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8)
目的分析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及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关系,探讨其对AD与V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AD组28例、VD组30例、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刺激回波序列进行检测,计算双侧海马和扣带回后部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肌醇/肌酸(MI/Cr)、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冬氨酸/肌醇(NAA/MI)等的比值;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评分和各代谢物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AD组和VD组的Mo CA总分、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高于AD组和对照组(P<0.05);(2)AD组和V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D组和VD组扣带回后部的Cho/Cr比值低于对照组;AD组和V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V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MI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VD组相比,A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Cr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扣带回后部的Cho/Cr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MI/Cr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组和VD组的Mo CA总分、MMSE评分与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Cr存在正相关(P<0.05),AD组MMSE评分与扣带回后部的NAA/MI存在正相关(P<0.05),而VD组MMSE评分与扣带回后部的NAA/MI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认知损害程度方面轻度AD患者与VD患者具有相似性,且认知损害程度与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1H-MRS具有相关性,认知功能评分与1H-MRS结合可作为AD和V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左侧额叶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左侧额叶代谢信息变化。方法:运用激励回波探测法(STEAM),对14例VD患者和18例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组成员的左侧大脑额中回灰质区、额中回皮层下白质区进行单体素1H-MRS分析。结果:VD组的左侧大脑额中回皮层灰质区及皮层下白质区NAA/Cr低于对照组(P<0.05),Cho/C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D组的MMSE评分与NAA/Cr正相关(P<0.05),与Cho/C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D患者左侧额中回灰质区及皮层下白质区NAA/Cr的降低可作为代谢依据,为V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3.
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采用点解析波谱法(PRESS),对24例AD患者、16例VaD患者和24例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的双侧颞顶叶灰质区1H-MRS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差别,并对AD和VaD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NAA/Cr、Cho/Cr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AD组和VaD组的NAA/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组的NAA/Cr显著低于VaD组(P<0.05),三组间的Cho/Cr无差异。AD组的MMSE评分与NAA/Cr明显正相关(P<0.05),与Cho/Cr无关。VaD组的MMSE评分与NAA/Cr、Cho/Cr均无关。结论 AD和VaD患者的双侧颞顶叶灰质区NAA/Cr比值的降低和AD患者NAA/Cr的变化与痴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对AD和V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作用。1H-MRS对AD的疾病监测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额叶的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用磁共振质子波谱(MRS)的方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额叶代谢的改变.方法在2.0T的场强条件下,对15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5名正常老年人的额叶进行磁共振质子波谱(采用STEAM序列)采集.分别测量质子波谱中所观察到的代谢产物的峰高,以肌酸和磷酸肌酸的峰高为参照计算峰高的比值,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并对代谢产物的变化与临床简易精神测量评分(MMSE)之间和与海马结构体积测量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阿尔茨海默病前额叶的NAA/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mI/Cr的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Cho/Cr无变化.AD病人额叶NAA/Cr的降低与MMSE评分和海马体积呈正相关,mI/Cr的升高与MMSE评分和海马体积改变呈负相关.结论磁共振质子波谱能无创性检查阿尔茨海默病脑部的代谢变化,揭示其部分病理生理改变,1H-MRS所显示的阿尔茨海默病的NAA降低和mI升高,能提高中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特点。方法:对VD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患者各15例,行头颅1H-MRS检查,测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乙酰胆碱(Cho)、肌酸(Cr)及NAA/Cr、Cho/Cr。结果:其中右侧丘脑中Cho/Cr及NAA/Cr3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左侧丘脑中NAA/Cr肾精亏虚组低于瘀血阻络组(P0.05);3组Cho/Cr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右侧额叶中Cho/Cr痰浊阻窍组高于瘀血阻络组(P0.05);肾精亏虚证患者NAA/Cr比值明显低于痰浊阻窍组(P0.01)和瘀血阻络组(P0.05)。左侧额叶中Cho/Cr痰浊阻窍组高于瘀血阻络组(P0.05);肾精亏虚证患者NAA/Cr比值明显低于痰浊阻窍组(P0.05)和瘀血阻络组(P0.01)。右侧海马Cho/Cr痰浊阻窍组高于其他2组(P0.01);3组NAA/Cr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左侧海马中Cho/Cr及NAA/Cr3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及瘀血阻络证患者的1H-MRS有不同表现。其中,肾精亏虚证患者双侧额叶NAA/Cr水平较其他2组下降,可作为其诊断成立的依据之一。痰浊阻窍证患者双侧额叶及海马Cho/Cr较其瘀血阻络组有不同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的早期评估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轻度AD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额、颞叶1H-MRS检测,得到NAA峰、Cr峰、Cho峰的积分值进行分析。结果:AD组额叶NAA峰值为32.74±4.72,颞叶NAA为35.38±3.52;对照组额叶NAA峰值为54.72±2.89,颞叶NAA为48.38±2.36,两组间比较,NAA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1H-MRS的无创性检测,有助于对轻度AD患者的早期诊断,为早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特征。方法观察39 例AD患者、56例VD患者的头颅MRI和脑电图资料。MRI比较大脑萎缩、海马萎缩、脑白质疏松症的比例;脑电图比较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的比例,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与VD患者相比,AD患者大脑萎缩、海马萎缩的发生率较高,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较低。AD患者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的较多,(θ+δ)/(α+β)比值增高(P<0.05)。结论单纯大脑萎缩而缺乏脑白质疏松症和缺血灶的痴呆患者应高度怀疑AD,脑电图出现中重度异常则进一步支持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人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扣带回后部质子磁共振频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质子磁共振频谱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临床拟诊的AD组(18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25例),正常对照组(60例)。正常对照组再分为两组(50~60岁组和大于60岁组)。所有病人均排除糖尿病及其他高渗性疾病。对各组进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及扣带回后部的单体素PRESS MRS检查,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正常对照组间采用团体t检验,正常组与AD组、VD组对比用方差分析法及q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两年龄段NAA/Cr、Cho/Cr、及mI/Cr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D组分别与VD组、正常对照组比较,NAA/Cr、Cho/Cr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Cr值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岁以上正常人群mI/Cr值不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AD患者扣带回后部mI/Cr值明显升高,若以大于0.76为标准,则本组AD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接近100%,阴性预测值94.5%。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后脑代谢物的改变.方法 将51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且观察组给予FNS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2组VCIND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并使用1 H-MRS检查双侧额叶、海马、后扣带回、丘脑及角回代谢物.结果 观察组FNS治疗后MMSE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侧额叶、海马、后扣带回、丘脑及角回的N-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酸比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FNS可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成为治疗VCIND的一种新型、安全的非药物性方法.多体素1H-MRS可成为观察FNS治疗VCIND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体视学知识对胼胝体体积的定量测量,以探讨胼胝体萎缩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关系。方法:AD组、VD组、对照组各20例,应用T1加权成像序列,矢状面扫描,层厚1cm,无间断,通过体视学知识对矢状面胼胝体体积、颅腔体积进行测量,并对胼胝体体积进行标准化。结果:AD组、VD组相比,胼胝体体积犤(21.15±1.53),(21.55±1.82)cm3犦及标准化体积(14.25±0.66,14.53±1.1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87,0.311)但两组均小于正常组(P<0.01)。结论:AD与VD患者胼胝体均显著性萎缩,提示AD,VD患者可能存在着左右大脑半球沟通的异常,但这不能作为AD,VD患者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的早期评估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轻度AD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额、颞叶^1H-MRS检测,得到NAA峰、Cr峰、Cho峰的积分值进行分析。结果:AD组额叶NAA峰值为32.74&;#177;4.72,颞叶NAA为35.38&;#177;3.52;对照组额叶NAA峰值为54.72&;#177;2.89,颞叶NAA为48.38&;#177;2.36,两组间比较,NAA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利用^1H-MRS的无创性检测,有助于对轻度AD患者的早期诊断,为早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头颅磁共振波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头颅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 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模型大鼠12只,分为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取6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bFGF.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颞叶区头颅磁共振波谱的变化,并观察颞叶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Cho)值.结果 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颞叶区的NAA、NAA/(Cr+Cho)值较痴呆组明显提高( P<0.01).结论 皮下注射bFGF能明显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NAA、NAA/(Cr+Cho)值. 相似文献
13.
痴呆是当前世界上的流行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诊断和治疗目前都还非常困难.磁共振成像(MRI)和活体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相对于其他诊断和研究手段而言,具有其特有的无损伤性和多功能性.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磁共振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中应用发展迅速并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成像和活体磁共振波谱技术近几年来的最新进展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还简述了磁共振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渡谱(^1H—MRS)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厦对胶质瘤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脑肿瘤患者行^1H-MRS检查,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低级别(Ⅰ~Ⅱ级)星形细胞瘤15例,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5例,脑膜瘤13例,转移瘤7倒;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脑肿瘤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明显不同(P〈0.05),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脑肿瘤之间的^1H—MRS表现也存在着差异。脑膜瘤较转移瘤、低级别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具有更高的Cho/Cr比值和更低的NAp/Cho、NAp/Cr比值(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NAA/Cho及NAA/Cr比值高于转移瘤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可资鉴别。转移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H-MRS表现相似。Lac的存在不是肿瘤恶性的可靠标志。结论:^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提高了医学影像对肿瘤组织学分型度病理学分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伴发抑郁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评估106例阿尔茨海默病与8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均经量表测评区分为轻、中和重度痴呆;并分别进行抑郁量表测查,观察不同抑郁症状。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重症抑郁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P<0.05);两组间轻型抑郁症的患病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抑郁症状数显著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P<0.05);且"经常感到精力减退或疲乏"及"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的出现频率在血管性痴呆组较阿尔茨海默病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更易伴发重症抑郁症;易出现精神运动性症状如精力减退等。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认知功能损害及临床特点的差异,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VD患者与34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测查及临床特点作对比研究。结果:①MMSE总分VD组(17.4±6.0)高于AD组(14.3±5.3)(t=3.908,P=0.001),6项因子分VD组高于AD组(t=3.614~3.614,P<0.05~0.01),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②VD组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n/%:27/77,32/93,31/90)明显高于AD组(n/%:10/29,0,0)(χ2=9.583,13.568,112.759,P<0.05)。③VD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呈波动特点多见,AD多呈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结论:结合VD与AD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不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VD与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病呆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该重点综述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流行学特点及脑病变,脑血流,神经生化改变及分类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探讨血小板功能变化在两种疾病中的价值.
方法:实验于2001-08/09在北京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血清标本均来自北京第一社会福利医院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按照临床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选取高龄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15例,血管性痴呆组患者24例和高龄正常对照组25例.对受检者行肘静脉穿刺取血3mL,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h后检测并计算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各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异常百分率的比较。
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血管性痴呆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黏附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53%,71%,5%,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60%,67%,12%。卡方检验显示三组研究对象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明显(P〈0.01)。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血管性痴呆高龄患者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百分率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但是无法用于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因此了解画钟测验对AD和VD的区分效度,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测量工具。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中AD患者30例,VD患者24例,有严重听视力损害、急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除外。采用CLOX方法,由两名神经科医师独立、盲法检查画钟测验,两周后由同一名检查者做两次访问,并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和VD组的人口学特征、MMSE检查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LOX重测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0.91~0.96,与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dementiarating,CDR)等的Spearman相关系数较高,多在0.80以上。轻、中度AD和VD组相比较,CLOX1的P值分别为0.004和0.020,CLOX21的P值分别为0.008和<0.001,指针分项目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15;而CLOX2和其余两个分项目的P值均>0.05。结论:CLOX具有很好的重测信度和效度,CLOX1,CLOX21和指针分项目可用于AD和VD的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