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全部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7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是重点,对于已经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及时发现及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陈海玲  胡晓燕 《吉林医学》2012,33(23):5104-510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0例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积极的综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后,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6月119例剖宫产的产妇术中术后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加强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者3196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采取双静脉通道输入,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38例患者,35例临床治愈,2例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例转院治疗失访,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否有效预防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将32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传统治疗,联合护理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应用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联合护理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58%;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α=0.05,P〈0.05)。结论加压弹力袜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重度子痫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绪芬 《吉林医学》2012,(27):5976-59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2 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积极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2例(0.81%)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达96.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运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运动干预;对照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只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为0.6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运动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例的护理经验。结果经1个疗程后治愈7例,2个疗程后治愈2例,所有患者出院时疼痛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正常,静脉通畅,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该院剖宫产术者3 943例,针对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7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 7例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良好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良好率(60.00%),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护理干预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美萍  胡秀英  袁远程  曾秀芳 《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1 492例剖宫产孕妇进行随机分组。7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36例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系统中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4例行剖宫产手术孕妇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结合临床观察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预防静脉血栓有效率98.08%相较对照组82.69%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能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下肢血流情况、减轻肿胀和疼痛感,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赵会  李雯敏  吴青霞 《西部医学》2011,23(6):1150-1151,115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96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术后均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康复组施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随访6~12个月,分别总结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中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有5例发生,两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5~7天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整理分析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于产褥期10例(83_3%),其中发生在剖宫产术后7例(70.0%);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6例(50.0%),单纯发生于肢体近端DVT9例(75.0%);股静脉血栓形成10例(83.3%);孕期规律检查9例(75.0%);卧床时间〉3d出现DVT8例(66.7%);12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结论围生期血栓疾病预防在于孕期产检中注意评估选高危人群,早期进行干预,以减少围生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案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联合中成药及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钱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72-157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并相应常规治疗,且观察组在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连续观察两月,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继发肺栓塞情况,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继发肺栓塞,对照组有1例继发肺栓塞发生且死亡;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比较常规护理加气压治疗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96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干预组加用气压治疗仪预防,比较两组疗效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08%),对照组出现19例(占1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56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281例和对照组281例,干预组产妇产后采用体位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产妇产后则采用常规的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比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栓子直径干预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浅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干预组血栓程度轻于对照,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预防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96例护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梅 《当代医学》2009,15(16):114-115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9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钠10~14d,术后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96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6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