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内科多采用药物治疗,外科多选择搭桥手术。近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准确地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及阻塞的程度,便于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法,如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  相似文献   

2.
经尺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8-06~2009-11我科2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径路穿刺失败后改经同侧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尺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总成功率92.9%。手术均未引起穿刺点血肿、肌间血肿、尺动脉闭塞和尺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可作为桡动脉介入的补充途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10%~20%属于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显示,成功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显著改善CTO患者的临床症状,甚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桡动脉穿刺常用于动脉采血检验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1-4],亦有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报道[5-7].而原发性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一般采用股动脉穿刺,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现将笔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方法:回顾病例总结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结果:180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取充分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监护处理,术后做好穿刺处护理、重视并发症观察护理、抗凝护理、加强饮食一般护理及出院指导;实行全方位,全程介入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手术顺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价值。方法 680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80例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生活质量提高,局部并发症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风险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患者1 02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用药方案,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测量桡动脉直径并记录动脉解剖异常情况,再行下一步的冠脉造影(CAG)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用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62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134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12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8%和1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0%和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穿刺点血肿、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冠心病需行介入治疗的18例患者为对象,使用23cm桡动脉长鞘行PTCA支架植入。结果:18例中发现病变28处,对其中25处病变植入支架25枚,一次性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0%,术前和术后24小时Allen's试验无显著变化。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无需限制体位,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血管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诊断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诊断的方法是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人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是现今有效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痛苦少,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在诊断及治疗冠心病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疗效和成功,现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诊断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显著、创伤小、疗程短、安全系数大、死亡率低,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青睐,是当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临床护理与观察,预防性采取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我院2011 - 05~2011 - 10完成了10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5岁冠心病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CI入路分为桡动脉组124例和股动脉组89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反应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在总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变特征、介入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股动脉组(P<0.01);在更改介入途径上,桡动脉组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1);股动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P<0.05),围术期出血例数多于桡动脉组(P<0.05)。结论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PCI的远期疗效与经股动脉途径相似,其穿刺时间长,需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高,但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对侧血管造影定位导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性介入治疗的慢性闭塞患者 9例 ,其中女性 2例 ,男性 7例 ,平均年龄 (72± 6 )岁 ,所有患者Allen试验均为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闭塞 5例 ,回旋支闭塞 3例 ,右冠闭塞 1例。血管闭塞的平均时间为 (4 .6± 2 .1)个月。首先进行常规右侧股动脉穿刺 ,送入导引导管及导丝 ,然后穿刺右侧桡动脉经 5F鞘管送入造影导管至对侧冠状动脉开口处。经股动脉将导丝送至闭塞血管病变处 ,通过桡动脉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使靶血管远端显影 ,判断导丝是否在靶血管腔中。经验证明确导丝位置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结果  9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瘤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住院期间症状明显改善。减轻了患者双侧股动脉加压包扎的痛苦。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降低 ,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时容易出现血管病发症 ,给介入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在介入治疗中必须小心谨慎及时判断导丝所在位置。我们的观察发现 ,经桡动脉进行对侧血管造影 ,通过侧枝循环使慢性闭塞病变远端显影判断导丝位置是另一有效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飞速发展,介入心脏学迅速发展为一个亚科学,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是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最快的学科,血管迷走反射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一种常见的但需要及时处理的特殊情况,经积极处理多可迅速恢复,但若不即时处理, 在严重瓣膜病、冠心病患者,血压、心率过低可能会威胁病人的生命。通过了解血管迷走反射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达到对心脏介入治疗中血管迷走反射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需经周围血管作为路径,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是新开展的介入路径,与股动脉路径相比具有创伤小、无体位限制、住院时间短、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等优点,患者容易接受。由于桡动脉的解剖特点血管细小,有较多的解剖变异等特点和穿刺血管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李延辉 《人民军医》2008,51(1):18-19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是该病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1 外科治疗 早期研究表明,相对于同期药物治疗而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够改善严重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手术5年后,60%以上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该移植术的早期死亡率要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也较高,其主要并发症为脑功能受损、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等.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患者既往行介入性手术的常规入径为经股动脉。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作为冠脉介入的入径的方法日趋成熟。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具有血管损伤小,术后患者可下地活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桡动脉直径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 ,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 ,支撑其管壁 ,以保持血流通畅〔1〕。我科自 2 0 0 0年至今应用此技术治疗冠脉高度狭窄的冠心病 30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冠心病患者 ,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狭窄程度 70 %~ 10 0 % )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经间断行扩冠、抗凝治疗后 ,无明显效果 ,乃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采用逆行股动脉穿刺法 ,穿刺点选在右侧腹股沟韧带下 1.5~ 2 .2cm股动脉搏动最明…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已成为临床救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2005年全世界完成PCI超过300万例,我国完成例数已逾6万例,其治疗指征明显拓宽,成功率及远期疗效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注重研发和改进器械,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使PCI后再狭窄率明显降低,经桡动脉入路PCI和股动脉穿刺局部封堵器广泛应用后PCI创伤更小,部分患者甚至在“门诊”即能完成PCI,使患者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