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结果] 1例脊柱结核复发(3%).23例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6.9%,植骨愈合时间 4~8个月(平均6个月).无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0%.[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9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改善至C级1例,D级1例,恢复至E级7例,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者。除1例植骨融合延期外,其余患者植骨均愈合良好。Cobb角术前22.6°~48.5°,术后10°~21°。结论胸腰椎结核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跳跃型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3例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结果.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41.5岁.病灶位于颈椎+胸椎3例,胸椎+胸椎3例,胸椎+胸腰段6例,胸椎+腰椎4例,胸腰段+腰椎5例,颈椎+胸椎+胸腰段1例,颈椎+胸腰段+腰椎1例.术前后凸角度-5.0°~65.0°,平均30.6°.各处病灶根据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术、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单纯病灶清除术或保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6.0年,平均3.2年.所有病灶均治愈,未再复发.术后6~12个月,行植骨者病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术前11例合并截瘫者,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改善至平均14.2°.术后9例次发生并发症,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结论 跳跃型脊柱结核应根据各处病灶的部位、稳定性、畸形状况及神经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前提下积极术前准备,对绝大多数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可一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1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行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植骨融合和脊柱序列保持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0±21)min,术中出血量为(500±88)ml。15例均获随访,时间24~36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5例D级恢复到E级4例,1例无恢复。植骨均融合。术后脊柱后凸、侧凸均有不同程度纠正,Cobb角术后为0°~24.2°,末次随访时为0°~25.3°。结论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联合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短程化疗、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治疗7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结果 70例均获随访,时间1~5(3.5±0.8)年。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植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较满意。结论短程化疗联合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病椎的融合、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等方面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1-06诊治的30例胸腰椎结核,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内固定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血沉及CRP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29.8±32.1)min,术中出血量(707.3±75.6)ml,住院时间(24.2±5.5)d.30例获得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后路内定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满意,尤其在矫正后凸畸形、防止术后Cobb角的丢失、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患者术中均无神经障碍症状加重,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或瘘管形成。术后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结核均治愈,无复发;植骨融合均良好。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缓解,Frankel分级:C级3例恢复至E级2例、D级1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8例仍为E级。结论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既保证了病灶清除的彻底性、植骨融合内固定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切口感染造成的不愈合或窦道形成,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7例,2个椎体16例,3个椎体8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3年,平均16.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6.3°改善到术后平均14.3°(P<0.05)。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及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局部切口、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全身不良反应。21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20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结核复发再次行前路手术后治愈。胸腰椎X线检查:术后1周硫酸钙人工骨粒显影清楚,术后3个月显影不清,术后6~9个月植骨部位获骨性愈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与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Multilevel noncontiguous 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present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14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noncontiguous 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 treated by single-stage posterior transforaminal thoracic debridement, limited decompression,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modified TTIF) and determin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such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NTST.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noncontiguous 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TTIF. The mean follow-up was 27.36?±?10.46?months (range 13–42?months). The kyphotic angle ranged from ?2° to 47° before operation, with an average of 19.21°?±?12.63°.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of patients upon admission ranged from 30 to 62?mm/h before operation, with an average of 46.43?±?10.77?mm/h. The Frankel Grad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Results

The average ESR got normal (8.14?±?5.89?mm/h) within 3?months in all patients. The average kyphotic angle decreased to 8.07°?±?6.91° postoperatively. Mean deformity angle was measured as 8.79°?±?7.29° at the last visit. Solid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Neurologic status of the 12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neurologic deficit was 6 with grade D recovered to normal; 2 with grade B, both of them to grade D; 4 with grade C, 2 to grade D, 1 to grade E, and 1 still in grade C.

Conclusions

Modified TTIF can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of multilevel noncontiguous 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减压、病灶清除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损害的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病灶单发、位于胸椎且伴有神经损害的脊柱结核患者共22例,行一期后路减压、病灶清除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1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结核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7个月,治愈率95.5%,神经功能改善率81.8%,术后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减压、病灶清除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合并有神经损害的胸椎结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异形钛网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异形钛网椎间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3~68岁,平均42.7岁。病灶均为非跳跃型,且累及椎体数目(需行椎体病灶清除)均为单节段或双节段。胸椎13例,胸腰段(T11~L2)5例,腰椎1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胸腰背部局部疼痛,其中12例合并病变节段局部后凸畸形,9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评估结核治愈及钛网融合情况。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1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00~1200 ml,平均360 ml。术中无死亡及瘫痪加重的病例。12例术前存在后凸畸形的患者,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2.3°矫正术后平均5.4°。随访39~51个月,平均43个月。术后2周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3分改善至2.1分。术后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术后3~9个月(平均6个月)钛网及椎板植骨获得骨性融合。9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术后并发切口浅层感染1例、脑脊液漏2例。随访期间未见结核原位复发及矫形角度丢失。结论 对于单节段或双节段受累的非跳跃型胸、腰椎结核,一期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异形钛网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可更好地重建病椎前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胸椎结核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46.1岁;病程平均16个月。单节段受累3例,双节段5例,3个节段4例。术前后凸Cobb角20°±1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E级5例,D级4例,C级3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9±1.1。均接受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刀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15.4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E级10例,D级2例。VAS评分为1.9±1.1。末次随访时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钛网塌陷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组织损伤小、置钉及前路椎体切除操作简便,可作为胸椎椎体结核手术方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5月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脊柱外一科收治的颈、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7例,均施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颈髓病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C)、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一期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时间180~430 min,平均263 min。术中出血量350~1 500 m L,平均632 m L;JOA-C、JOA-B评分术前分别为(12.6±1.5)分、(14.2±5.3)分,术后(15.6±1.9)分、(20.2±5.5)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57.8±7.6)%,术后(28.3±6.8)%,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5.71%(6/7)。结论对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一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有一定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腰椎结核的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内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椎板减压后,一期经椎间隙进行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腰椎结核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对21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经椎间隙进行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椎体。男14例,女7例;年龄19~47岁,平均34.8岁。L2,3椎体结核2例,L3,4椎体结核5例,L4,5椎体结核1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腰背部疼痛,7例患者伴有消瘦、低热、盗汗、乏力症状,2例患者双下肢麻木,1例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21例患者术前至少经2~4周的正规抗结核治疗。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检查,按影像学结果拟定病椎椎弓根钉的进钉角度。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结核经病理或微生物学检查确诊。手术时间平均3.1 h(2.5~4.3 h),出血量平均370 ml (250~600 ml)。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5.8个月。术后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患者局部窦道形成,病灶清除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脊柱结核均无复发,腰椎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随访无病灶残留及复发,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前提下,对于无明显腰大肌脓肿的患者,尽可能避开病灶,灵活置入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的特点以及软骨结节切除术与改良全脊髓减压术的疗效。方法1978年5月至2005年5月,手术治疗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3~70岁,平均47.8岁。X线片可见损伤终板后上或后下缘的骨赘、游离骨块、缺损;CT轴位片可见突向椎管的环形或块状骨化影,其内为低密度区;MRI可见脊髓受压,但无法分辨骨性终板与软骨终板。前20年的6例分别采用传统全椎板减压术、侧前方减压术、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各2例;后6年采用软骨结节切除术治疗21例、改良全脊髓减压术治疗5例。结果32例中31例发生于胸腰段、1例位于T8。共发生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37处,椎体上终板30处、下终板7处;单一椎体终板发病者27例、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同时发病者4例、跳跃性两处发病者1例。32例中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者16例,7例与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发生于同一椎间、9例发生于与软骨结节上下相邻及其以远椎间。黄韧带骨化按CT分型,棘状型与结节型11例、板块型与隆突型5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1~27年,平均3.8年。按Otanni分级方法,优22例(84.6%)、良3例(11.5%)、可1例(3.9%)。结论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多发于胸腰段椎体的上终板,且常常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软骨结节切除术与改良全脊髓减压术是治疗该病的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8.
Qu DB  Jin DD  Chen JT  Jiang JM  Wang J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30-1232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及腰骶段脊柱结核120例,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17~68岁,平均34.5岁。病变部位为T6~S1。其中采用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65例,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26例,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9例。记录术中、术后1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共10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其中死亡1例。并发症的主要发生原因:手术时机选择不当1例;手术创伤2例;手术操作不当或失误5例;其他原因2例。结论脊柱结核的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是因处理不当引起。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谨慎,术后处理妥当,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先经后路行病变节段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再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整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除4例失访外,27例获得1~4年随访,平均2.1年。除复发病例2例外,其余病例椎体间植骨全部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治愈率达92.6%(25/27)。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3°,随访期内无明显丢失。7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平均恢复1.3级。结论本术式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结核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如下优势:内固定物不在病灶内,安全性更高,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后路内固定可使病变节段获得即刻稳定,还可以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和防止后凸畸形加重;满足了脊柱的生物力学要求,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同时具备前路手术病灶显露良好易于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