞬时表达情况,发现转染后36小时细胞即可表达β-半乳糖苷酶,表现为细胞蓝染,48小时蓝染细胞最多,约占总细胞数的1.5%。提示外源基因能够在角质形成细胞中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脂质体介导角蛋白K14反义寡核苷酸(ASODN)阻遏人角质形成细胞K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抑制体外增殖活性的效果.方法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3~10代用于实验,利用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正义、反义及错配K14寡核苷酸基因片段导入角质形成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K1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脂质体介导的K14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角质形成细胞后,能有效地抑制角质形成细胞中K14基因的表达;48h后可阻遏K14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见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而正义寡核苷酸1组、错义寡核苷酸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无此变化.结论 应用反义技术封闭K14基因,可以阻遏角蛋白K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中波紫外线诱导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外线照射表皮后引起DNA损伤的表皮细胞通过日晒伤细胞(凋亡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成来清除。p53、Fas、Trp53等基因的表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而survivin的表达则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产生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6-4光产物,这两种光产物可以作为UVB诱导凋亡的起始信号。凋亡在清除DNA损伤的皮肤起着重要作用。在皮肤中通过凋亡清除DNA损伤的细胞,防止日光诱导癌变,而不是依赖于DNA损伤的校正修复。silibinin对中波紫外线引起人HaCaT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对UVB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调控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体外生长合成,探讨其病因。方法 应用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技术对18例银屑病患者受累、未受累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了培养,并将其角朊细胞在孵育期中的^3H-TDR掺入率及标记指数与正常对照做了比较。结果 银屑病病人受累,未受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3H-TDR掺入率在孵育期的第3-4天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B,UVB)诱导凋亡的富集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和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群,使用UVB诱导两种细胞群凋亡,蛋白印迹法比较不同剂量UVB诱导前后两组细胞的p53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种细胞在不同剂量的UVB照射后p53蛋白表达均比照射前显著增加,在20mJ/cm2与40mJ/cm2照射剂量时,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群p53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角质形成的细胞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集人表皮干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p53蛋白表达比其它角质形成细胞对中波紫外线的照射易感。  相似文献   

12.
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失调及相关皮肤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在调节表皮发育和抑癌中起着关键作用,凋亡可平衡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来保持表皮厚度,促使角质层形成和清除恶化前细胞。除正常发展程序外,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能被紫外线和其他刺激诱发,凋亡在保持皮肤细胞内环境稳定和一些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UVB诱发皮肤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癌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恶性增生的结果,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波紫外线是诱发皮肤癌的主要因素;但其诱发皮肤癌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皮肤癌的基础;而执行、DNA的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完整性的管理基因的缺陷,和控制细胞信号传导,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看门基因,如p53、patched基因的突变,是皮肤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皮肤癌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恶性增生的结果,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波紫外线是诱发皮肤癌的主要因素;但其诱发皮肤癌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皮肤癌的基础;而执行DNA的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完整性的管理基因的缺陷,和控制细胞信号传导,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看门基因,如p53、patched基因的突变,是皮肤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皮肤病,其病理特征为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动力研究发现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周期变短,进入增生的细胞增多。银屑病表皮细胞增殖较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强,与增加循环干细胞数量以加强角质形成细胞向外生长能力有关。为了探讨其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循环周期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在分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是一种以鳞屑性红斑、丘疹、斑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使其具备类似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组织一样,均存在局部缺氧现象.缺氧可使角质形成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 α及其相关的多种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环氧合酶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神经生长因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和LL37等因子的表达升高,从而促进炎症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增生和血管形成.缺氧还可使角质形成细胞糖酵解有关酶的表达增高,使得细胞糖酵解功能增强,从而满足细胞快速增殖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毛囊间表皮稳态的维持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细胞更新过程.在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严格的调控机制来维持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最外表的角质细胞脱落之间的平衡.同时,由于表皮特殊的解剖学部位(位于最外层),使其容易受到外伤,并需要在外伤后迅速激活大量的细胞再生来修复伤害.因此,确保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完好对维持表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人类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征.这种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库在体内通常保持一种慢循环状态,在促有丝分裂的环境下,可表现出惊人的自我更新和长期生长的能力.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毛囊间表皮具有长期持久的细胞更新能力.根据它们在体内高形成无性系的能力和超过100倍的长期扩增潜力,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在功能上被定义为"holoclones".与祖细胞相对应,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的直系后代组成了次级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库.区别这两种细胞库的主要特征是:祖细胞在体内的循环活性更为活跃,与干细胞相比,它们的生长能力有限,且发育状态更成熟,祖细胞可能主要参与短期的表皮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UVA1对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综述);308nm准分子激光对豚鼠皮肤黑素细胞的影响;马拉色菌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黑素合成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紫外线诱导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jun活性的影响;人毛囊体外分离及培养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皮损内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银屑病表皮异常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外源性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测定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TPK活性。结果 ①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基础TPK活性显著增高,且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α的刺激,反应性明显增强;②增高的基础TPK活性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自磷酸化水平亦显著增高。结论 TPK活性增高,以及对有丝分裂信号刺激的反应增强,可能在表皮的增生中起到重要作用,TPK活性的改变可能主要是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异常所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在银屑病表皮的异常增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组、银屑病皮损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中角质形成细胞,给予混合刺激物处理。用RT-PCR方法比较培养的上述各组角质形成细胞在刺激后IL-23p19亚单位的mRNA水平,并用ELISA方法检测刺激前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L-23 p19浓度。结果:刺激前,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刺激后,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 p19 mRNA和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结论:IL-23在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刺激前后的表达均增加,IL-23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