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石颖  刘静 《北京中医药》2021,40(8):840-841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属中医学"喉痹"范畴.病因病机与外邪侵袭、阴虚、阳虚、热盛、痰瘀等有关.李淑良教授认为风邪为患是喉痹的主要外因,脾胃虚弱是其重要内因,治疗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散风邪、健脾胃,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静  李蕾  赵文明 《北京中医》2011,(4):274-274
慢喉痹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有极高的复发率。其病机多与阴虚、火热等有关。李淑良主任认为风邪为患是该病的重要的病机,风邪袭于阳位,咽喉正当其冲,风邪留恋而出现咽痒、咽干、咳嗽等症状。治疗当先散风,给邪以出路,使邪从上而解。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慢喉痹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有极高的复发率.其病机多与阴虚、火热等有关.李淑良主任认为风邪为患是该病的重要的病机,风邪袭于阳位,咽喉正当其冲,风邪留恋而出现咽痒、咽干、咳嗽等症状.治疗当先散风,给邪以出路,使邪从上而解.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喉痹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喉痹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以来别名众多,根据病因病机命名的病名有火证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格阳喉痹、瘟毒喉痹等,根据发病特点命名的病名有喉风、乳蛾、马痹、马喉痹等。历代医家对喉痹病因病机、治法各有见解,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火热上攻、虚火上炎、阳气虚衰、瘟疫邪气、痰热壅盛、风寒侵袭、风毒所客等,其治法可概括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益气温阳、祛痰消肿等内治法及针灸疗法。整理喉痹病名、因机、治则之源流,可为现代医者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总论了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脉证、治疗.血痹的病因、病机是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阳气痹阻,症状以肢体局部麻痹,或轻微疼痛为主,治疗上轻者可用针刺,重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通阳行痹.虚劳的主要病机是五脏气血阴阳虚损,证型可有气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及虚中夹实等,治法强调甘温扶阳,重视调补脾肾.现将虚劳的具体证型及治法方药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浅析吴洪波教授关于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中医治疗经验,认为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主要病机一为久病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痰气交阻于喉;二为久病肺阴亏虚致虚火上浮于喉。针对这类病症,吴洪波教授自拟舒喉方联合玄冬茶治予补肺气、理气祛痰、滋肺阴、潜虚火,药效甚喜,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肺气阴虚型慢喉痹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医将慢性咽炎称为“虚火喉痹”。笔者曾查阅中医文献对“喉痹”病名进行过考证[1]。从《内经》起历代医家一般认为“虚火喉痹”的病机都与阴虚有关,直到明代《景岳全书》才有“阴虚喉痹”和“阳虚喉痹”并立的论述。不知何故,张景岳的论点一直未被后来的医者所...  相似文献   

8.
喉痹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所言"喉痹"有狭义、广义之分。为探讨喉痹之病因病机及其论治,本文就喉痹的基本病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展开论述,在理论探讨喉痹病机和治疗的基础上,以实例佐证。喉痹之为病,为阴阳失常所致,关键所在复其阴阳。强调临床从其基本病机辨证,收效良好,为临床治疗喉痹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彦刚教授认为背热的核心病机为阴虚,病位在肾,与肺、脾密切相关,但病性虚实夹杂,背热的产生可出现阴虚兼气滞血瘀、阴虚兼湿热中阻、阴虚兼外感风邪、阴虚兼肺中郁火。治疗当针对病机,辨证施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舌咽神经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黄教授认为舌咽神经痛是由于少阳、阳明、厥阴、少阴四经火化导致,火证是喉痹的主要病因,临床应根据阴虚、火旺、阳虚等不同病机辨证论治,予滋阴、降火、固脱等治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1.
范宏涛  陈彩云 《新中医》2003,35(8):14-15
喉痹按病情缓急和病因不同,有急喉痹、慢喉痹之分及风热喉痹、风寒喉痹、虚火喉痹等不同证型。急喉痹当从火热论治,其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病因以火热为主,故以寒凉药直折其火,临证分为风热犯肺与肺胃热盛二型辨治:慢喉痹多从虚火论治,其病机关键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同时或伴有气虚、血瘀征象,治以养阴清热为主。临证用药应针对主要病因,选用不同作用的药物,并注意局部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益气养阴活血法论治出血性中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出血性中风以气阴亏虚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之始终;气阴亏虚为孳生诸邪之肇端,既病之后必伤气阴;气阴亏虚、痰瘀阻络是后遗症之基本病机,是再中之根本;离经血滞、瘀血为标,风火痰毒为兼邪。提出益气养阴活血为治疗出血性中风之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3.
辨证治疗慢喉痹验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慢喉痹的病例作了分析,认为从"肺肾阴虚"治疗,运用滋阴降火等方法有一定疗效。指出:在治疗慢喉痹应用前人治疗经验的同时,关键在于辨证的准确,体现了个性化的治疗,必须建立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阴火的概念首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详实于《脾胃论》,但其中并没有对阴火的本质做出详细解释,因此后世医家对其有很多不同见解。主要包括:气虚发热、阴虚发热、相火离位、阴火非火四种观点,但是以上观点仍不能较全面解释阴火。现通过复习李东垣对于阴火的论述,并结合个人对气机循环的理解,同时应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得出阴火的本质是脾胃之气在受劳倦,饥饱失宜或七情内伤的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和受纳腐熟的功能受损,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补中益气汤治疗阴火的原理为健运中焦,恢复脾胃运化谷食的正常功能,使阴火所生乏源,再以风药泻之,则元气复,阴火散。  相似文献   

15.
查阅历代古籍医案,凡口渴从中焦论治者,多从胃火炽盛、胃阴亏虚等角度入手,鲜有论及脾阴虚口渴的证候及治疗。在深入探讨口渴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脾脏的生理特性,提出"脾不升清、阴虚火旺、气阴两亏"为脾阴虚口渴的主要病机,并详细阐明其发病特征及鉴别要点,以"滋补脾阴、生津润舌"为主要治疗手段,为口渴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小燕 《光明中医》2016,(15):2261-2262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系因脏腑阴阳的虚损,精神情志的侵扰,精气营血的亏耗,饮食起居的失常,逐渐形成脏虚痰盛,阴虚火旺,阳虚寒凝,气虚血瘀及阳亢风动等病理现象。随着病理的不断发展,风火痰瘀相互交织,最终导致本虚标实之症。临床诊治本病,多从风火痰瘀入手,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缺血及出血)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迄今认为"风、火、痰、气、瘀、虚"为其病因病机,其中"风、火"是发病的关键始动因素。通过按时相次序及因果关系分析,笔者发现:卒中发病在先,是因;"风、火"出现在后,是果。与其他脏器的血栓栓塞性、出血性疾病的平行比较,提示脑卒中后之所以出现"风"证候是由其自身生理特点所决定。根据《内经》,提出脑卒中的病理是:脏腑经遂(脉)受病,"痰瘀故邪"或血内溢(瘀血),耗损脏腑气血,损伤脏神;肝神损伤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卒中症状,肝血、阴损伤或心包使道为故邪所闭而致火郁则导致"风、火"证候。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46-448
钱乙五脏辨证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辨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抽动障碍非一脏之病,而是"五脏同病",肝风为病机之核心,或兼肺虚受邪、外风引动内风,或兼脾虚土衰、木乘脾土,或兼心热火旺、风火相搏,或兼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治疗尊五脏补泻的原则,以调肝熄风为本,针对不同的病机,或清宣肺气,或扶土抑木,或清心泻火,或养阴补肾。  相似文献   

19.
任继学教授认为中风病机为虚风上冲,挟营阴上扰于脑.中焦虚满态及下焦失藏态为中风病风险人群的中医状态,痰火内郁态及肝阳上亢态为中风高危人群的中医状态.按此理论体系.中风高危人群治疗原则为行气解郁、清泻痰火,平肝潜阳、降气泻火.在调护时须注重脾胃的调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发病与体质、情绪、水土、劳倦内伤、外感邪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多为虚实夹杂的病机。甲亢早期以实为主,病位多在肝、胃,郁火较为明显,随着疾病发展,火耗伤阴,气阴两伤的表现比较常见,遂中期多为本虚标实,病至后期阴损及阳,气虚、阳虚等虚证表现更为明显,病位也已向脾肾两脏转换,此期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仍未消散,相互留恋,发展为更为复杂的虚实夹杂的病机,尤其在老年甲亢患者中脾肾不足的表现尤为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甲亢的整个发病过程中,阴虚常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所以对于甲亢的治疗多分期灵活辨证治疗,常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