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肠内营养患者的鼻空肠置管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营养失衡是一些需要长期禁食及高分解代谢状态的病人的常见表现,以往通常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来解决病人的营养要求,但TPN不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状态,而且长期TPN 除导管并发症外,还可以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致使肠源性感染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浴  陈剑  李琳 《当代护士》2016,(1):135-136
正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简称静疗)知识的普及和深入,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作为一门护理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大医院临床上被广泛应用。PICC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可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为需要长期输液及肠外营养(TPN)、静脉化疗患者提供静脉通道[1]。如果导管使用和维护宣教不当会出现局部感染、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破损等并发症,导管断裂虽不常见,一旦发生体内断管,处理不及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14 2例老年病人 ,采用综合治疗加胃肠外营养支持 (TPN)。结果 :手术后体重减轻不明显 ,营养状况改善 ,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应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①应根据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营养液的成分 ;②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感染 ;③选择合适的静脉 ,中心静脉插管应加强护理 ,严密观察 ,若发生导管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④定期监测 ;⑤做好心理护理 ,保证TPN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完全胃场外静脉营养(TPN)有助于改善危重及大手术后病人的全身状况,缓解分解代谢,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研究的发展,全胃肠外静脉营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许多病人因此而获益。TPN由于它特殊的配方,还有多种成份所带来的相互作用,对TPN输注的监护,使护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院普外科自1999年6月~2002年8月对62例危重及大手术后病人进行TPN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科1999-2001年将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应用于50例危重病人,无感并发症发生,主要预防感染经验是:严格插管时无菌操作;做好插管局部伤口的护理;防止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受到污染;同时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做好观察护理,包括做到不从导管抽血、测CVP、给药,不用三通接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首先考虑导管及营养液污染的可能,定量更换输液管导系统,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对免疫功能差使用终端过滤器。  相似文献   

6.
汤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1):1977-1978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1].它是一种符合正常生理习惯的营养途径.而从肠外营养(TPN)出现以来,在病人病情危重的时期,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不是抢救生命的首要问题,因而忽视了对危重疾病时胃肠反应的了解与监测,营养支持多用TPN.但是胃肠黏膜在应激期间容易发生溃疡和出血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危重病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到EN不但能改善营养,还有与抗酸药物一样有效的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因而EN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某些疾病治疗中已取代了TPN.EN的广泛应用也使其护理操作和并发症的处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就EN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病人过程中进行肠内营养操作的关键因素.方法:通过对进行肠内营养患者护理方法的探讨,使我们医护人员认识到护理好此类的患者可避免肠黏膜萎缩、营养不全面、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营养因子不经过肝脏、肝功能损害、淤胆等并发症,还有可能避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结果:临床上,在没有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患者中,应该早期采用肠内营养,并且要依据病患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不仅可满足病患身体对营养的需要,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更重要的是协助患者早日康复.结论:临床中,肠内营养对于很多患者是相对安全和普遍有效的,而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要制定不同的护理方式,改善营养情况,减少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8月普外科术后行中心静脉置管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导致感染的原因。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病例10例;感染与患者年龄、原发病严重程度、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性能、置管期间是否使用化疗药、全胃肠外营养(TPN)及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除患者的内在因素和导管性能外,医护人员对深静脉导管的正确维护及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无菌操作,能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全胃肠外营养疗法穿刺部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全胃肠外营养(TPN)疗法不同穿刺部位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经锁骨下静脉中心插管,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外静脉,四肢静脉套管针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的患者各60例进行比较,观察TPN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心静脉插管虽应用广泛,但由于副损伤多,操作技术性强,很难使每位护士掌握,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法穿刺点在外周,比较直观,穿刺成功率高,但经济费用较高,是长期行TPN疗法的首选穿刺部位。经颈外静脉套管针输入营养液法,在3-5天内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效果最佳,既达到预期疗效又考虑到了患者的经济承受情况,使接受TPN疗法的病人在静脉使用上更合理,同时减轻了经济负担,结论 经颈外静脉套管针穿刺法是短期TPN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近代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着显著的作用。TPN是一种较复杂的治疗方法,包括腔静脉置管、静脉导管护理,营养液配制与输入、临床监测及并发症防治等几个方面,护理是TPN成功的重要基础。随着TPN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近年来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我们亦对某些概念进行了研究和应用,本文拟结合护理对此作简单介绍。一、代谢支持 60年代发展起来的TPN技术为饥饿性营养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深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如胃肠外高价营养的支持、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大量输液,肿瘤晚期的生命支持治疗,危急重症抢救等.不仅能够避免因静脉穿刺及药物刺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且可长期留置,易于固定,不易被污染,不影响病人活动,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在临床深静脉导管留置护理中导管堵塞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留置时间,延误治疗,增加感染的危险性,造成病人的不适和治疗费用增加,还会使病人面临与重新留置导管相关的新的并发症,因此加强导管的护理,预防堵塞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现对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并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虽然全肠道外营养(TPN)是广泛应用的维持营养有效方法,但与导管有关的脓毒病仍是临床上很大的问题,几可发生于1/3的病人。由于感染最可能经由皮肤/导管连接处进入,故一些人建议埋导管于皮下隧道,通过加大皮肤/导管连接处与静脉间的距离,而且或可得到皮下导管免疫系统监视,从而减少病原菌的进入。作者在对照条件下,研究护理方案的改变对导管脓毒病(CS)发病率的影响。 83例需行TPN的病人,随机分为使用有隧道或无隧道的硅制“喂饲”管,取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教育干预对改变护士行为和预防全胃肠外营养(TPN)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TPN治疗的患者80例,将接受TPN教育干预实施前的护理操作的4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接受TPN教育干预实施后的护理操作的40例患者列为实验组;评估教育干预实施前后护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操作、患者的感染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结果 教育干预前后护上操作得分为40.0分和70.1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干预实施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微生物感染率有所下降,且在导管连接部位微生物感染率较教育干预实施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护理操作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教育干预能提高护士操作的正确率,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微生物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张艳 《现代护理》2005,11(16):1297-1298
伴随着器官移植的迅猛发展,临床小肠移植手术的发展显得较为缓慢。目前,小肠移植已从实验研究发展成为肠衰竭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小肠移植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肠移植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移植手术的成功于否。我国自199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功进行首例异体小肠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小肠移植已成为那些需终身依赖全肠外营养(TPN),但同时伴有TPN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障碍)的肠衰竭病人的最理想的治疗选择。现将小肠移植手术期护理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外营养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丽娟  丁亚媛 《护理研究》2007,21(5):1232-1233
从心理护理、无菌技术操作、体温监护、切口护理等方面介绍了肠外营养的一般护理;并阐述了肠外营养常见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贺丽娟  丁亚媛 《护理研究》2007,21(14):1232-1233
从心理护理、无菌技术操作、体温监护、切口护理等方面介绍了肠外营养的一般护理;并阐述了肠外营养常见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TPN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PN即全胃肠外营养,是指由胃肠外途径(通常由静脉)供给机体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TPN在外科主要用于胃、肠、肝、胰、胆道术后及肿瘤切除术后,近年来在我科广泛应用。大量临床资料表明,TPN对于加快术后病人和机体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增加病人抵抗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TPN浓度高,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或因穿刺方法不当等原因,最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现就我科多年来静脉输入TIN治疗并发静脉炎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进步,其死亡率逐步下降。营养治疗是SAP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之一,禁食、胃肠减压及抑制胃酸、胰液的分泌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的要点。SAP胰腺坏死范围广泛,病人一般情况差,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在禁食的基础上迅速恢复病人的内环境的稳定是成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完全肠外营养(TPN)在保证病人基本营养的基础上避免了食物对胰腺的刺激,在SAP的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的禁食和静脉营养增加了感染机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病人的康复,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适时肠内营养(EN)能够减少细菌移位和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现将EN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化疗、全肠外营养等患者中应用广泛。PICC穿刺技术作为临床护理操作中的一种有创操作,其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放置尤为重要,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血管解剖学变异等原因而发生导管异位率高达3.7%-4.0%~([1])。在正位过程中,由于反复的调整可能存在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局部感染,甚至发生淋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在1971年就应用静脉内高营养法,对病人进行TPN或PN支持治疗。深静脉插管技术已被许多护士所掌握。随着高科技产品不断引进及推广,已由深静脉切开植入导管维持TPN或PN治疗改用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olly Insertecl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它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护理便利,使病人减少很多痛苦.能使病人安全地接受营养支持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